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寧
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創新探索
李小寧
(莊浪縣臥龍鎮白堡小學,甘肅平涼744600)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落地實施,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理念已然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農村小學教育管理理念正在獲得逐步更新。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結合新形勢的要求進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農村教育的發展,最大程度地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本文對目前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并提出了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創新的途徑,以期能夠最大程度地推動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新形勢;農村小學;教學方法;創新
近年來,我國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農村教育的師資投入也越來越大。再加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居民對農村小學的管理期望不斷增加。而作為農村小學的學校及教師,在這些相關因素的推動下,為了更好地做好小學教育,不斷提升小學教學質量,急需結合學校自身的教學實際,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更好地滿足相關需求,不斷提升農村小學學生的素質與水平。
所謂教師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經常使用的一種穩定的、完整的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操作策略模式。嚴格地說,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只有教育方法與教育模式相對應,與教育模式相配套,才能夠達到相應教育模式下的最終目標。
從我國現有的情況來看,盡管城市與農村的教育差距正在不斷地縮小,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在師資方面更是如此,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要普遍低于城市。具體而言,這種落后主要表現在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新課改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陀^地說,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新穎,不僅僅直接決定了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而且也直接決定著農村小學生的素質水平。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只有充分結合學校的實際,以新課標的具體要求為教學宗旨,根據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及時地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創新,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水平,滿足社會各界對農村教育的期盼與需求。
教學方法連接著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是將教育理論付諸教育實踐的重要手段。新形勢下,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循序漸進、目的明確地進行教學活動,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新形勢下,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只有不斷探索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具有創新的教學方法,農村小學教學才能夠最終實現預期目標。
盡管從形式上來看,新課改在農村已經基本得到落實,素質教育的各種模式也基本得到了確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基本上仍然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是因為農村小學及教師對新形勢的了解和掌握不夠,對新課改要求的素質教育認識不清,概念模糊。無論是農村小學校的管理層,還是農村小學教師,實質上都是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口號看待,對于素質教育的真正概念和含義實際上并不太清楚。
就農村小學教師的實踐教學方法來看,大部分還停留于應試層面,突出表現為對小學生的教學基本上靠的是書山題海,對小學生知識的灌輸仍然以“填鴨式”為主。同時,由于對新課改提出素質教育理解的局限性,農村小學教師對于“素質”兩個字的理解過于簡單,甚至部分小學教師認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就是要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等等。
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新課標雖然已經得到了貫徹執行,但是就效果來說,與預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從教師的思想認識中可以看出,現在農村小學教師執行的素質教育,其實不過是應試教育下的一種延伸,由此也注定了即使在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圍繞應試教育而展開的,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未得到根本性的轉變。所以說,在目前的教學方法下,根本無法徹底實現新形勢的目標與要求。
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考慮農村小學生的群體特征,大多是以課本為基礎,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小學課本的知識有很多是農村學生接觸不到的,比如小學語文課本中對動物的描述,很多動物農村小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會很懵懂,不能完全地掌握這些動物的特征與特性。
同時,從目前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來看,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以課堂為主,對學生進行撒網式的教學。這種方法對于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比較強的同學來說尚可,而對于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來說,很容易會由于自身劣勢而在班級掉隊。由此也會造成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導致各種能力的提升困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新形勢下,由于新課標的確立,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那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長期習慣于“以教為本”的教學方法,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存在一定的困難。再加上農村社會及家庭的認知存在錯誤,大部分教育部門和家長仍以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衡量教師教學的優劣,最終造成了在農村小學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基本上仍然是“以教為本”。
就現有的環境而言,無論家長、學校還是教師,都對“以教為本”的教學方法取得的“成果”給予了承認,這也給農村小學教師施行“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難。但是從長遠來看,相比“以教為本”的教學方法,“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更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這也是新課改之所以要求農村小學教師推行“以人為本”教學方法的重要原因。
新形勢下,對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些要求涵蓋了教師教學能力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力方面。比如就思維方式而言,農村小學教師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及相應的教學方法創新理念;就教學能力而言,要求農村小學教師要善于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就教學手段而言,教師應使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展開教學,并具備科學探究精神。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特別深,農村小學教師在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快速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特別是某些年齡比較大的農村小學教師,甚至因為壓力過重而萌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此類現象的存在對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是非常不利的。
