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瑜
(西藏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陜西 咸陽 712082)
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下,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現今社會需要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運用信息技術知識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為此,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的時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基礎,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是培養信息素養的良好時機。在中學的教學中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有許多益處,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有更多的創新和發現,讓他們有更多機會了解社會的發展和前沿的科學技術,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思想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就當前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這門學科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因而授課情況也并不理想,以及課時保障、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不夠合理,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會直接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的背景下,中學教學需要積極改變思維,將信息技術課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的發展形勢,有力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提供更多保障。
由于信息技術并不是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學生的信息技術掌握水平對于學校的升學率不會造成影響,而大多數學校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較重,十分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和升學率,因而將精力和關注點都放在了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在信息技術課上呈現一種放松的態度。有的學校并不重視信息技術課,開設課程僅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教學方案,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學生的提升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同時,就中學生自己而言,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也沒有足夠的重視,一方面由于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缺乏時間和精力去參與信息技術的學習,另一方面對于信息技術沒有正確的認識,使用計算機時更多的是上網聊天和玩游戲,沒有對計算機強大的功能進行探索,最終導致學生的信息素養較低。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很強,需要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根據所學習的內容以及自身的興趣去不斷探索,挖掘出更多可利用的功能,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學習和生活。但是,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太過單一,一般都是由教師控制所有的計算機,為學生講解完課本知識后,學生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計算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無法得到有效激發,也不會專注于教師講解的知識,而是在教師講解完成后,應付完成上機作業,只想著玩電腦上的游戲或是網上聊天,這樣就使信息技術課堂直接變成了游戲室和聊天室,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還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錯誤的認知。同時,教師在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時因課時不夠等原因,只是講解相關的知識點或沒有切合實際,而是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無法深刻感受這些知識對于我們實際生活的價值,不僅理解起來十分困難,同時學生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有什么作用,在信息技術中的學習熱情不高。
學生們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習慣不同,導致學習能力不同,這是十分常見且正常的現象。同樣,在中學信息技術的學習中,學生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例如,有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好,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有著一定的興趣,那么這些同學往往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一些計算機技術,對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可以做到熟練使用。有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差,對計算機的使用不熟悉,以及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本身沒有太大的興趣,因而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反應較慢,運用知識的時候也不是很得心應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重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有所收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因課時緊張等原因只是進行統一授課,一刀切的進行講課和示范,有的學生覺得內容太簡單而不好好聽課,有的學生認為內容太難而選擇放棄,最終不僅很難使整體獲得進步,也會打消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積極性。
要想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從思想上做到轉變,才能指導自身的行為,用實際行動創造理想的結果。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學校、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做到對信息技術學習的充分重視。學校要保障信息技術的課時,教師自身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從當前社會以及未來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全面了解各行各業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聯,充分解讀國家相關政策與發展戰略,然后再對教學方案進行不斷完善,為學生帶來豐富多樣、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對于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正式講課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看一看信息技術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情況,展示信息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網絡游戲、網絡聊天這樣的認知層面。
雖然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課本、同樣的教師,但是他們由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學習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情況。教師的任務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知識點,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不同表現,分層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反饋,把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學習層次,按照各個層次的實際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好。例如,在學習關于文檔編輯word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上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任務。針對知識掌握較慢的學生,要布置難度比較低的任務,即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一份word文檔,對字體調整、格式設置等內容進行了解和掌握,使學生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對于文檔編輯比較熟悉的學生,則可以布置難度更高的任務,例如在word文檔中插入表格數據、圖形、文本框、藝術字等等,更加直觀地呈現相關的數據資料,了解更多的關于word文檔的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從實用的角度體驗信息技術的作用,也能夠結合社會實際對信息技術的操作進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把課堂上書本中的內容實際應用起來,完成素質教育、學以致用的教學任務。
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具備信息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對相關的事物主動地去了解,才能增強學習的效果。例如,學校可以與交警隊開展聯合教學,組織學生走進交警監控中心,讓學生看到在現代化的辦公環境中,交警部門是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監控每條道路上的違章信息的,又是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采集、整理、歸納并發送到相關責任人的。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不僅有效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監管交通的準確性,進而強化駕駛人的法治意識,在進行駕駛時,也能夠自覺主動地按規定駕駛,為維護道路安全出一份自己的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對于各行各業的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十分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素養是當今中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在日常對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注重不斷改進課程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識,帶領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讓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