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紅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朱艷紅
(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小學,江蘇昆山215300)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換教學理念,將陶行知教育思想良好地踐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從而極大激發小學生作文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顯著提升,體現語文作文教學成效。本文結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狀況,具體闡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策略。
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文教學;應用策略
伴隨著新時期教育改革不斷進行,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理念,充分結合小學生性格能力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貫穿陶行知教育思想,并踐行對應的多元化教學策略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契合小學生天性特點,活躍語文作文教學氛圍,增進師生間、學生間情感互動,更是有助于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成績的進一步提高,實現良好語文作文教學實效,滿足當下素質教育需要。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其畢生都致力奔走于中國的教育事業。他不但開創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體系,并進行了充分有效的教育實踐驗證,為我國現代化教育理念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主要教育思想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將其結合引用到語文作文教學中。不僅能夠更好契合小學生自然活潑的天性特點,更顯著提升學生作文水平及語文核心素養,體現語文作文教學實效。
現階段,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脫離真正契合小學生天性的教育主旨。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沒能充分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參與性強的性格特點,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枯燥單一。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未能與學生開展積極互動交流活動,使學生的語文教學主體地位被忽視。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引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和課堂參與積極性,不能良好踐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無法有效提升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直接影響語文作文教學實效。
陶行知曾提到過:要想解放兒童的大腦,首先要解開束縛兒童創造力的成見、迷信和幻想的裹頭布,讓兒童大膽地想象和思考。好的教育不應該只是向學生灌輸寫作技巧,而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思考力,使其自主地構思寫作內容。因此,語文教師要努力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其寫作的熱情,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引導方式,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展開引導,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積累素材,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寫作材料。學生有了寫作的內容,就能提高寫作的熱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中有這樣一篇習作練習,題目是“我的心愛之物”。關于這個題目,教材中給出了這樣的引導:每個人都有自己鐘愛的東西,如自己的故鄉、喜歡的小動物等,想想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為什么它會成為你的心愛之物。教材中給出了幾張圖片,有小熊玩偶、金魚、掛件、旱冰鞋,這些都是小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東西。教師可以對此展開詳細引導,如“大家養過金魚嗎?提到金魚,你會想到什么呢?金魚在水里游的時候是怎樣的形態呢?該怎樣養金魚呢?大家喜歡溜旱冰嗎?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在提問的同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金魚在水里游的視頻、人們在旱冰場上溜旱冰的視頻,營造課堂氛圍,喚起同學們的相關記憶,讓學生展開聯想,這樣才能寫出生動的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搜索相關題材,借鑒其優秀的寫作方法,豐富自己的作文結構。總之,教師的引導要盡量避免單一化,要以激發小學生的寫作熱情為目的,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放飛想象力,進而帶著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寫作活動中。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充滿學生的活力。一個優秀的課堂應該激發學生的活力,充滿著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現在的課堂上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只有開放的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勇于突破語文課堂的局限,努力塑造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氛圍。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性格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與教學內容對應的角色扮演活動。既極大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參與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又體現出學生的閱讀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及學習成績。比如,教師在教授到《少年閏土》課節時,在引領學生閱讀完課文后,給予學生一定的自行閱讀時間,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對話內容。當學生自行閱讀完畢后,教師選了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作者,即“我”,和閏土,教師則負責課文中的敘述部分內容。此外,教師還在黑板前方懸置了課文中少年閏土拿著鋼叉刺猹的課件圖片,營造出對應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們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圖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課堂尾聲,教師還為學生布置了寫作任務,題目范圍可以是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是現在的同學,并要求語言字句通暢,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語文教師利用結合課文內容的角色扮演教學形式,有效激發小學生主動學習參與熱情,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顯著提升了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體現出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實效。
自語文課改以來,不少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天地,也主動傾向于在課堂上適當地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主動學,樂意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形式比較單一,特別是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參與情緒比較低,不太愿意融入語文課堂中,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更深層次的教學中去,用一些有趣的環節吸引學生融入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口、耳、眼等多種感官,讓課堂更加豐富起來,讓學生的參與感加強。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開展有效閱讀活動,并隨后布置寫作任務。比如,筆者在講授《湯姆?索亞歷險記》這節課時,通過引領學生部分閱讀《魯濱孫漂流記》,來促進作文教學。首先,筆者讓學生自行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課文內容,并在閱讀中了解湯姆共經歷了幾次歷險,地點都分別在哪里。緊接著,筆者對課文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湯姆是一個機靈淘氣、渴望獨立自由的孩子頭兒。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部分閱讀《魯濱孫漂流記》,激發學生積極樂觀、勇于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和寫作意識。最后,筆者依據教學內容和所閱讀課外書籍,給學生們布置了《我的歷險記》的作文題目,要求課后完成。作文要求是:可以寫自身經歷過或是和家人、同學、朋友共同經歷過的歷險事情,要交代清楚事件背景和地點人物,詳細表述真實感受。
