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韻

2? 月1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于3月15日起施行。這是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第七部浦東新區法規。
2021年,本市制定出臺了《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和《上海市浦東新區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企業破產制度若干規定》,全面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中“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的要求,著力在優化市場主體準入、準營、退出等環節提供便利化服務。2022年出臺的這部《規定》,與前幾部法規配合,打出“組合拳”,繼續堅持從事物發展全過程、產業發展全鏈條、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出發謀劃設計改革,加強重大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推進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便利市場準入”的最后一公里。
放出活力,促進大市場統一建設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要實現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關鍵在于努力降低市場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在制定法規的征求意見座談會上,一些市場主體提出,在企業申請開辦過程中,難以敲定企業名稱、難以判斷經營范圍……這些一直是事項登記的“老大難”問題,也一直影響企業的開辦進度。為了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也為了用好改革創新成果,《規定》在第四條即開宗明義點出,市場主體的設立登記實行行政確認。這是對企業設立許可審批制度的重大變革,意味著在浦東新區,申請人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并經登記確認就能快速取得營業執照。以當場登記為例,將登記時限壓縮至半個工作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將進一步提升。浦東企業僅需將主營項目、許可項目以及涉及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項目申請登記,登記機關將按照經營項目分類標準予以確認并登記。今后從事非許可一般項目的,不用申請變更即可經營。
在確定市場主體的設立登記實行行政確認的基礎上,《規定》進一步細化內容,使之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包括探索各類登記事項的確認制創新:在名稱登記方面,推行申報承諾制;在經營范圍登記方面,尊重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明確市場主體經營范圍由其自主確定并向社會公示;在住所登記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釋放場地資源,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此外,對于自主信息的公示,也在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比如將市場主體向登記機關申請備案的部分事項,改為自主向社會公示信息,從而進一步落實市場主體責任。
管出公平,加快大監管格局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本市共有市場主體突破318萬,其中,企業267.2萬,比上年增長10.8%。相當于每千人擁有企業數107.4戶,位居全國第一。日均新設企業更是多達2174戶。市場主體快速增長,離不開公平、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競爭活力,需要立足于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建設。而隨著市場主體登記制度改革的加快推進,倒逼“放管結合、寬進嚴管”從幕后走向前臺,帶動市場監管的重點從事前變為事中事后。近年來,通過登記信息的統一歸集、業務信息的共享互認,市場主體基本信息碎片化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監管信息歸集的閉環也已經接近完成。2021年,市市場監管局已經開始注重雙隨機抽查與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的統籌運用,全年共開展隨機抽查814次,檢查市場主體12.3萬戶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而通過這部浦東新區法規,還將進一步有效整合及充分應用各部門監管過程中產生的信用信息,實現打通條線的監管“大循環”,通過“大協同” “大監管”,推動全市形成“處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治理新常態。
本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本次出臺的《規定》更是提出了許多針對性舉措,進一步明確差異化監管,努力做到對于信用狀況好、風險小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盡可能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對存在失信行為、風險高的市場主體,增加抽查比例和頻次。深化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信用監管;將市場主體自主公示事項和留存文件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范圍,強化市場主體的信用責任和法律責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實名驗證、異議核查、信息標注等方式,維護登記機制的公信力;創新托管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和相關專業服務機構的共治功能,明確托管服務機構的權責。
服出效率,實施高質量發展工程
現在,浦東新區的消費者經常會發現,不少“網紅”餐廳外的叫號顯示屏上正循環展示該餐廳的電子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電子證書。相較以往懸掛在角落里的紙質版證照,電子版既清晰又方便。這正是上海推進電子證照歸集運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又一創新舉措。
電子營業執照的應用源起于疫情期間的基層走訪。在走訪中,許多新業態、新模式的食品經營企業紛紛表達了希望以個性化、電子化的方式展示證照的意愿。也正因企業的建議,自2020年4月起,市市場監管局就在全國范圍內探索電子證照歸集運用,率先推出新設企業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和免費電子印章,企業使用電子營業執照就可以在線辦理“一網通辦”、市場監管、稅務、人社、公積金等業務。如今,對于消費者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上海的食品經營企業已經可以在經營場所內通過電子相框、叫號顯示屏等個性化形式亮照亮證,其法律效力等同于懸掛紙質版證照,也視為履行了亮照亮證義務。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緊緊圍繞企業所需、群眾所盼,《規定》直面優化營商“軟環境”、夯實發展“硬實力”,圍繞智慧高效服務,努力打通服務企業和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助推信息公開,構建覆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登記服務體系,實現登記確認的標準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注重材料精簡,登記機關不再收取市場主體內部決議等自治性文件材料,精簡營業執照記載事項;突出智慧便利,通過“一網通辦”平臺推進市場主體登記全程線上辦理,社會公眾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便捷獲取市場主體的相關公示信息。
當前,浦東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已邁入“深水區”。改革永遠在路上,營商環境的法治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規模浩大、系統集成的過程。改革之路無坦途,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正在期待新的突破。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認真對標中央引領區文件有關部署要求,把文件明確的重點任務作為浦東新區法規立法的重點方向,積極審慎用好立法授權,強化“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即是決戰”的奮進姿態,依法保障和推動浦東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371150031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