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
摘要:債務重組是企業面臨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財務困境等情況的重大挽救措施。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緩解債務壓力,幫助企業走出財務困境,避免破產。但由于我國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存在企業利用債務重組來粉飾利潤,虛增報表等機會主義行為,提高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降低企業市場融資績效。文章基于債務重組準則數次修訂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目前我國企業債務重組存在的問題,從貨幣時間價值、重組利得、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
關鍵詞:債務重組;關聯方;對策
一、引言
債務重組概念從1998年進入中國到現在,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進行了五次修改,總體上關于債務重組中國化的研究呈現逐漸深入的趨勢,相關學者多有進行企業債務重組的研究。馬琴從預防企業債務視角出發研究政府在企業債務風險中的角色定位,提出政府應建立企業動態監控機制,充分發揮規范化債務重組的作用,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宋淑琴利用上市公司數據研究金融環境對債務重組的影響,認為投資的規模與債務重組的發生具有相關關系。徐斯旸研究僵尸企業的現狀和解決僵尸企業的難點所在,并對債務重組等幾種治理模式進行比較,提出相關對策建議。譚英賢從債務重組過程中債轉股談判研究政府、企業、銀行等多利益關系人協商機制。
回顧債務重組的發展歷程,1998年版的債務重組準則較多的借鑒了SFAS NO.15。但當時我國市場經濟處于發展萌芽期,準則推行的效果不盡人意。2001年修訂版準則,具有兩個重要特點:其一是 “財務困難”不再是債務重組的前提條件,不再將債權人對債務人做出讓步作為必要條件;其二削弱了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要求,以減少公允價值的使用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在2006年再次修訂;新準則再次將“財務困難”劃為債務重組的前提,同時重新使用了公允價值計量,這是基于我國國情的一次重大審慎的改變。2019年新債務重組準則定義取消了“財務困難”的前提,改為“在不改變對手方的情況下,經債權人和債務人協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償債務的時間、金額或方式等重新達成協議的交易”。減少了債務重組主觀的判斷空間,避免產生因債務重組的不同原因導致不同會計處理方式的情況。
從國內首次引入債務重組的概念到數次修訂,國內的債務重組不斷邁向成熟。但在資本市場上,只要操縱利潤的收益大于成本,利潤操縱就不可避免。識別我國目前企業債務重組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對于提升我國市場經濟活力,為企業提供完善的融資渠道,化解金融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企業債務重組中存在的問題
債務重組的實行本意上是保護債權債務人雙方的利益,更好的解決企業間的債務問題,然而在進行債務重組時,相關利益主體出于利益驅動,無視準則要求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目前,根據我國審計業務實踐經驗,企業債務重組運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企業債務重組認知錯誤
很多企業經營者存在債務重組是可以解決企業的所有困境的錯誤認知,因此許多企業在面臨財務危機伊始都主動尋求進行債務重組,以解決企業面臨的財務困境。這種組織選擇許多經營不善且無心改變的企業在進行重組獲得一時安穩后,再次陷入危機尋求重組,浪費大量資源,且有可能使債權人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同時增加了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
(二)關聯企業利用債務重組轉移利潤
企業間互相參股控股是我國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這種千絲萬縷的關聯關系使得債務重組中操縱利潤的現象極其嚴重。在債務重組時,關聯債權方對債務企業進行債務豁免或者將自己低價值的資產來沖抵巨額債務,既減少了企業的債務負擔,同時債權企業也處理了毫無用處的資產,還能將債務重組利得計入利潤。但是,由于重組收益是直接計入當期利得的,一些經營不善、財務困難的企業就會利用債務重組來調整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
(三)公允價值計量難以做到“公允”
新準則重新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說明我國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環境得到了改善,相關的配套機制也在不斷的完善。由于公允價值能反映出企業各個方面的真實信息,更加符合企業的謹慎性和相關性原則,因此不少國家都將公允價值運用到債務重組中。但是公允價值的計量和確認是相當主觀的過程,它是充分了解市場價值后的一種判斷,主觀想法、保密原則、信息阻斷等都會影響市場價值的判斷,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公允價值計量就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允。目前為止,我國企業多是通過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來確認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客觀及公允性很大程度上會受評估師的職業操守影響,公司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有可乘之機。
三、我國企業債務重組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債務重組準則不完善,重組標準界定不明確
在債務重組準則中對企業進行債務重組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資金流不暢的企業都可以進行債務重組。通過債務重組,是要緩解那些具有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企業的財務狀況,以求實現債務債權雙方共贏。那些內部管理混亂、人員素質低下、機制落后、財務狀況持續低迷的企業沒有進行債務重組的必要。因此對債務重組對象和范圍的確定也應當有一個明確的客觀標準,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實現債務雙方的共贏。
(二)監管制度存在嚴重制度性缺陷,亟待改革與完善
