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共情視域下主流媒體凝心聚力之微敘事

2022-03-17 00:56:19張舉璽張珊
新聞愛好者 2022年2期

張舉璽 張珊

【摘要】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給新聞媒體帶來了極大挑戰和機遇。在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頻頻發力,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彰顯出新聞媒介的責任與擔當。基于媒介心理學的“共情”視域,選取央視新聞客戶端《微視頻》欄目,分析其在疫情防控期間發布的微視頻內容,解讀其微敘事的具體表現與共情傳播效果。同時,對報道中所出現的相關問題做出反思,以探究主流媒體應采取怎樣的共情傳播,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關鍵詞】共情;微敘事;主流媒體;央視新聞客戶端

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微視頻》欄目,借助“微視頻”表現形式,不斷制作并輸出有內容、有情感、有溫度的視頻,主要以疫情防控相關人物和事件為主線,用鏡頭記錄醫護人員等逆行而出、守望相助的故事,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較好的共情傳播效果。

一、“共情”含義與文獻綜述

共情,又稱“同理心”“移情”或“神入”,是指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人的獨特經歷加以理解,并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擁有共情能力,可以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同情心理,并在情感作用下,做出親社會行為和利他主義行動。共情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人類根源于基因的一種天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1]

共情概念最早來源于哲學和美學。此后,“共情”漸漸受到心理學界的關注。“共情”在心理學上的應用主要是用來描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將“共情”引入傳播學領域,則是要闡釋在個體與個體之外的,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新關系模式,強調關注于評估“共情傳播”產生的效果。[2]對于個體而言,“共情”可以增進不同主體之間的理解、好感和信任,幫助個體在情感因素作用下,做出利他行動和親社會行為。而群體共情在緩和群體沖突和矛盾、減少群際間攻擊性行為等方面起著明顯作用。[3]

為發揮共情傳播的最大效果,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公眾有效共情,提高共情能力,新聞媒體需要做到精準共情:明確傳播的動機與角色,根據受眾需求,定位和調整傳播內容,建立基于共情的話語方式,掌握共情傳播技巧,使傳播內容可以被更多受眾理解和接受。隨著人類進入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微視頻”“H5”等多種媒介形態涌現,受眾閱讀方式和閱讀體驗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傳統媒體時代的文字閱讀不再適應當下“短、平、快”的閱讀要求,受眾的閱讀體驗由“邏輯思考”向“沉浸體驗”轉變。這要求新聞機構在融媒體時代對新聞作品的呈現,要注重受眾在情感上的認知和體驗。

綜上所述,共情,即作為個人能夠理解他人行動與經歷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首先體現在個人對他人在情感與認知層面產生的情緒。在情感和認知的影響下,借助共情能力,最終轉化為親社會行為,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共情傳播過程。因此,在新聞作品中培養并運用共情能力,讓觀眾在觀看新聞作品時,能夠同時產生正面情緒的同理心與共鳴,有利于促使其做出利他行動和一系列親社會行為,也能使新聞作品內容更快、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達到良好的共情傳播效果。

二、研究設計

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央視新聞客戶端《微視頻》欄目持續關注疫情動態,不斷輸出內容與情感兼具的抗疫微視頻短片。筆者從中選取自2020年1月21日至2021年1月21日時間段內,央視新聞客戶端《微視頻》欄目發布的182條視頻內容進行數據統計與內容分析,去除視頻內容中與疫情無關的47篇,得到135篇有效樣本。

通過對微視頻內容進行分析,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其一,主流媒體通過微視頻這一形式,在疫情期間的微敘事表現產生了怎樣的共情傳播效果?其二,共情視角下,主流媒體微敘事存在哪些問題?其三,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應采取怎樣的共情傳播策略,來提高其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

三、微視頻助力戰“疫”的微敘事表現及共情傳播效果

(一)標題巧用隱喻,在共情傳播中彰顯戰“疫”力量

在央視助力戰“疫”報道微視頻中,標題使用隱喻修辭手法的有40篇,主要體現在將戰爭隱喻架構在醫生、解放軍和全國人民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之中。