“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是陶行知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提倡教的方法要與學的方法相統一,學的方法與做的方法相統一。而將思維導圖引入作文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明確作文主題和構建文章的框架,能有效避免跑題,同時還能保證思路的順暢,提高作文的質量和完成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先用思維導圖明確大概的寫作思路,為學生做一個示范,讓同學們了解如何在寫作中運用思維導圖。
例如,在作文《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的習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作文題目的主要內涵,而《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這篇作文的題目很容易理解,就是介紹一個具體的人,將一個人的特點介紹清楚。在明確了題目的含義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最中間填入要介紹的人,如班里的某位同學“小紅”。接著,教師和同學們一起總結“小紅”的特點,如教師認為小紅在聽課的時候特別認真,并且作業也完成得很仔細,就可以在“小紅”的分支中填入“做事認真”。接著,教師讓同學們發表對小紅的看法,如有的同學回答“小紅喜歡幫助別人”,教師就可以將“熱心”填入“小紅”的其他分支中,以此類推,小紅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再將這些關鍵詞擴展成完整的語句,就可以完成這篇作文。教師作出示范后,讓同學們按照同樣的方式總結自己要描寫的人物特點,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理念。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小學的識字教學主要通過閱讀進行。生字和課文中的一些新詞是小學生閱讀文章的最大障礙,這就要求教師也要將詞語教學列入語文教學的重點。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用詞語,但是理解這些詞語并不代表就會運用它們,“會理解”和“會運用”代表著不同的學習水平,教師在學生會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如何運用。優秀的詞匯和豐富的生活素材積累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重要環節要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優秀的網絡詞匯和素材。學生可以將其積累整理,作為寫作素材材料,彌補生活體驗不足的弊端。具體體現為,教師鼓勵支持學生每周整理出個人認為有參考價值的網絡寫作素材和優秀詞語,并要求學生對應認真寫下個人對文章素材內容的理解感受,以讀后感的形式上交給教師。語文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形式,不僅拓展豐富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和閱讀量,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更是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體驗與課文充分結合起來,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有效促進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實現良好語文作文教學實效。比如,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首先將課前準備好的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掛圖懸掛在黑板上方,并引領學生進行全文誦讀,以加深課文印象。隨后,還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深刻理解體會課文大意和作者表達思想。待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就狼牙山地理環境與自己生活中或旅行經歷中見過的山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鼓勵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積極發言。這時,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一下子被點燃,有學生回答:“老師,放假時爸爸帶我去爬的山和狼牙山有些相似,都是要很費力才能爬上去,并且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安全,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從山上掉下去,發生意外事故。不同的是,狼牙山更加險峻,發生意外的概率更大。”教師表揚道:“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說明他認真閱讀了課文內容,所以才能準確地說出狼牙山和他爬過的山的共同點和區別。同學們,通過剛剛的詳細閱讀,相信大家對于課文內容和作者表達意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同學們可以想象代入一下,把我們行走攀爬在山間的場景想象成課文中的五壯士攀爬戰斗在狼牙山的畫面。大家細細體會五壯士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部隊主力,與敵人英勇頑強戰斗的豪邁氣概。”此時,學生已經進入了課堂情境,都在看著圖片出神,有一些同學手握著拳頭,臉上露出很憤慨的表情。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要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犧牲自己換來的。課堂尾聲,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自己身邊“最可愛的人”為題材的作文,要求文筆流暢,寫出真情實感。
陶行知的教學理念中對教學評價也十分關注。因此,教師的作文教學也要重視評價這個環節。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運用更多的積極性語言,并給出具體的評價,避免評價流于形式。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其樹立寫作的自信心。
例如,在作文《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習作教學中,根據教材給出的相關引導了解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描寫:環境方面、工作方面以及生活方面,并且可以以一個“穿越者”的視角進行描寫,以“‘我’穿越到了二十年以后”為開頭。而在結尾處可以重點表達“我”對二十年以后家鄉生活的向往之情。而這篇習作的主題十分新穎,能激發小學生的充分聯想。因此,教師在介紹完習作的主題后,可以適當地放寬寫作要求,讓同學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二十年后的家鄉進行充分想象。如有的同學會想到二十年后的家鄉綠樹成蔭、河水清澈、空氣清新,人們都可以自由地呼吸;在工作上,很多機器人被應用到了不同的領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等。而對于同學們的想象,教師要挑選優秀的內容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有的同學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就可以在這方面給出表揚。而對于有的同學的行文邏輯上存在的漏洞,教師也要進行認真糾正,這樣就能讓學生客觀地了解自己的作文,從而進行積極地調整。這種評價方式既能很好地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讓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完善自己的作文內容,提高其質量。由此可見,好的評價有利于小學生提高作文水平,教師要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說明了陶行知教育理念概述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狀況,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具體應用策略探析。新時期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單一教學形式,充分結合小學生求知欲、好奇心濃烈、參與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作文教學中良好地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開展多元化教學方法策略,以全面提升學生語文作文水平及核心素養,滿足當下素質教育需求。
[1] 姚建忠.作文教學:如何適應多元文化新舞臺[J].教育科研論壇,2018(05):94-95.
[2] 張曉華.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讓學生習作由“怨”到“愿”[J].科技展望,2019(24):280.
[3] 蘇玉潔.淺談生活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啟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3):65.
[4] 段敬德.生活化作文的意義與理論依據[J].文學教育(上),2019(06):126.
G40-09
A
1002-7661(2022)04-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