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佳 左麗娟
【摘要】媒介融合時代對新聞報道語境產生了新的要求,新聞“游戲化”通過模擬新聞現場使受眾代入情景獲取信息以及在新聞報道中嵌入游戲環節的方法,成為全新的新聞報道傳播模式。新聞“游戲化”滿足了新聞受眾的需求更新體驗,也昭示著科技發展引領新聞媒介模式的變革。當前新聞“游戲化”仍面臨真實與虛擬、客觀與主觀等方面的矛盾與挑戰,亟須探求新一階段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聞報道;游戲化;新聞游戲化
科技的進步使新聞媒介的載體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新聞報道模式日趨多樣。與傳統媒介不同,互聯網大數據影響下的新媒體時代更加注重趣味性與交互性,具有多重趣味元素與沉浸式交互感的“游戲”被新聞從業者注意,為新聞報道開辟了一條獨特的傳播渠道。游戲化作為一種創新視角,正在不斷變革新聞報道語境,為新聞界注入新鮮血液。
一、新聞“游戲化”的應用實踐
時代發展的需求使得游戲產業與新聞媒介的聯系愈加密切,越來越多的新聞從業者借用游戲作為載體傳播信息與報道新聞。融合游戲元素的新聞報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新聞游戲化在應用實踐中逐漸呈現出兩種傳播路徑。
(一)角色扮演,以虛擬傳遞真實
新聞游戲化在應用實踐中的第一種傳播途徑,是通過游戲載體模擬新聞現場,讓新聞受眾進行角色扮演,從而獲得情感共鳴,形成以游戲外殼包裹新聞報道的傳播模式,以虛擬傳遞真實。在新媒體尚未出現的紙質媒介傳播時期,有記者為了再現報道中的場景,增加新聞受眾的共情可能,采用第一人稱撰寫新聞稿件,即所謂的體驗式報道。游戲的出現讓這種“目擊”不再局限于腦海中的想象,科學技術發展影響下的媒介手段有了更多機會使新聞事件得以具象化模擬。
新聞受眾一旦開始進行角色扮演,就會從簡單的讀者身份暫時轉變為新聞報道中的主體角色,親身體驗新聞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英國一家新聞機構看中了新聞游戲化帶來的交互體驗優勢,制作了一款以難民為主題的游戲。[1]玩家打開游戲后默認成為一名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難民,根據提示選擇需要攜帶的行李以及規劃自認為正確的逃難路線,一步步完成難民的逃亡過程。游戲進程中還輔以相關文字信息,幫助玩家了解事件全貌。當玩家通過沉浸式的游戲親身感知到難民逃難時面臨的種種危機,以難民為主體的新聞報道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與代入感,從而汲取新聞報道中的更多有效信息。
(二)交互挑戰,闖關中直觀認識
新聞游戲化在應用實踐中的第二種傳播途徑,是在新聞報道環節嵌入游戲元素,增加媒介的互動與趣味,使新聞兼具游戲特性。在新聞受眾被大量碎片化信息裹挾的今天,想要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僅靠艱澀冗長的文章是很難做到的,趣味性才是制勝的關鍵。全球變暖是一個嚴肅的社會性議題,值得每個人關注,但大量的數據和專業的分析經常使讀者看得一頭霧水。英國《金融時報》抓住巴黎協定簽署的機會,聯合“全球能源計算器”的創始人推出了創新意味十足的數據新聞。讀者不僅可以通過互動圖觀察各國為節能減排做出的努力,還能通過模擬計算器建立自己的預設模型,完成控制全球氣溫增長幅度的游戲任務。
數據新聞的游戲模式創新增加了社會性議題的趣味性,當游戲應用于原本就趣味性十足的娛樂新聞,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第八十七屆奧斯卡給了《衛報》實驗的機會,《衛報》針對奧斯卡的各項環節制作了一款答題游戲,吸引了一眾影評人和觀眾。他們憑借自己對喜愛電影和演員的熟悉度獲得分數,分享到社交媒介,引發了大規模的參與和討論。[2]
游戲在國外的新聞界風生水起的同時,國內的新聞從業者們也在不斷挖掘熱點新聞的創新傳播方式。為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網易新聞曾經策劃了一則名為《逃跑人的日常》的新聞游戲。這則游戲共設計了86種結局,在游戲中,觀眾扮演一名計劃逃離戰俘營的英國小兵,可以選擇不同的逃生路線,但同時也會面臨死亡的威脅,逃生過程中任何一個選項的不同,都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這更能讓觀眾直觀體驗到戰爭的殘酷。[3]這種順應讀者偏好、設計趣味性闖關挑戰的形式,將新聞報道進行游戲化呈現,不僅能夠充分挖掘新聞的內容與價值,還能實現傳統媒介無法達到的高效傳播與普及力度。
二、新聞“游戲化”的內在驅動
(一)時代反映新聞受眾需求更新
紙媒時代,新聞受眾往往通過新聞傳播者的單向灌輸,被動接收新聞信息。然而新媒體的廣泛普及使得交互性應用漸漸深入人心,從單向灌輸過渡到雙向互動之后,新聞受眾很難再回到以前單一接收信息的狀態。因此,新聞從業者想要抓住受眾的眼球就必須直面新形勢,探索新時代新聞受眾的閱讀偏好和行為習慣。在信息革命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受眾對感官刺激有著更為強烈的需求,他們接收信息的載體從廣播電視到計算機再到各式各樣的互聯網移動終端,視覺需求逐漸增強,文本與圖片的薄弱刺激已經達不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動態視覺效果與沉浸式交互體驗相結合的游戲化新聞在此時異軍突起,迅速成為更受新時代用戶群體喜愛的新聞報道模式。