微視頻《Vlog記錄母親斗“非典”,女兒戰“新冠”》巧用“斗、戰”二字,講述了17年前母親請纓抵抗“非典”,如今女兒報名抗擊“新冠”的故事。無論是抗擊“非典”還是“新冠疫情”,這種“母女兵”“父子兵”“夫妻檔”齊上陣的感人故事不在少數,展現了疫情面前一代代平凡人的堅守和家風精神的傳承,向觀眾傳遞著“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和打贏這場戰“疫”的必勝信念。《“戰疫”面前,人民解放軍的“硬核力量”》《同時間賽跑》等標題中,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比作戰“疫”(“戰役”的諧音),將前方軍隊醫護人員抗擊疫情,后方解放軍戰士做好全力保障比作“硬核力量”,彰顯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有戰,召必往”的勇毅篤定精神。號令如山,從沒日沒夜奔赴疫情前線支援武漢,到軍醫舍去小家團圓自愿簽下“請戰書”救治患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守望相助,永不退縮”的誓言。“同時間賽跑”這一標題的設置,將疫情的緊迫性置于戰爭架構之下,人民子弟兵火速運輸抗疫物資,與病魔爭搶時間,讓觀眾見證了“中國速度”在疫情防控中的硬核體現。

“戰”和“斗”本身代表著戰場上一種敵我矛盾,一種敵對狀態,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基因。細數古今中外發展史,始終伴隨著戰爭,尤其是中國近代史上所經歷的戰爭,其數量多,時間長,戰爭場面尤為慘烈,這讓戰爭思維深深根植于人們的觀念之中。因此,使用戰爭情景和結果,來描述人類社會所面對的其他相似場景逐漸成為一種共識。[4]媒體無論是對2003年“非典”的關注,還是對其他突發災難性事件的報道,戰爭隱喻架構的報道框架在我國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屢見不鮮。[5]

在這場新冠疫情面前,新聞媒體的報道將“患者救治與疫情防控”比作戰爭,將“武漢等地的方艙醫院”比作沒有硝煙的戰場,“新冠肺炎疫情”和“醫生、解放軍乃至全國人民”比作作戰的敵我雙方,疫情防控被架構為一場持久緊迫的作戰過程,作戰結果即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新冠疫情,醫務人員等成為共渡難關的戰士,他們共筑挽救生命的屏障。廣大醫務人員的堅守與奉獻、解放軍戰士的責任與擔當,喚醒了疫情之下全國人民的使命感,強化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抗戰文化心理,必須奮起抗擊,與疫情作斗爭。在這一過程中,戰爭架構下深層民族觀念和集體主義價值觀被激活,全民族抗擊疫情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在廣大觀眾心中成為共識。

(二)畫面善用“視覺符號”,在共情傳播中講好抗“疫”故事

圖像符號具有自然化和再現事物的特征,觀眾在觀看微視頻時,圖像符號的傳播效果往往比文字符號更能使人印象深刻。[6]除去整體的視頻畫面外,一些如文字、靜態圖片、聲音等具體的視覺符號同樣是整體視覺畫面的一部分,這些微視頻通過多種視聽元素融合,為作品提供了更多表達意義空間。

在央視新聞助力戰“疫”微視頻中,畫面使用視覺符號的有73篇,口罩、護目鏡等醫用物資,面部表情、手勢動作,日記、微博記錄,方言、歌曲以及“鐘南山”“張定宇”等醫護人員代表都成為微視頻中抗擊疫情的“符號”象征。

微視頻《撤離前夜,帶著“武漢記憶”回家》《等你回家》,將“武漢記憶”和“家中牽掛”寄托于“一張方艙工作證”“一張榮譽證書”“一臺日歷牌”等具體內容之上,化無形為有形,用具象之物表達抽象意義,見證了醫護人員的戰“疫”歷程。疫情之下,多種符號融合為觀眾羅織一個個感人故事,將對醫護人員等感激和敬佩之情寓于符號意義之中。