新形勢下,對農村小學生的培養要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在這一目標指引下,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應該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創新,比如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分析以及解決能力。具體來說,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就是要對以前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讓學生不再以課堂為中心背題、寫題,要切實地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互動、講學互補的新學習格局。
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引入日常生活的“情景”,通過情景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既提高學習興趣、領悟生活真諦,又實實在在地學習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打造“購物情景”教學,讓小學生在購物的過程中認識排隊等候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購物情景”,讓小學生也能夠熟練地掌握相關數學知識,鍛煉他們日常生活的能力。再比如教師也可以通過打造“家務情景”教學,讓小學生通過家務勞動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同時也讓他們經過親身經歷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增加對父母的感情和理解。
首先,由于相關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小學生的閱歷比較少。比如由于大部分農村沒有圖書館、科技館、動物園等設施,導致了一部分農村小學生對科技、動物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所以在有關這部分的教學中,小學教師要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重點從培養小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入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不斷提升思考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松鼠》這篇課文時,由于大部分農村小學生并沒有真正見過松鼠,所以教師就應該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描繪松鼠的過程中通過邊表述邊繪畫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通過觀看、思考、認真聽講,對松鼠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達到實施因材施教的目的。
其次,即使對于農村的小學生,哪怕是一個班級的小學生,也要堅持因材施教的方針。因為不同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差異。比如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差;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有的學生想象力匱乏。所以,對于理解能力落后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放在過程的詳細分析上,通過詳細的梳理,揭示過程中各個事項的發生規律,讓學生理解各個事項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對于想象力匱乏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放到引導他們的想象方面,通過引導增強他們的想象能力。
最后,在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小學生的特征進行分組,進行針對性教學,比如可以將理解能力強想象力差的同學編成一組,重點提升他們的想象力。
新形勢下,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所以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容易樹立“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大部分農村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能夠讓農村的小學生找到學習知識的自信,有利于學習能力的增長。
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拋棄傳統的“以教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要從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教學。也就是說,農村小學教師要緊緊結合新課改,徹底跳出“以教為本”教學方法的束縛,把推行農村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當作自身教學的目標及努力的方向。
毫無疑問地說,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無論對農村小學的學校還是對于小學教師來說,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也注定了農村小學教師“以人為本”教學方法推行的長期性。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來看,要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以人為本”教學方法,使新的、科學的教學環境逐步在農村得以確立,使新的教學管理思想慢慢地扎根于教師及家長心中,讓全校教職工以此先進思想為依據開展教學工作。
同時,由于新形勢下,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有教學方式均需以學生為核心,且需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實施農村小學教學方式創新時,學校除了充分地對學生學習的核心地位進行關注外,還需公平地對待所有教師,創建“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只有這樣,“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才能得以有序確立。
由于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其教學方法創新,并對學校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在教學改革及時代發展中也都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所以加強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從目前來看,由于我國農村小學普遍存在教師綜合素質低下的問題,所以,首先農村小學應選派優秀教師去高一級學府深造,提高其專業素養;其次,農村小學要創建切實可行的薪酬管理制度及績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通過參加繼續教育及自學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最后,農村小學要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為小學教師提供一個經驗交流的平臺。
新形勢下新課改的落實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當前我國許多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給予農村教學關注的日漸增多,借助農村小學教師的共同努力,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必將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提升小學辦學的整體質量,在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下,通過注重教學效果,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國家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創造條件。
[1] 翟耀.新課標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甘肅教育,2018(11):22-23.
[2] 莫麗梅.增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0):21-22.
[3] 沈啟艷.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研究[J].讀與寫,2017(18):16-17.
[4] 莫莉瓊.淺談新課改下鄉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4).
[5] 李寧.小學英語教學難點的突破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3).
[6] 陸春英.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華夏教師,2020(10).
[7] 何敬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2).
[8] 黃轉珍.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習作能力[A].2021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1.
[9] 肖興玲.關于“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
[10] 周琴.小學課堂教學創新實施路徑中的反思[J].林區教學,2017(05).
G622
A
1002-7661(2022)03-0010-03
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立項課題: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