(二)科技引領新聞媒介模式變革
科技的進步幫助新聞報道探索更為豐富和多元的傳播方式,從而帶動媒介模式產生變革式的創新發展。人機交互技術使枯燥刻板的數據文本變得靈活多樣,虛擬現實技術刷新了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探知方式。電子游戲通過卓越的表現力將交互與模擬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改變了新聞報道的傳統面貌。
在傳統新聞報道的講述模式中,新聞受眾是新聞事件的旁觀者,而游戲化的新聞報道讓新聞受眾成為新聞事件的參與者。電子游戲可以通過多維度與立體化的信息呈現模擬新聞現場,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在自我構建的新聞邏輯中敘事,實現新聞受眾與新聞事件的沉浸式交互,不僅大大增加了受眾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傳遞新聞內涵。作為當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新興媒介,VR技術的實踐應用幫助新聞游戲化取得驚喜成果。《紐約時報》曾經在2016年與美國航天中心合作,利用VR技術做了主題為《探索冥王星冰凍的核心》的項目,在展示冥王星真實場景的基礎上融入了虛擬的電影來創建VR場景,負責人Graham稱他們能夠捕捉到冥王星上包括大氣在內的全景鏡像,實現了受眾在虛擬現實中到達星球表面的體驗和感知,不僅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也強烈延伸了受眾的想象力。[4]
三、新聞“游戲化”的外在挑戰
(一)新聞報道與游戲制作的矛盾
新聞報道需要時效性,準確即時的傳播是保證新聞價值的重要特性。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以文字為主,輔助圖片與視頻,制作周期相對較短,生產方式與環節也較為簡單。然而一旦將游戲制作加入新聞報道的生產流程中,制作周期會成倍增長。一款游戲的策劃與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制作成本很高,不僅需要前期的資料采集整理階段,還需要根據新聞報道的內容特性進行游戲設計,在游戲制作階段由于要使用復雜前衛的新興技術,對制作人員素質和制作時間長度的需求也較為嚴苛。因此,游戲模式的新聞報道很難做到像傳統媒體那樣即時更新,新聞游戲化必然會對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產生極大挑戰。
新聞游戲化是為了增加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吸引更多新聞受眾的注意力,本質上還是為了傳播新聞信息。一味地尋求感官上的刺激,過度追求娛樂,將嚴肅新聞泛娛樂化,可能會帶來本末倒置的結果。有些數據新聞通過簡單的動態圖文交互就可以實現有效的傳播,沒有必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游戲化,強制性加入游戲元素不僅浪費人力、金錢與時間,很可能因為過于復雜而降低傳播效果。新聞界對于游戲化新聞內容的選題一直存在爭議,很多人認為不應該將一些殘酷的災難性事件做成游戲,這樣會降低新聞的嚴肅性。不過,有些人認為影視劇和小說漫畫同樣可以描繪災難性事件,這不影響游戲化新聞的選題,但在游戲制作上如何把握娛樂化程度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客觀新聞與主觀受眾的矛盾
新聞報道要具有真實性,在撰寫新聞稿件時,從業者往往要仔細核對信息來源的真實性,以保障稿件在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內容上的絲毫不差。然而一旦新聞報道被制作成游戲,為了促進游戲設計的合理化,很多地方會進行細微的調整,但正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調整有可能破壞新聞報道整體的真實性。游戲本身具有虛擬性,與真實世界相連卻并不完全一致,這種虛擬性可能會誤導新聞受眾,并對新聞事件本身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解。
新聞游戲化的呈現方式,有時為了增加情節關卡上的豐富性和可玩性,會打散新聞事件本身的邏輯建構,從而使新聞受眾在游戲的進程中重組邏輯,還原新聞事件。但新聞受眾往往會受到周圍環境和主觀判斷雙重因素的影響,在自主選擇與體驗中產生的情感與理念可能會與客觀事實有偏差。一方面游戲帶來的虛擬環境和視聽效果會削弱新聞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感,另一方面游戲的程序和編排會無形中滲透設計者的個人情緒色彩,影響新聞受眾的判斷。
