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已采取各項措施來推進業財融合,但在實務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員意識尚存在偏差、企業內部業務和財務的目標不一致、現行的數據信息系統無法滿足業財融合需求、新型管理人員缺失、業務管理和信息融合存在障礙等原因,業財融合面臨著實施不到位、無法達到預定目標的困境。據此,文章介紹了業財融合的含義及重要性,闡述了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管理精細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提升企業管理人員意識、構建綜合考評體系、建立財務數據和業務的聯系、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理順企業內部流程等方面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業財融合;困境;解決措施
業財融合是把業務與財務相互滲入融合,讓企業可持續良好發展,是企業提升自身價值、優化內部治理環境的有力保障。近年來,“業財融合”這個名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財務工作已不僅僅局限于事后核算和監督的職能,開始向經營決策參謀、運營進度控制、管理全程參與的方向轉變。
一、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精細化概述
(一)業財融合的含義
業財融合就是結合企業的自身業務情況下,將業務拓展、落實與財務管理相互滲入融合,使企業在有限資源下,可以優化資源分配,盡可能提升企業創造能力,通過管理精細化,為企業的可持續良好發展保駕護航。
(二)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管理精細化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尋找企業價值增長點,提升企業經營價值
通過分析業財融合中業務的各個環節,將市場信息、業務開展進度等實時傳遞給財務,同時也將成本控制、績效目標等數據及時反饋給業務部門,可以合理降低企業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找到企業價值增長點,減少因為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不兼容給日常管理工作帶來的困擾。
2. 有助于把管理精細化工作嵌入業務各模塊
通過整合業務流程中各環節的信息,將業務信息與財務管理有機融合在一起,可以把管理精細化工作嵌入業務的籌劃、立項、運行等各個模塊,發揮聯動效益,減少內部消耗,使業務各個環節安全快速運行。同時,因為財務管理向業務延伸,可以使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3. 可以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環境
一方面,業務融合的推進對企業管理人員素質要求發出新的挑戰,單一具備業務或財務技能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促進了企業內部培訓力度的提升,也使管理人員對提升自身綜合技能有了新的考量。另一方面,業財融合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績效評價體系、監督評價體系的支持,進而又反過來促進了績效評價體系、監督評價體系的建構、完善工作。
二、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管理精細化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企業的實踐情況來看,業財融合措施并沒有落實到位,難以發揮其在戰略決策制定、經營方針調整、運營進度控制、管理過程參與等方面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一)企業管理人員意識存在偏差
第一,企業中的經營決策層不了解相關財務管理知識,按固有的認知模式把財務定位為后端核算服務,在實務中沒有讓財務人員參與前端決策及過程管控。第二,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與項目管理脫節,在預算編制環節的參與度不高,對生產經營環節不熟悉,對財務數據異常變動的實質性原因不深究,只是就數據講數據,財務分析形式化、浮于表面,與業務運營情況聯系不緊密。
(二)業務和財務的目標不一致
在某些特定業務的開展方面,業務部門出于穩定市場份額和開拓新市場的考量,往往會忽視成本控制,導致成本支出大幅提高,但財務部門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考慮就會對業務部門的方案提出反對意見。因此,業務和財務目標的不一致,會導致不同部門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矛盾,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企業的凝聚力。
(三)現有的前后端模塊系統無法滿足業財融合的需求
融合企業實務特性與管理需求的數據交換系統需涵括原始數據采集、業務各階段處理、參考信息輸出、最終決策、管理實時控制等各模塊信息,但現有信息系統模式、流程基本是分塊管理,業務和財務數據各自為政,前后端的各模塊沒有建立有效的鏈接,無法滿足業財融合對于數據方面的需求。一方面,現行的業務信息化系統很多方面不能給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業務運行情況的信息沒有提供給財務。另一方面,財務信息不能及時對業務進行量化,不能對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無法為業務提供連貫反饋,也無法把企業的業務管理與財務數據分析、預測等鏈接在一起,財務管控在風險預測、投資效益預算等方面的作用也尚未得到體現。
(四)新型管理人才緊缺
業財融合需要財務人員在了解業務具體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分析已有數據發現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同時也可以提供預測數據為戰略決策服務,這就對財務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財務人員只關注企業內部數據,不了解企業主要競爭對手及行業相關信息,無法為企業主要運行指標設置預警線,無法在紛雜的各類信息中排除冗余信息、提取關鍵數據為決策層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預測信息,無法通過財務精細化管理來確保企業經營活動與整體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五)業務管理和信息融合方面存在障礙
現代企業為了提高運營效率,各部門之間通常有明確的職能劃分,績效考評等也與此息息相關。財務管理嵌入業務的各個階段,會打破原有的職能劃分,使部門間的職能分工不如原來明確,同時業務人員因為要在業務源頭起就遵從財務管理相關規定,感覺工作中受到的約束更多,進而引發業務人員對財務管理介入的不滿。