央視在“感動”“感恩”等話題下不斷輸出高頻穩定的微視頻內容,個體或群體在接收到對“最美逆行者”的報道后,所產生的情感認同最終被轉化為一系列親社會行為,并在公共領域中達成共識。在講好中國戰“疫”故事過程中,引導和激勵更多人加入抗“疫”隊伍,增強抗“疫”力量。

(三)選材立足小處著手,在共情傳播中彰顯人文關懷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次重大考驗,需要我們共同攻堅克難,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作為新聞機構和媒體從業者,應具有新聞敏感,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關注疫情期間的弱勢群體,聚焦其生活需求和心理狀況,借助新聞媒體力量助力傳播,擴大傳播范圍,引起觀眾注意,彰顯新聞界同社會各界的人文關懷。

在135篇有效樣本中,筆者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為短視頻所做的19種分類,將其視頻題材分成了吐槽搞笑類、情感類、實用類、紀實類四種類型。[7]其中,將紀實類主要歸入這一標準,共選出43篇,占總樣本的31.9%,紀實類短視頻又分成人文社會、歷史文化、新聞資訊、生活四類。[8]

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的系列微視頻,在聚焦全民抗疫的同時,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狀況,選材體現人文社會類型的有5篇。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透視出一些偏遠地區,急需彌合“數字鴻溝”來助力學生“停課不停學”的現狀。《從“別碰我”到“謝謝你”,心理醫生陪伴下的重癥患者抗疫之旅》聚焦那些對疾病產生焦慮恐懼心理的“新冠肺炎”患者,將選材視角轉向揭示“新冠肺炎”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沖擊。《手提肩背50多袋藥物,武漢網格員為社區老年人吃藥問題上門服務》《有人牽掛你,不孤單》《你護患者平安,我們護你小家溫暖》等關注社區留守老人、兒童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生活問題,從而切實保障社區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在防疫期間的身心健康。

央視新聞客戶端通過對這些弱勢群體在疫情之下的真實報道,喚起眾多媒體和不同群體對他們的關注,從而動員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隊伍,將共情化為幫助行為,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內容重視第一人稱,在共情傳播中拉近心理距離

過去,電視新聞經常由記者或主持人進行敘述和評論,但是這種第三方視角會在觀眾和內容之間產生距離感。因此,轉換報道視角,用“第一人稱”報道發生在個人身上的故事,用典型故事刻畫人物特征,凸顯人物內心情感,讓觀眾從“第一人稱”視角觀看視頻,會帶來感同身受的參與感。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的微視頻作品,除非某些必須由記者出鏡外,記者多數是隱藏起來,讓觀眾產生深刻帶入感,有效拉近主人公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

這些微視頻作品的敘事多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聚焦新聞事件,以人為根基,重視人物的故事和情感,通過微視頻展現個人和群體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故事,不斷呈現溫情與感動,傳遞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抗擊疫情的社會正能量。觀眾在觀看視頻過程中產生的同理心,以及基于這些視頻內容產生的認知和情感,有助于拉近主人公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感他人之所感,想他人之所想。這些感人至深的“原生態”故事真實地還原了人的本性,直擊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新聞事實的人情味在觀眾的情緒和情感上都起到動員作用,形成“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強烈情感共鳴。

四、共情視角下主流媒體微敘事應注意的問題

共情是一把雙刃劍。在共情的情感建構下,我們設身處地地體會他人情感,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在情感驅動下作出利他行為,這是共情的積極作用。但在這種情緒裹挾下,我們很容易陷入非理性狀態。共情如同一盞會自動導向的聚光燈,總是會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處于需要幫助狀態的人們,這也恰恰是共情的缺陷所在:共情關注點是狹窄的。因此,我們會容易被自己的偏好所左右,往往聚焦于特定個體,極易對身邊人予以過分關注,而忽視那些遙遠陌生的人。

