鄭克芝
武警士官學校,浙江 杭州 311400
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要想真正見到實效,需要深入研究和長期實踐。武警士官學校作為武警部隊士官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為全面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升學校教員課程思政能力,努力培養聽黨話、跟黨走,官兵信得過、崗位用得上、未來能發展的士官骨干,深入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深化軍事教育改革創新,構建與士官職業技術教育相適應、與部隊練兵備戰相銜接、與軍事職業教育相融合的學科專業體系,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軍事訓練+專業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效統一。針對船艇電氣設備及系統課程的特點,分析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教學內容融入思政的方法、途徑進行了初步探索。
現在大多數學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實踐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任務,專業課程主要是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在教學中就會出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教學不融合,或者是融合程度不夠深、不夠自然的問題[1]。船艇電氣設備及系統是艦艇機電技術專業一門主干課程,以士官任職崗位需求為出發點,主要講解了船艇常用電器設備、典型的船艇電力拖動線路以及船艇電站的運行與管理等內容,培養學員獨立操作與管理維護船艇電氣設備的綜合能力。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對學員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要求高,教員也更加注重對學員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員的價值引領、職業道德教育等隱性教學目標。另外電氣課程教員多是航海類等工科專業出身,在思想教育方面不夠重視以及相關能力的缺乏都導致專業課的思政教育不夠突出和系統。
本專業培養的學員常年在祖國的江河湖泊執行各項戰斗運輸保障任務,處在反分裂、反滲透、反恐怖斗爭的前沿,時刻經受復雜環境的考驗,這就要求艦艇官兵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專業課程也要擔負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專業課程而言課程思政要在尊重課程建設規律的前提下,結合專業課自身的特點,不斷挖掘和整理專業課程的隱形思政元素和價值屬性,凝練德育內涵,將育人元素融入各個知識點,融入教學實踐,以增加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
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教員。育人效果好壞與教員授課能力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教員本身,對于學員而言,教員的人格魅力是強有力的典型示范力量。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專業課程教員既要懂思政,又要精專業知識,這就需要教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首先,教員是學員接觸最多的一類人群,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員要強化自身職責使命,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政治能力,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3]。其次,教員應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員是學員的第一榜樣,教員本身的專業能力便是最好的思政元素。最后,加強教員之間的協同合作。專業課教員與思想政治課教員應多溝通交流,進行集體備課,學習授課技巧。學校也要經常性地開展研討活動,鼓勵專業課教員積極參加課程思政方面的培訓,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增強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加深對專業課程育人的理解,便于教員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地開展思政教育。
針對船艇電路復雜、原理抽象、故障種類繁多、學員存在畏學情緒等實際,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電氣技術發展的故事,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崗位責任感,樹立為強軍事業效力的專業志向,增強專業課程的情懷[4]。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去船廠和科研院校參觀學習,讓學員了解更多的先進的電力設備及技術,了解我國電力行業特別是船艇電氣的發展史和發展趨勢;通過解讀相關政策、了解船電的發展方向、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突破的技術難關,增加學員對本專業的認同感;通過學習船舶技術的發展史,了解海上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尤其是我國海軍從“近海防御”到“遠海防衛”過程中,艦船的大型化與電氣化取得的成果,增加專業的自豪感。
培養學員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增加其對崗位的使命感和榮譽感[5],盯緊“練就打贏”這個目標定位,著力促進學員精學強能,不斷精益求精。通過實際案例分析武警船艇電氣起火的原因和危害,讓學員直觀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例如,通過控制系統中接觸器工作觸點正常開斷產生的火花造成的明火,電氣線路通路上的電氣附件不符合設計要求和不同電壓等級電氣線混亂安裝在同一溝槽或未按照規范分清層次,導致船艇電氣線路故障。通過問題引導學員思考,線路中電氣元件的選擇原則,低壓線路和動力設備電路布線的不同要求。這樣一來,在電力拖動實踐課時,學員就更能夠理解電路連接的工藝方面為何要橫平豎直、導線之間不交叉、導線與元器件連接處不漏銅、不損壞絕緣層等。以軍地院校士官電工電子技能大賽、職業技能鑒定等為牽引,細化評分標準,規范學員操作流程,使學員做到操作臺面整齊、工具擺放有序、操作規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培養學員的職業素養與安全意識,讓其自己深刻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的講授應該是相互成就的,要將思政內容巧妙融入專業課程,需要教員用心鉆研,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取任務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6]。首先是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例如在“雨課堂”上提前發布上課內容,督促學員提前預習,對不明白的問題進行留言,這樣教員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軍事職業教育平臺有豐富的在線課程和微課資源,學員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拓展學習。其次針對電氣專業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尤其是有關部隊軍艦的相關問題,通過集中學習、查找資料、相互辯論等多種方式,加深學員對船艇電氣發展和應用前景的了解,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通過這些學習,學員切實感受到科技的發展、國家的強大、軍隊實力的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其中,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科學、服務部隊的理念,同時也提高了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信息化素養。
要提高專業課程思政的效果,就應將思政內容引入考核機制,且更加重視施教過程考核,提高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實操練習等成績的比例,實現考核方式多樣化,真正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訓的教學效果。課程考核由60%平時成績和40%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包括40%的實踐操作、10%的課堂表現和10%的平時作業。在實踐操作中更加關注學員操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意識,如儀表的選擇和使用、電路連接的工藝質量,并將團隊協作能力和節約成本等方面列入考核范圍;在課堂上引導學員關注和了解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行業人才,教育學員愛國愛黨,向優秀的專業人才學習;平時作業不僅有專業知識而且還會引導學員去深入了解行業的發展,這樣一來既能全過程監督學員的學習情況,也強調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符合課程的育人目標。另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也讓教員在課堂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讓學員將學習重心放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且更加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不是期末的臨陣磨槍。
士官是部隊備戰打仗的“刀尖子”、基層建設的“脊梁骨”。課程思政要以黨中央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指示為綱,密切結合師德師風建設、密切結合教學實際去實施。本文以船艇電氣設備及系統課程為例,初步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途徑,突出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導向,為教員在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提供了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