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愛軍
重視學生生活體驗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探述
魯愛軍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二中學,甘肅平涼744000)
新課改提出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需要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傳統的灌輸式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教育訴求。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正確認識生活化教育理念,然后將其巧妙地融入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去,由此引導初中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技能,夯實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從這個角度入手,重視學生生活體驗,強調初中數學教學可以得以優化調整,這樣才能夠步入到更加理想的數學學習格局。
學生生活;生活體驗;初中數學
新課改的不斷推動,需要數學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不斷改善,其中就有不少數學教師提出要重視學生生活體驗,構建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希望由此可以使數學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步入到深度的數學學習格局中去。
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牽涉到的內容比較多,無論是數學思想和方法,還是數學學習習慣的塑造,乃至是數學方法的掌握,抑或是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需要納入數學課堂中去。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進入到生活體驗的狀態,將自己的生活與數學學習關聯起來,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正確認識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巧妙地使用數學理論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由此使得數學課堂步入到更加高質量的狀態。也就是說,生活化數學教學比較重視數學課堂的還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時候能夠從生活角度入手,能夠對于各種數學現象進行解讀,能夠感知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由此慢慢地進入到理想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格局中去。對于當前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歷程進行調研,發現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不是很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難以將數學與生活關聯起來,數學生活情境難以構建,學生難以進入到理想的狀態,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這樣就可能使得數學生活化模式的效益難以發揮。當然也有部分初中數學教師也意識到生活化教育教學的價值,但是在此方面的嘗試和探索比較少,實際研究深度不夠,導致生活化教學的效益難以發揮,如果這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改善,都可能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甚至使得數學學習的質量受到不良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以正確的視角審視生活體驗,積極構建生活化情境,由此步入到更加理想的數學學習格局中去。
重視學生生活體驗,優化初中數學教學,這是新形勢下數學教育教學設計中必要堅持的原則,由此確保數學生活化情境得以構建,這樣就可以步入到更加理想的初中數學學習格局中去。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對應的知識點與生活是相互關聯的,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夠關注生活場景的引入,或者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滲透其中,就可以構建理想的生活化數學學習格局。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不斷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積極布局生活化數學課堂。比如在“三角形”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就設定了很多生活性的問題,其目的就在于不斷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班級上有不少桌椅出現了松動的情況,請問大家可以運用自己學習到的哪些數學知識分析為什么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此時學生在經過思考和探討之后,發現如果將三角形穩定性的理論運用其中,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會出現桌椅不穩定的情況,還會尋找對應的方案解決對應的問題。在這樣的實踐操作中學生能夠以正確的視角審視這樣的問題,并且開始意識到數學知識可以迅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自然會以更加主動的心態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去,這樣數學學習也會朝著更加有趣味性的方向進展。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了解學生的生活,將他們的生活經歷與課堂關聯起來,這樣就可以步入到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在“一元一次方程”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就結合平時用電的問題編輯對應的生活化情境:依照當前電費收取規范和標準,用電不超過10度的,依照4毛錢的價格收取,如果用電超過10度的,需要將超出部分,以0.8元的價格收取,如果某教師上個周的用電量是20度,請問應該交付多少電費?很明顯用電問題是比較生活化的問題,很多學生對此也是比較熟悉的,因此可以迅速地進入到對應的數學問題思考狀態。在此環節教師還可以設定實踐性的任務,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庭一個月使用多少電費,對應階梯電費計費標準是什么,然后進行對應結果的結算。
依照建構主義理論,知識學習是情境化的,也就是說知識的習得需要依靠背景和文化驅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積極利用認知結構經驗和知識,進行知識過程的架構。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生活化情境,這樣才能夠形成學習的動力,確保學生可以進入到更加理想的數學學習格局和環境。在生活化數學學習的歷程中,要關注生活實際情況,將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關聯起來,創設數學生活化活動情境,確保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初中數學“線段”知識點學習的環節,教師在課堂引導的時候就注重數學學習主題的二級頂,并且慢慢實現對應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在小區玩耍,小明的爸爸要求小明回家去吃飯,此時小明回家的路有兩條,一條是直線的,一條是彎曲的,請問小明會選擇哪條道路回家?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講述自己選擇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過渡到本次課程學習的主題上去。在這樣的問題情境構架的過程中,學生迅速對于這樣的問題產生興趣,以積極的心態融入其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師會在黑板上進行繪制,界定清楚小明家庭的位置、小明玩耍的位置,然后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小明選擇對應的線路,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入到對應角色。角色情境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會得以激發,數學能力也會因此得到很好的鍛煉。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數學生活化體驗增強的過程中也可以依靠這樣的方式,確保學生間接生活體驗得以積累,這樣也可以引導實際的數學學習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進展。