(一)過度“隱喻”式表達對輿論的負面引導

2020年1月23日,新華網發布時評文章《以非常之役迎戰非常之疫》,首次提出了“戰疫”概念,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復雜,媒體對“戰疫”描述出現頻次越來越高,截至2020年2月12日依然沒有減弱跡象。[9]雖然這種“戰爭隱喻”框架可以加深人們對當前疫情防控緊迫性的認識,但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恐慌。對于那些遭受過相同經歷的人們,媒體鋪天蓋地的“戰爭隱喻”式表達,會使他們回憶起以前的痛苦,也會給未經歷過這類重大突發事件的人們,帶來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慌。

戰爭兼具暴力、野蠻、殘酷特性。將戰爭話語應用于醫學話語,雖凸顯疫情防控的緊迫性、對抗性,但掩蓋了其暴力性、破壞性和強迫性,忽視人們在戰爭話語下可能產生的非理性情緒和盲從心理,進而造成恐慌。[10]大規模的傳染病不僅被視為一種醫學事件,更被放大為一種道德事件。

在“戰爭隱喻”動員下,人們面對疾病的客觀理性態度被削弱,而是將疾病污名化,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患者,對患者用裹挾在隱喻里的言辭進行人身攻擊,將導致患者不得不承受污名化帶來的歧視和痛苦。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非理性的人不僅將疫情視為敵人,還將患者視為“敵人”。那些被冠以“零號病人”之類污名的受害者,那些境外輸入者在緊張時刻的歸國之舉,隨之引起網絡上的激烈譴責,一些網民直接為其貼上“病毒攜帶者”的身份標簽,堅決“抵制”他們的回國行為。疫情防控期間,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話語和輿論上產生突出效果,影響觀眾認知、態度和行動,但其帶來的負面效果以及人文關懷等問題也不斷凸顯。

(二)“標題黨”作用下互聯網的“廣場效應”

對于微視頻標題來說,一個好標題固然能引導觀眾點擊觀看,但主流媒體代表著官方聲音,承擔著輿論引導作用。因此,主流媒體一旦試圖追求“眼球效應”,追求短期流量聚集效果,就會消解其權威性,削弱其公信力。互聯網作為一個言論廣場,具有很強的“廣場效應”,網絡廣場上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容易創造相互感染的景象。“標題黨”的引導傾向使人們極易被某些信息所誤導,進而產生消極、負面情緒,形成網絡“廣場效應”。例如,在“雙黃連事件”中,《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成為新型“帶貨主播”,其發布的一則官方微博讓處于焦慮恐慌中的受眾掀起了盲目搶購之風,雙黃連藥物瞬間脫銷。

互聯網時代輿論導向多變,發布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會引起人們過度反應,尤其是在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標題的夸大作用和錯誤引導,媒體的過分渲染與信息不對等,都會產生沖突。因此,很容易在網絡上形成“廣場效應”。主流媒體在此敏感時期如此設置新聞標題,其最初目的是想安撫受眾的焦慮、緊張情緒,中和社會負面輿論。但是,由于涉及醫學問題的專業性和科學性,設置如此新聞標題,反而引起社會恐慌。這一教訓足以提醒,媒體對新聞標題的準確性表達應反復求證,仔細斟酌,切不可為順應網絡熱點,在報道新聞和制作視頻內容時斷章取義,消費公眾情緒。

(三)“感動儀式表征”下對共情話語的炮制

社會需要情感話語,但更需要理性。強調共情,并不代表否認理性存在。在新聞報道中,媒體不光有議程設置的能力,更有“情感設置”的能力,這種“情感設置”正是通過一系列共情傳播技巧實現的。但除了共情,我們還有其他的情感,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會讓我們去關愛他人,共情并不是解決人類苦難的唯一之路。媒體制造感動事件、炮制情感話語是讓觀眾產生共情的途徑之一,但共情的目的不是為了進行話語宣傳。