四、新聞“游戲化”的發展對策
(一)把握新聞專業性與游戲化平衡
新聞從業者雖然一直在探索創新的新聞傳播模式,但一定要牢記新聞報道作品需要真實客觀的新聞事件內核作為支撐。游戲化的新聞報道作品與普通意義上的游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任何復雜的技術制作環節都不能抹去新聞傳播的專業性。片面追求傳播模式的創新而忽略了專業內核,就會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買櫝還珠”。因此,在制作游戲化的新聞報道時,新聞從業者必須把握尺度,找準新聞報道的專業性與游戲化之間的平衡點。
新聞游戲化的應用實踐要始終嚴守新聞報道的專業底線。在選題策劃環節,新聞從業者要重視新聞意義與價值,不能將嚴肅議題泛娛樂化;在信息采編環節,新聞從業者要秉承正確的新聞倫理,客觀真實地記錄新聞事件;在游戲制作環節,新聞從業者要摒棄個人傾向,編排設計出完全為新聞報道服務的游戲形式。游戲形式的獨特性可能會使得新聞受眾在進行游戲體驗時,沉浸于游戲本身而忽略了新聞信息的傳遞。這就要求新聞從業者一方面思考新聞游戲化的進程中哪些報道適合游戲化,哪些報道只用圖文與視頻就能滿足新聞受眾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迎合感官體驗的同時不忘新聞信息的輸出。
(二)挖掘技術潛力增強趣味交互
新聞游戲化的最大優勢就是通過豐富的趣味性與多樣化的交互模式,使新聞受眾的參與感增強。當前游戲化新聞作品中的交互設計存在互動模式單一、文字依賴性強以及視聽效果不合時宜等問題,新聞從業者應當充分挖掘技術潛力,放大新聞游戲化的核心優勢。
首先,新聞從業者要創新互動模式。游戲化新聞作品中的互動模式應當以新聞受眾為出發點,根據新聞事件內容產生變動,根據新聞受眾的參與情況實時更新。在具體應用時,可以從加載動畫階段就開始進行后續互動的文本導覽,游戲進程中靈活滑動方式,創新跳轉與分享鏈接,將背景音樂、點擊音效與游戲環節相結合,為獲取新聞賦予更多樂趣。其次,新聞從業者要擴大受眾參與空間。新聞受眾通過參與游戲沉浸式體驗新聞事件,在這一過程中不能走馬觀花,而是要充分運用設計方案,調節各方面要素擴大參與空間,把受眾代入到新聞事件的各個細節之中,使其深刻直觀地全面了解事實真相。
(三)兼顧人才培養與跨界合作
媒介載體的更新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養需求。在新媒體技術支撐下的新聞從業者不僅筆桿子要好,還要多領域全方位發展,包括但不限于寫作制圖、攝影攝像、視頻剪輯等。若是要發展新聞游戲化,新聞從業者所需掌握的技術更為復雜。電子游戲領域對于傳統新聞從業者來說屬于“跨界”的陌生領域,而一般的電子游戲產業從業人員又不具備新聞傳播行業所需的新聞敏感性等基本新聞素養。因此,高校應注重學科的交叉培養,將游戲設計與計算機編程納入新聞傳播的學科教學體系,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新聞從業人才。
目前在新聞從業人員普遍電子游戲技術缺失的情況下,新聞機構也應“跨界”,積極尋求第三方技術公司的幫助,將優質內容生產與第三方技術平臺強強聯合,形成新聞游戲化產業鏈條。同時,新聞機構要積極組建自己的新聞游戲化團隊,打破原有思維局限,將采編部門與技術部門加以融合,疊加優勢,形成輸出內容質量專業、傳播新聞模式創新的新時代新聞機構。
新聞游戲化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的革新,更是思維模式的轉變,是促進新聞行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游戲化的新聞報道作品在實踐中的應用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滿足了科技進步背景下人們對于新聞傳播的全新需求。當前新聞游戲化進程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相信未來新聞報道與電子游戲的融合會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慧.新聞游戲對社會情境的建構與解構[D].西安:西北大學,2018.
[2]周景.游戲化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與反思[D].合肥:安徽大學,2020.
[3]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J].新聞世界,2021(3).
[4]何智文.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價值和適用范圍探究[J].新聞愛好者,2017(6):74-76.
(高麗佳為中原科技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講師;左麗娟為中原科技學院校長助理兼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主任播音員)
編校:鄭艷
3389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