上市公司為保殼資源利用債務重組調節利潤的情況十分普遍,這種行為不利于投資者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也不利于證券市場效率的提高,這也反映了我國的證券監管機構監管不力,沒有有效的監管制度的事實。公司能否成功上市主要依靠利潤指標,因此企業愿意冒險進行違規行為獲得上市資格。但是這些公司化解危機之后,不改變經營方式,還會陷入之前的境地,期間債務重組浪費資源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并且,我國對于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懲罰力度較小,執法部門執法不嚴,企業違規成本低,對于違規行為的界定模糊,都是一些企業愿意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行業規范不完善,人員水平層次不齊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逐漸趨同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債務重組的業務處理能夠更加真實、更加客觀的反映出來。但是由于市場環境和主觀因素,我國會計處理中的公允價值計量仍然很難被真正的運用。其一,目前為止我國會計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公允價值又是在會計人員對市場價值的判斷進行估值的,這就需要會計人員有著很高的職業水平與道德,因此公允價值所要求的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與道德素質是現在國內很難達到的。其二,對比前些年我國的商品市場、資本市場、證券監管等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仍然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市場法規不完善,會計信息質量低下,保密原則致使數據難以取得等都是影響公允價值可靠性與可操作性的重要因素。
四、完善債務重組問題的措施
(一)明確債務重組對象的選擇
很多企業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想要進行債務重組,但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進行債務重組的。債務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可以分析出該企業是否有必要進行債務重組,以及重組的風險程度。那些具有良好的經營能力、所處行業有好的發展前景,能夠對債權企業的經營發展有促進作用,只是因為某種原因使得財務一時陷入低迷的企業,應當作為重組對象進行考慮。那些無心改變,想利用債務重組得到一時平安的企業,就不是好的重組對象,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二)對債務重組利得予以攤銷
許多虧損企業為了“扭虧為盈”,利用“將債務重組利得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的規定調增利潤,粉飾報表。但是從權責發生制的角度上講,將利得一次計入當期損益是不符合理論的,債務重組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債務企業通過重組走出困境重新盈利,債權人從中受益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若是將重組利得分攤到一個期間內,企業利潤不會突然暴增,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降低企業利用債務重組粉飾利潤的可能性。因此,認為將債務重組利得攤銷在整個受益的會計期間內更為合理。
(三)考慮債務重組中資金的時間價值
當時間發生變化的時候,資金的價值也會隨之改變。當債務雙方修改債務償還條件時,如果涉及到需要將還債的時間往后延遲的情況,應該按照延后償債日的現值計算價值。如果債權的賬面價值小于未來應收金額的現值,不做處理;如果大于未來應收金額的現值,就將賬面價值減記為未來應收金額的現值。
(四)強化市場監管,加強信息披露
1. 披露與債務重組有關的指標信息
我國的年度財務報告中只描述了發生債務重組的事項,沒有對債務重組的指標信息進行詳細的披露。許多公司就利用這一漏洞,將破產、債務重組的利得等非營業收入計入營業利潤中,使得他們有機會粉飾報表,進行重大舞弊。因此在分析財務報表時,一定要注意其營業利潤與非營業利潤,加強對非經常性損益的披露,更好的反映企業的財務信息。
2. 加強對關聯方交易的披露
由于關聯關系錯綜復雜,許多都是比較隱晦不經披露外界無法得知的關系,關聯方交易就成為了企業舞弊的重要手段。許多上市公司的股東利用關聯交易進行財務舞弊,造成公司的財務問題,然后在進行債務重組時再利用關聯關系來操縱利潤。加強對關聯方交易的披露,促使關聯方交易向更加公開、透明的方向發展,使雙方提供的財務報表更加真實可靠,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公信度。
3. 加強監管部門的管理
現行會計準則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導致企業利用債務重組進行粉飾利潤,操縱報表數據的現象層出不窮。沒有任何準則是能夠永遠完美、適用所有情況,這表明了想要制定一條完美的準則是行不通的,防止企業利用債務重組進行舞弊必須要發揮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首先,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強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其次監管部門應及時關注行業的關鍵數據,增強對公允價值公允程度的識別能力;最后,協調各個領域的監管能力,會計、審計、政府等協同一致,促進信息公開透明化程度。
五、結語
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避免企業破產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債務重組的出現和壯大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相比多年前我國債務重組剛剛起步,近年來債務重組準則的不斷修訂完善,使得債務重組在我國發揮著它本來的作用。但是經過多年來我國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案例分析表明,我國的企業債務重組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現行的重組準則仍然有不足之處。與此同時,我國市場環境的不成熟、行業監管不周密都在影響我國企業的債務重組。因此,未來需要通過對準則制度的改進和完善,加強市場的監管力度,健全資本市場,提高會計人員水平等多方面的配套行動,才能逐步減少債務重組中的問題,才能為債務重組在國內的使用提供一個更加健康、有序的環境,才能促進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經濟市場。
參考文獻:
[1]馬琴.企業債務風險防范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J].宏觀經濟管理,2020(02):86-90.
[2]宋淑琴,孫志超.金融生態環境、債務重組與非效率投資[J].財經問題研究,2019(08):62-69.
[3]徐斯旸.僵尸企業債務處置路徑研究[J].新金融,2019(05):60-64.
[4]譚英賢,楊招軍.基于債務協商視角的債轉股定量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9,27(04):13-24.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154950078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