2020年2月15日,《每日甘肅網》發布的《剪去秀發,她們整裝出征!》新聞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視頻用特寫鏡頭,拍攝了甘肅婦幼保健院女醫護被理成光頭的過程。鏡頭下,她們大多流著眼淚,神情委屈,畫面令人心疼。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媒體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抗疫是可以理解的,但當這種“宣傳”被某種“悲壯光環”強行籠罩,個體或群體的行為被強行架構于儀式的表征之下,則更多變成了一種對共情的炮制。2月19日,《人民日報》發布的《他在病危時寫下我的遺體捐國家,在場醫護人員淚奔》一文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引起巨大爭議,11字遺言被刪減成7字后發布,報道強調了“國”卻忽略了“家”。真正的共情是記錄真實,透視事件本質,將家國融為一體彰顯溫情與感動,給觀眾帶來深刻的情感認同。

為營造感動而制造新聞儀式,為實現共情而炮制情感話語,為獲得“體驗式”和“有沉浸感”的新聞作品而斷章取義,違背新聞事實,這會使共情成為一種儀式和表征,在網絡上形成“共情泛濫”,破壞媒體公信力。因此,主流媒體在制作和發布微視頻時,應客觀理性,避免情緒傳播,在制作突出正能量主題的新聞作品之外,更應該進行批評性、監督性報道。

五、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共情傳播策略

共情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能力,對其積極引導能夠在網絡上聚集強大的情感力量,促使社會成員作出親社會行為,成為緩和社會負面輿論和傳遞社會正能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共情傳播一旦被濫用,就會產生諸如“情緒傳播”“共情泛濫”“炮制共情”等負面效果。因此,在新時代,主流媒體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借助共情傳播搭建起情感溝通的橋梁,是主流媒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有效監督政府的信息公開,引導公眾基于理性的共情

媒體始終是社會的“晴雨表”,社會監督的主力軍,是新聞事實的提供者,而不是謠言的發酵場。白巖松在《新聞1+1》談到對新型病毒的信息公開時說,“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武漢當地媒體基本處于失聲狀態。由于信息公開不及時、信息傳播不對等,導致部分虛假新聞和謠言在網絡上傳播,公眾對于疫情產生的恐慌情緒也被不法人士利用,出現了“逃離武漢”“跟風搶購物資”等不理智行為。

在突發公共事件中,信息的公共性、重要性與公開性、透明性形成了強烈反差,給了謠言產生和傳播的“可乘之機”。因此,政府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應率先做到信息公開,保障信息的客觀、透明。同時,媒體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建立起有效監督政府工作的信息發布平臺與“防謠、辟謠戰場”,及時制止網絡謠言,阻斷謠言傳播。此外,信息的不對等性更容易煽動公眾情緒。因此,共情傳播需要媒體傳遞積極情緒,關注公眾的心理問題,引導公眾基于理性的共情,避免公眾因消極情緒而產生心理負擔。

(二)踐行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促使共情朝正確方向發展

疫情之中,部分主流媒體對新聞事件的不實報道,以及諸多新聞倫理問題顯現,讓我們重新反思新聞專業主義的價值。無論是虛假新聞、謠言在網絡上的傳播,還是媒體為“制造共情”而進行“道德綁架”等,這些挑戰新聞報道底線、背離新聞專業主義精神,違背媒體從業者職業道德的行為都是應該摒棄的。疫情之下,公眾情緒本就處于恐慌焦慮之中,媒體若只追求新聞的“高產”,無疑會喪失其作為“喉舌”而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輿論引導功能。

新媒體時代,為保證新聞真實性,減少謠言產生,需要媒體從業者加強自身職業道德,踐行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媒體從業者在報道中不應夾雜任何個人情感和立場,要全面、客觀反映事實。報道新聞事件不能斷章取義,而要從整體出發,把握事件全貌,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完整性。主流媒體以自身的權威性支配著社會話語權,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影響社會輿論走向。因此,媒體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不應只是簡單訴諸情感,更要持續增強內容深度,推出更多思想與溫度并存的新聞作品,引導公眾的共情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三)關注對“暖新聞”的報道,用共情視角報道典型人物

