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麗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中學,云南 迪慶州 674499)
新課標要求高中物理的標準教學維度是需要學生能夠在物理教學過程當中理解物理學科的觀念并應用;其次,同樣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與思維能力;再次,針對高中物理學科中存在的科學問題,學生能夠進行合作交流與深入探討;最后,以更高標準的要求,能夠在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形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與意識觀念,更為謹慎、仔細,在每一個維度當中都能夠實現發揮的優秀才能,并發揮物理學科的教育作用。不僅如此,在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維度當中,同樣縱向劃分出了不同的等級,在物理科學的觀念與應用當中,講述了運動觀、物質觀以及相互作用觀及其的應用價值集中三種基本要素,才能夠促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當中更加廣泛地應用物理學科的知識踐行自身的優秀才能;而在科學的思維與創新精神當中,同樣包含了學生針對物理學科知識進行科學的論證、質疑、創新,推理科學現象以及構建物理模型等不同的發展要素,這是為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當中創造良好的實踐能力打基礎;核心素養講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交流解釋中尋找問題,在搜集證據的過程當中不斷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以及思考探索的能力,集中對應學生深層次精神領域的拓展,并且最終來講,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世界,在責任意識與學習態度當中包含了科學的本質與倫理等不同要素,保障學生能夠在高中物理學科當中全面踐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綜合發展,以更為優秀的品行發揮物理學科的實踐作用。
深度學習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有很大幫助,甚至當學生正確掌握深度學習方法之后,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增強,除物理學科以外的其他課程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理想狀態下的深度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但是在物理教學實際中,教學工作者依然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依然會對學生的深度學習造成極大的阻礙,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一部分教師都是以自己為教學中心,認為高中物理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在課堂中一味講述物理基礎知識,卻很少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課堂中更是缺乏師生交流互動的環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進入到深度學習當中。不僅如此,部分教師對學生思維的發展也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無法在物理課堂中集中注意力,很難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如果學生長期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下,那么學生就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從而放棄對高中物理的學習,造成學生物理成績的直線下降。
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高中階段,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將高考分數作為最終的奮斗目標,所以為了提高分數,學生在高中階段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習題練習,而部分高中教師也是不斷為學生施加壓力,認為只有壓力才能夠產生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學生會奮發圖強,而大多數學生會逐漸麻木機械地學習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進而形成思維固化,這時候學生很難進入到深度學習之中。
高中生受生活經驗以及年齡的限制,其還位于成長階段,缺乏相應的人生閱歷以及生活實踐,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還不夠成熟,這就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存有一定困難。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與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構建高效聯系,注重學生所熟悉的素材選擇,幫助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對學生易產生感性認識的條件進行設置,以促使學生能通過感性認識,深化理解相關抽象概念。例如,對于速度問題有關的知識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需注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提供些車輛追逐相關的視頻畫面,并通過視頻畫面促進加速度概念的講解。同時,物理教師也能經過各種交通工具實際的加速度效果展示,引導學生對其加速形成感性認識,并對物理學科的核心概念進行深入了解。當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具有初步認識后,物理教師需深層次的講解和概念有關的抽象化問題,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而且還能掌握有關計算能力,從而實現學習進階。
針對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教師需要從教材內容入手,通過對教材的研讀和分析,設計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設立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方向,而立足教材知識的學習目標,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中階段,物理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廣泛,因此,教師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并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將課堂中45分鐘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教材內容所起到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擁有最佳的學習效果,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形成。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時,教師需要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課程設計,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1)知識技能的培養。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先了解相關的科學家,再學習運動與力這一領域的發展歷史。當講述背景信息后,教師便可以引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能夠理解慣性的概念以及質量與慣性之間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的實施。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讓學生能夠學習實驗的具體過程,并能夠從中了解科學方法論,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分組探究的形式來進行實驗過程,使其能夠通過具體的實踐而理解這節課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物理現象的觀察,對物理知識產生正確的認知和理解,并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和廣泛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3)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教師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的精神。這三方面目標的設立,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掌握教學重點的基礎上,實現更深層次的目標和要求,這樣便能夠發揮出核心素養理念的重要價值。
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實驗的開展,引導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家的實際探索過程,對物理概念形成的過程實施體驗,親自探索物理知識,了解與掌握知識的發展,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物理概念。學生經過主動探索,通常能對核心概念產生感性認知,以確保抽象概念的進一步形成,并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方法與思路進行糾正。學生通過對物理學科的核心概念進行準確理解的基礎上,還能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并對外部事物進行更好的理解。例如,物理教師在對電磁的有關知識開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運用安培定律進行物理實驗,對電流形成的磁效應實施研究,并在物理實驗當中,運用安培思考的實驗故事以及過程,并和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產生密切聯系。基于此,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可與物理概念的具體發展脈絡相結合,以促使學生深刻的感知到物理學科核心概念形成的過程,并促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深化對物理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綜上所述,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便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樹立起正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并且教師還要促進學生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通過主動學習和思考收獲最佳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合作學習,通過自學的過程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