三、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管理精細化的措施
尋找企業價值增長點,提升企業經營價值,形成良好的內部管理環境是每個企業的愿景,為了實現這些經營目標,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必不可缺。為此,針對目前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管理實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積極提升管理人員的業財融合意識
首先,讓更多的財務專家進入決策層。讓財務人員更有話語權,轉變決策層對財務職能的認知,從實質上確保業財融合工作的落實開展。其次,鼓勵財務人員把數據分析工作與業務實質聯系起來,透過財務數據表象來發掘業務經濟實質的根,讓財務分析報告可以揭示企業現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為決策層的戰略制定、企業轉型等重大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料。最后,積極向決策層、前端業務人員宣貫財務相關知識。要求前端工作人員具備財務基礎知識,提高與財務人員的溝通效率,確保業財融合的執行效果。決策層了解財務思維方式,并把相關財務信息與決策信息充分融合考量,才可能多維度把握全局。
(二)打破單一維度的目標考核模式,構建綜合考評體系
業務和財務目標不一致的根源在于各部門只關注自己的績效考核目標,忽視對企業整體利益的全盤考量。企業管理層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各部門的績效考評體系進行修訂:一方面,把各項支出使用控制指標與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等指標融合貫通,制定相關風險防范舉措,強調業務指標與精細化管控的聯動性;另一方面,財務部門的績效目標可考核其在業務決策中的參與度、提供數據的支撐力度,輔助業務部門分析運營中的現存問題等方面,從而更好地體現財務部門在業務運營中的價值所在。
(三)建立財務數據與業務的聯系紐帶
第一,用信息技術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促進財務管理的創新。在業務前端采集相關財務信息,在經濟業務發生的同時就將相關業務信息傳導至數據共享中心,使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無縫對接。第二,利用信息平臺把銷售管理、人員配置、資金籌措等模塊與財務工作緊密相聯,實現對企業更加有效的精細化管理。第三,從業務源頭入手,在項目立項環節中加入風險預測、投資效益預算等模塊,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加入合同執行、計提成本、回款管控等模塊,把企業的業務管理與財務數據分析、預測等鏈接在一起。
(四)大力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
第一,重視培養兼容型管理人員,定期舉辦業財融合方面的專業講座或培訓課程,外聘專家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培訓可以降低員工面對內控制度、管理流程、運營模式巨大改變時的恐懼感,使員工更快更輕松地提升自身能力、適應新的工作職責,更好地實施業財融合的各項具體措施。第二,加大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引進,在人員引進時注重其對業務與財務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企業引進成熟人才,可以使業財融合措施更快落地推進,也可以通過“幫扶帶”等形式帶動員工更快地成長。第三,對于能勝任業財融合管理需要的人才給予政策傾斜和適當激勵,鼓勵員工積極提升自身能力,引導員工從被動參與轉變為自發投入到業財融合的進程中來。
(五)消除業務管理和信息融合過程中的障礙
首先,把業財融合的實施有效性等指標納入各部門的績效考核中,促進各部門積極參與業財融合一體化進程。其次,對財務人員加強業務方面的培訓,使其更深刻了解業務的運營全過程,這樣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交流溝通也會更流暢。最后,通過財務精細化管理理順企業內部各項流程,部門之間可以無縫銜接,減少企業內部的消耗,整體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時,財務數據可以更及時、直觀地反饋給業務部門,便于其及時發現并修正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讓業務部門切實體會到財務管控前延的實質性作用,業務人員會更樂于參與到業財融合的變革中來。
四、結語
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精細化可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使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提高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有利于尋找企業價值增長點,提升企業經營價值,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環境。同時,應認識到業財融合的工作不是速成的,只有企業決策層、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全面積極參與才能推進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阮高輝.業財融合問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分析[J].中國商論,2019(06):122-123.
[2]曾祥興.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業財融合一體化建設研究[J].中國商論,2020(05):33-34.
[3]邵曉蕾.業財融合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9(09):48-49.
[4]朱亮.基于財務共享平臺的企業業財融合模式研究——以W保險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8(35):79-82.
[5]張翼飛.實施業財融合助推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324家中國企業的調研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9(04):101-108.
(作者單位:安徽安建會計師事務所)
378650058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