數學例題講解,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節點,要懂得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并且積極融入生活情趣,這樣就可以使得生活學習情境得以構建。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關注的節點有:其一,能夠依靠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被激發。也就是說,結合數學課堂的開展,思考數學學習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關注數學學習規律,關注問題解決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確保數學活動可以在學生以往認知的基礎上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初中生有著良好的生活經驗,對于周圍的很多事物都保持著興趣,因此在設計對應例題的時候,就需要改變以往的題海戰術,能夠將例題與生活關聯起來,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更加好的狀態融入進去,數學知識的認知也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比如初中數學相遇問題,是例題中的重要類別之一,在此方面需要切實地將運動方向、出發時間、運動結果等融入進去,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就需要將數學與生活體驗關聯起來。在此環節,教師設定的生活化情境為:甲乙兩個人在分開之后,就沿著鐵軌反方向前進,此時火車勻速朝著甲開來。據統計,列車在甲旁邊停留了15秒的時間,乙旁邊停留了17秒的實踐,兩個人步行的速度為3.6km每小時,此時要求可以計算出火車的長度是多少。這樣就可以將抽象的問題朝著具體化方向轉變,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其二,能夠在生活化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實現學生數學精神的培育和鍛煉。將現實生活作為數學學習資源,在實際數學課堂設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數學探究精神得以培育和鍛煉。比如在學習確定圓的條件的時候,教師就設定了如下的例題:一個圓形的鏡子,不小心被打破,此時要求能夠制作一張同樣的鏡子,可以在碎片中找到大碎片,在此基礎上進行圓形鏡子的制作。在這樣的實踐性例題中,學生開始想起;可用三角形的三邊垂線知識探索圓的知識,依照這樣的知識制作對應的鏡子,這樣就可以實現數學實踐經驗的積累,體驗感比較強,數學學習的成就感也會因此不斷被塑造。
實現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本質上來講還是數學知識到數學應用,到數學精神培育的過程,在此環節學生要懂得將理論融入實踐中去,此時就需要數學知識可以巧妙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初中數學“概率的意義”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就設定對應探究性活動,要求學生以兩個人為一個小組,一個學生拋起對應的硬幣,另外一個學生記錄正反面的出現次數。在這樣的數據統計結果出現之后,讓學生歸結通過這樣的實驗自己發現了什么規律,并且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自主思考的狀態,數學知識的獲取,也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因此在平時的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學習,還是數學練習任務的設定,乃至是數學作業的設計,都需要鼓勵學生將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融入進去,這樣才能夠確保實際數學學習情境得以構建。在平時的數學實踐活動設計的時候,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他們自主設定,自己選擇對應的生活現象,自己設計對應的方案,自己執行,然后生成對應的結果,自己講述對應的實現歷程,對于這樣的活動成果進行賞識,建立對應的激勵機制,這樣就可以慢慢地進入到理想的數學體驗格局中去。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使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確保數學與解決生活問題的橋梁得以構建,依靠這樣的方式,也可以使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得以呈現,學生的數學視野不斷拓展,這樣也有利于數學生活體驗的增強。更重要的,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抽象的數學概念會以生活化的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和知識,進入到更加理想的數學知識應用格局。比如在“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像”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就使用多媒體將很多生活中的天平元素、楓葉元素、蝴蝶元素融入進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結對應圖片的特點,并且思考如果將圖形補充完整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依靠上述多媒體的呈現,加上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可以迅速地進入到理解的狀態,軸對稱圖像的認識和理解也會朝著更加縱深的方向發展。還有就是在多媒體展現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以更加真實的視角感知軸對稱圖像,配備對應的音樂,可以使得數學課堂展現出更加理想的交互氛圍,由此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和進步。當然在多媒體手段使用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參與進去,設定自主探究任務,讓他們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探究。這樣可以確保實際的多媒體切實地發揮其效能,確保生活化情境得以架構,這樣自然可以使得他們的數學視野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生活體驗的融入,確保能夠依照新課改的訴求,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融入,確保學生能夠不斷在課堂上和活動中探究,這樣就可以實現生活經驗的積累,確保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朝著更加密切的方向發展和進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以正確的視角審視生活體驗的價值,積極構建生活體驗情境和氛圍,采取更加有效的數學生活策略和方法,引導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步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
[1] 劉發榮.初中數學興趣教學的構建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19(33):89-90.
[2] 張昀.淺談初中數學體驗教學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3):68+28.
[3] 吳永偉.初中數學教學“趣味”導入的三個維度[J].考試周刊,2019(24):84.
[4] 黃妹容.聚焦學生核心素養,踐行魅力課堂——分析體驗初中數學課堂中的生活味[J].新課程(中),2019(02):52-53.
[5] 羅忠初.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8(35):47.
[6] 孫海英.注重體驗教學,讓初中數學走向生活[J].文理導航(中旬),2018(10):6+8.
[7] 孔令君.立足生活實際,踐行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7(10):208.
[8] 馬琦.初中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8):86-88.
[9] 張勇.初中數學共生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2017,24(10):21-22.
[10] 張勇.在體驗中走向共生——初中數學共生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理科考試研究,2017,24(08):35-36.
[11] 傅曉霞.聚焦學生核心素養,踐行魅力課堂——體驗初中數學課堂中的生活味[J].數學教學通訊,2017(08):61-62.
[12] 宋良忠.如何引導學生體驗初中數學生活[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8):98.
[13] 范新輝.注重體驗教學,讓初中數學走向生活[J].新課程導學,2016(02):88.
[14] 鄭紹貴.以實踐體驗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轉換[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128.
[15] 曹瑾.生活,體驗,反思,成功——談初中數學體驗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考試周刊,2014(85):50.
G632
A
1002-7661(2022)04-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