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月,賈小麗,董藝凝,于士軍
(滁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是運用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特性等,建立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和確定食品衛生的微生物學標準的一門應用性科學。由于微生物具有較強的生態適應性,食品原料在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嚴重會導致食物中毒和人體患病等。根據衛計委通報,微生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1]。因此,食品的衛生情況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這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生食品微生物檢驗相關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提出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往往依賴于重復和記憶,缺少學習的主動性。以問題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為基礎(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擬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探索其在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自然界中微生物種類多,數量大。食品在來源地、加工及運輸過程中都可能受到各種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污染,這使得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研究對象及研究范圍廣泛。因此,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研究內容復雜且多種多樣,且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其對應的檢驗方法有所不同,這對學生的聯想思維要求高。
目前,傳統的講授法仍是食品專業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其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主要參與知識的傳授[2]。其對于傳遞核心知識和概念,特別是對于大眾來說,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食品微生物的顯著特點是數量眾多且復雜,使得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對這門課程進行總結,課程內容變得雜亂無章。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時,學生機械的接受知識,參與度低,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分心,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述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及檢驗方法時,單純按照傳統講授方式,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性,以及實際操作中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此外,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允許學生對所學知識提供有效和及時的反饋,這不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綜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檢驗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已經滿足不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培養的要求。因此,需要在食品微生物檢驗教育中引入更有效、更新,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力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滿足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一種涉及問題討論的新型教學方法,自1969年在北美流行以來,已應用于醫學[3]、生態學[4]、食品[5]和計算機等領域。PBL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PBL還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課題的理解,并更有效地捕捉信息。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在PBL模式中知識主要由教師傳遞,學生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手段收集信息,這是PBL的重要特點。
案例學習,是一種涉及案例討論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食物中毒案例為主體,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整合所學知識分析、推理,最終解決問題。CBL以結果為導向,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另外,CBL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他們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學會整合碎片化的知識,并將這些技能運用到實踐中。
綜上,PBL是由學生驅動,而CBL主要是協作式。因此,PBL與CBL二者是相輔相成的,PBL可強化CBL的基本優點,CBL可促進問題的情境化和框架化[6]。
在PBL和C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中,合適的案例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正確選擇與知識點相匹配,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案例至關重要。例如,2020年8月26日,在廣西東興市萬尾金灘海域,許多居民不顧勸阻拿走側翻貨船中的榴蓮。26日至27日,食用這些榴蓮的村民紛紛出現食物中毒癥狀,腹痛、腹瀉、嘔吐,中毒者人數高達500多位。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經過縝密的流行病學、食品衛生學調查以及實驗室檢測,最終查明前述事件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以評價最兩極分化的食物—榴蓮為研究對象,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同時,展示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公告,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探討樣品檢驗的基本程序。如樣品采集方案與方法、樣品檢驗以及檢驗結果報告與樣品處理。PBL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必要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CBL教學方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
(1)課前準備。在上課前,教師需要提前編寫教案,準備一個或多個典型的案例,以激發學生對該話題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課程的視頻和輔助材料(中英文書籍、論文、標準等)以供學生在課外的空閑事件預習。(2)課堂教學。首先要求學生完成由本節課教學內容組成的課堂測驗。隨后,教師簡要介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展示一個公共衛生安全案例,向學生提供案例發生的背景、過程及最終導致的后果(CBL)。在介紹過程中,提出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問題(PBL),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每組由一名學生代表作報告,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分享小組對問題的回答,并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最后,老師總結了課程,并復習了討論中提出的棘手問題。(3)課后測驗。在這些課堂活動結束時,學生們被要求完成一項課后測驗(與課前測驗相同),并完成一份由10個問題組成的調查問卷。
PBL主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CBL則側重于知識的運用。兩種方法的結合使得課前準備更充分,并能及時提供反饋。通過PBL和CBL教學方法的實施,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在提升學習表現方面是有效的,學生的實驗實踐技能和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此外,結合PBL和CBL教學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理解能力、師生互動能力、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