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摘 要:幼兒活潑好動,傳統的音樂教學很難讓他們集中注意力,而游戲是幼兒接受新事物的最好方式。通過游戲的開展,讓音樂教學游戲化,讓孩子在“玩”一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索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他們就會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對音樂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活動。基于游戲對于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筆者對于如何將游戲融入幼兒音樂教育進行了思考,提出具體的措施,并分析了措施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期能夠幫助幼兒音樂教育者找到好的方法,促進幼兒音樂教育的順利開展,提升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和感受音樂甚至創造音樂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 音樂教育 游戲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說明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地位之重要。而音樂是人生來就具有的一種自我表現的自發手段,陳鶴琴先生認為: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對幼兒來說,如果我們進行的音樂教學活動能夠建立在他們興趣的基礎上并讓其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那么這樣的教育便是成功的。將游戲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中往往就能收到這樣的效果。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將游戲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中,能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自然地聆聽音樂、感知音樂、體驗音樂,甚至在興趣的基礎上創造音樂,這不僅對幼兒音樂教育者來說是個突破,而且對于孩子而言這樣的學習經歷在他的一生當中也很有可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影響到其未來發散思維及創造力的發展。
一、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具體措施
基于游戲對于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筆者對于如何將游戲很好地融合到幼兒的音樂教育中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思考,現就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具體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1.回歸自然,進行音調模仿、節奏探索游戲
如先把各種動物的聲音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幼兒,可以放個2~3遍,教給幼兒什么動物發出什么樣的聲音,然后讓幼兒閉上眼睛,再次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并模仿出動物的聲音。再比如讓幼兒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如灑水車、救護車的聲音,剪刀剪東西的聲音,鐘表的聲音,下雨的聲音,打雷的聲音等。還有可以讓幼兒通過拍手、拍腿、跺腳等身體動作來學習和體會節奏。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探索各種聲音,傾聽生活中的節奏,感受節奏,在模仿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形象,享受音樂帶給人的美好和快樂。
2.開發資源,進行樂曲演奏游戲
巧妙利用身邊材料,引導幼兒身臨其境體驗音樂,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比如可以開展用玻璃杯演奏音樂的游戲。教師事先準備好8個一模一樣的玻璃杯,按照“一字型”排好,右邊第一個杯子是空杯,從右邊第2個杯子開始依次往杯子里兌水,從右向左,每個玻璃杯里的水越來越多,當然為了降低難度,教師可事先測試好各個音符所需的水量,準備好一定體積的水,讓幼兒倒入玻璃杯即可。然后讓幼兒手持筷子,敲打玻璃杯,此時幼兒會發現玻璃杯會發出奇妙的聲音,從右向左敲打杯子就像彈琴一樣發出do、re、mi、fa、sol、la、si、do的聲調。在了解了每個杯子發出的聲調之后,教師就可以用筷子示范,教幼兒敲出一些簡單的兒歌里的句子,比如鈴兒響叮當里的曲段:33 3 33 3 35 12 3—,按照一定的節奏敲擊玻璃杯,彈奏出樂曲。這樣讓幼兒身臨其境,動手敲打出音樂,會極大地激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幼兒會迅速掌握音樂學習內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
3.利用繪本故事,進行角色表演游戲
利用繪本故事情景引導,在故事角色表演中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音樂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卻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么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如果能結合繪本故事,以繪本中的故事情景為紐帶,將故事與音樂相融合,不僅能讓繪本在美妙的樂曲、變化的音符、生動的節奏等渲染下變得更為生動感人,還能觸動幼兒的內心,讓幼兒達到心靈上的感染和熏陶,使得幼兒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時發展了自己的身心。比如幼兒繪本《愛心樹》里面就描繪了大樹一輩子對于小男孩無私的愛,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大樹,暗含了母愛的偉大,可以讓一個幼兒扮演大樹,一個幼兒扮演小男孩,表演這段故事,在演到最感人的時候,就可以配上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孩子用心靈去體會母親對于自己無私的愛。
二、措施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說明音樂教育對于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幼兒音樂教育的主體是幼兒,在其游戲化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如果教師多根據既定的設計講述,幼兒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坐、聽、等上,或者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設計去完成游戲步驟,這樣就禁錮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兒興味索然。所以說,在游戲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多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而教師在游戲的過程中只是偶爾地在關鍵環節給予引導,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幼兒自己去體驗和感悟。
2.多注重引導與啟發,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與創造力
我們說優秀的教師重講解,而偉大的教師重啟發。在音樂教育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注意利用恰當時機對幼兒進行引導與啟發。比如恰當選擇發散點引導幼兒進行多方位思考,在利用玻璃杯敲打音樂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從上口敲擊玻璃杯和從側面敲擊玻璃杯產生的聲音一樣嗎?把杯里的水倒掉一點和加上一點,再敲擊產生的聲音一樣嗎?多做這樣的引導,就在無形中鍛煉了幼兒的發散思維,進而激發他的創造力。比如教會幼兒一首兒歌后,啟發他是不是可以自己編一首,如《我有一只小毛驢》,里面的毛驢是不是可以改成小狗,里面的上街去趕集是不是可以改成下水去嬉戲等,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還比如在教會了幼兒用玻璃杯敲打出一些曲調后,讓幼兒自己探索著敲打一會,在孩子們零亂的敲敲打打中,也許不經意間就創造出了美妙的旋律,也許只是一句或者半句,但是正是這種給孩子創造自由和想象氣氛的教學可能無意間就埋下了一顆天才的種子。
三、總結
喜愛音樂是幼兒的天性,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游戲引入幼兒音樂教育,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通過游戲與音樂教育的融合,能夠寓教于樂,在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玩”的氛圍中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增強孩子對于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幼兒聽到音樂旋律后便會手舞足蹈起來,或者跟著音樂哼唱一些不成曲調的旋律。對幼兒來說音樂是極富吸引力的藝術,很多時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或許將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杰克遜或是周杰倫那樣的天才,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沒有理由去阻擋孩子熱愛音樂的天性。將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對音樂的熱愛,相信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吳睿.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J].音樂生活.2008(12)
[2]董青.論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的結合[J].音樂時空.2016(3)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