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杰


上? 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集會議并到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現場調研,研究貫徹落實的政策措施和發展目標。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先后審議,市政府辦公廳于2021年11月9日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自12月1日起實施。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全力以赴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供應各項工作。
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重中之重
上海作為人口凈流入的超大城市,來滬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難問題較為突出。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看,有近千萬常住人口有租賃需求。青年人是城市的希望和未來,各類引進人才和公共服務行業務工人員等新市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解決好他們的安居問題,關系到城市活力和未來發展,也彰顯城市溫度和包容。
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政治責任和自覺行動,盡最大努力讓來滬新市民、青年人享有品質生活、感受城市溫度、擁有歸屬認同,以安居宜居提升城市競爭力和軟實力。對照住房城鄉建設部部署要求,本市將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供應的公租房、單位租賃房和各類享受政策支持的租賃住房全面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經深入研判租賃需求、充分挖掘供給潛力、克服困難自我加壓,計劃“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以上,達到同期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總量達到60萬套(間)以上,其中形成供應40萬套(間)以上,全面健全完善從“一套房”“一間房”到“一張床”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和“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按照“多做快做”的總體安排,2021—2022年計劃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24萬套(間),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總量的一半以上。
創新政策舉措實現“五個租”目標
本市在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供應過程中,深入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租賃需求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確立了“租得到、租得近、租得起、租得穩、租得好”的“五個租”目標,創新實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各項政策舉措。
多措并舉籌集房源,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到”。本市堅決貫徹“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部署要求,努力克服土地資源稟賦不足,積極落實國家明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五條建設路徑。一是供應租賃住房用地新建,以及利用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轉型為租賃住房用地新建。創設租賃住房用地性質(Rr4),單列用地計劃,供地約190幅,可建租賃住房約1500萬平方米,現已開工120余幅,計800余萬平方米、14萬套,其中符合條件的項目均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二是在商品住房中配建。建立健全商品住房配建制度,新建商品住房中配建不少于5%的保障性住房無償移交政府,以及配建不少于15%的開發企業自持租賃住房,均主要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三是利用企事業單位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以區為主建立多部門聯合認定和聯合驗收機制,已累計完成改建租賃住房認定10余萬套(間),其中符合條件的項目全面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四是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建、與社會企業合作建設以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入市流轉)等多種方式建設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五是產業類項目配套建設。落實用地面積比例提高到15%主要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政策要求,主要由產業園區統籌規劃、集中建設。
科學規劃空間布局,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近”。本市認真踐行“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理念,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布局、職住平衡,啟動編制保障性租賃住房專項規劃,47萬套(間)新增建設籌措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全面規劃落地并上圖。落實空間格局優化戰略,保障性租賃住房布局向新城、產業園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和人口導入區域聚焦。尤其是在新城建設中,以穩定就業、穩定居住為導向,結合產業發展、人口導入、人才成長不同階段居住需求,適度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在新增住房供應中的占比,將新城軌交站點600米范圍內70%以上新增住宅用地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努力把新城建設成為住房發展的民生福祉之城。
控制租金、優化戶型,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本市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初次定價和調價漲幅實行“雙控”。面向社會供應的項目,初次定價在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的九折以下,后續調價每年漲幅最高不超過5%;面向本園區、本單位、本系統職工定向供應的項目,租金可進一步降低。同時,嚴格執行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的政策,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套均面積控制在50~60平方米左右。針對環衛、快遞、家政等公共服務行業一線職工收入偏低、租金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難,積極探索通過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及成套住房拆套合租等方式提供“一張床、一間房”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產品,向公共服務行業一線職工定向配租,并在租賃價格上進一步從優,使月租金控制在一張床500~800元、一間房1500元左右,目前已累計定向供應約1萬張床位。
穩定租期、健全配套,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穩”。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合同期限原則上不少于1年、不超過3年,合同到期經復核仍符合在本市合法就業和住房困難等準入條件即可續租;除公租房繼續實行“6+2”保障總年限外,其他保障性租賃住房不設最長保障總年限;但不再符合準入條件的應當退出,房源周轉使用。保障性租賃住房承租人及居住使用人可以按規定在租賃房屋所在地辦理居住登記、《上海市居住證》(非本市戶籍)及社區公共戶落戶(本市戶籍),并相應享受未成年子女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
提升品質、優化服務,讓新市民、青年人“租得好”。本市積極打造“小戶型、全功能、悅生活”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精心設計戶型,高標準配置公共空間和配套設施,專門開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房型設計大賽,并優化建設標準。保障性租賃住房納入社區(居村委)服務范圍,實施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行動,打造“有溫度”的社區。為第一時間對接新畢業大學生和新進城務工人員租賃需求,讓他們安心就業、安居樂業,2022年本市將開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畢業季進校園、用工季進園區”上門服務活動。
健全工作機制確保高效有序推進
健全領導機制。堅持市區協同、部門聯動,按照國家要求,成立市、區兩級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形成政府牽頭、多部門參與的保障性租賃住房聯合推進機制。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籌措和供應目標任務向各區、各部門雙向分解,進行雙重考核。
建立“1+6”政策體系。“1”是《實施意見》,已由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文;“6”是6個配套細則,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電力公司等部門分別牽頭制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管理、項目認定、規劃供地、非居住房屋改建、產業園區配套建設、電力設施改造等6個配套細則,基本形成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體系。
完善規劃、建設、管理、服務一體化推進模式。堅持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項目可落地、可實施。把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納入“綠色通道”,作為市重大工程,舉全市之力推進,確保項目加快開工、加快供應。加強部門協同管理,以項目認定書銜接財政、稅收、金融、水電氣等各相關部門,確保各項支持政策和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建設住房租賃服務平臺和“我要租房”為主題的線上服務場景,對接“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持續優化保障對象租房體驗。
本市將全面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各項工作,讓生活在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326150102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