“暖新聞”作為一種正面報道形式,真、善、美是其重要內涵,“暖新聞”的內容極易使受眾產生感動、溫暖、向善的情緒。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媒體對李文亮醫生的跟蹤報道,對身患漸凍癥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持續關注等,借助新聞語言,將典型人物的人性、情感與經歷呈現給受眾,把個人經歷與國家話語相聯結,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最容易出現一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主流媒體對典型人物的“暖新聞”報道也十分常見,但要避免對“暖新聞”的報道出現“冷效果”,這就要求記者做到理性、客觀思考。不能因為“暖新聞”作為一種正能量話語,就刻意炮制、設計情感先行的新聞作品,過于夸大媒體的情緒感染功能,而不顧新聞真實性這一客觀原則。用共情視角來報道典型人物,就要求記者不僅要站在采訪對象的立場思考問題,還要站在受眾的立場去體驗和表達,真實客觀地展現“英雄模范”與“草根人物”身上最能體現時代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暖新聞”,在共情中做到理解和被理解。

六、結語

疫情期間,以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通過發揮全媒體矩陣合力,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移動媒體平臺優勢,播送微視頻作品,將內容聚焦微敘事層面,從不同視角透視發生在這一期間的感人故事,借助多種形式和話語體系及時發布相關內容,向觀眾輸出高質量、高溫度的微視頻,激活了觀眾的正面情緒。

個體受眾獲得的積極情感多為“感動”“致敬”“祝福”等,這些情感的語言符號表達,主要通過其對視頻內容進行評論、轉發、點贊等方式表現出來。

眾多個體在觀看并分享這些微視頻后,其傳遞的“人性之善”“感動與溫情”等正面情緒在網絡環境中相互感染,個體共情最終形成群體內的共情。這種正面情緒的共振一方面能激發受眾的親社會傾向,鼓舞更多人參與到“抗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有利于受眾的正負向情緒進行中和,緩和社會輿論,激勵戰“疫”行動,傳遞戰勝困難之信心,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明確正確的輿論導向,體現主流媒體在抗擊疫情、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中的責任和擔當。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俄媒體合作與國際輿論話語權構建研究”(編號:17ZDA28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亞瑟·喬位米卡利.共情力:你壓力大是因為沒有共情能力[M].耿沫,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3.

[2]李玲.民族互嵌與共情傳播:一個文化社會心理學的視角[J].文化與傳播,2019,8(3):30-35.

[3]邵鵬.論紀錄片“他塑”中國形象的共情敘事與共情傳播:基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的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4):116-119.

[4]徐開彬,萬萍.凸顯與遮蔽:國內主流報紙新聞評論中醫患矛盾的隱喻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8,40(11):63-81.

[5]文靜.中國公共衛生危機報道中戰爭隱喻的功與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10):105-106.

[6]劉益政,陳思凡.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敘事與符號研究:基于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懸壺嶺南》的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231-232.

[7]鄧冰.短視頻內容分類及發展趨勢分析[J].新聞知識,2020(12):63-73.

[8]斯雯.新媒體紀錄片中紀實短視頻的類型及傳播特征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8):25-26.

[9]蟻坊軟件.沒有硝煙的戰爭:媒體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隱喻現象分析[EB/OL].https://www.eefung.com/hot-comment/20200214150344.

[10]楊洋,董方峰.“醫療即戰爭”隱喻的認知話語研究[J].外國語文研究,2016,2(5):26-35.

(張舉璽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原傳媒研究院研究員;張珊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編校:鄭 艷

33335019082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狠狠干| 全部毛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草中文网|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色图另类|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精品啪啪| 成人在线亚洲|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日韩久草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后式a一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999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av在线直播|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中文字幕资源站|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毛片不卡|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综合片| 日韩成人午夜| 亚洲永久色|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欧美中文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在线一级毛片|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色婷婷|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专区|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