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會
摘要:近年來,股權質押作為一種盛行的融資方式,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極具普遍性。股權質押憑借靈活性強、融資成本低等優勢備受大股東的支持。文章從股權質押動機和股權質押的經濟后果兩個方面對相關文獻梳理回顧,并結合SATI3.2和Ucinet6.0進行可視化分析,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思路,以期為進一步規范股權質押行為提供理論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股權質押;動機;經濟后果;文獻綜述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融資困難成為企業擴大經營規模之路的阻礙。近年來,股權質押憑借靈活性強、融資速度快、程序簡單等優勢受到了各大企業大股東的追捧。相比于西方國家,“一股獨大”的現象在我國較為普遍,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為股權質押在我國的盛行奠定了基礎。大股東將股權進行抵押時,仍然擁有控制權,此時現金流權低于控制權,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發生分離。大股東擁有企業的控制權,對企業發展的財務決策、經營決策等各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也不應控制所有重大決策。
自2015年以來,股權質押的融資行為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盛行。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A股全市場質押總市值高達4.23萬億元,質押公司數量達到3433家,A股市場呈現出“無股不押”的狀態。股權質押作為一把“雙刃劍”,在緩解企業或大股東融資困境的同時也使得大股東和中小股東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增加,也使市場風險加劇。股權質押不僅會提高企業的融資約束水平,同時會弱化公司治理,并且可能損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深入研究大股東股權質押行為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股權質押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本文將文獻來源渠道定為中國知網(CNKI),對已有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股權質押”為關鍵詞和主題作為檢索條件,檢索時間設定為1995~2019年,期刊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和 CSSCI進行檢索,共檢索出149條記錄①。
(一)時間維度上的分布特征
1995年我國確立的《擔保法》明確權利質押的標的物可以是股票和股份,1997年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的股權質押進行了說明。此后,2007年的《物權法》再次明確了可以將股權進行質押。為使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更深層次地服務實體經濟,2018年對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自1995年股權質押相關的擔保制度正式確立以來,股權質押相關的法律制度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階段并不斷發展完善,為規范股權質押業務奠定了基礎。
股權質押融資方式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重視,同時隨著股權質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股權質押在資本市場和學術界受到了同等程度的關注。股權質押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中表明,自1995年以來股權質押研究文獻數量總體表現出持續上升趨勢。1995~2014年對于股權質押的研究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2014年之后股權質押研究增長速度持續上升,并在2018年呈現出直線式增長。2018年發布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8年修訂)》使得股權質押受關注的程度大幅提升。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的數據,2018年6月月底,全A質押股份占總股本比例大于30%的個股數量達到 774 只,達到了近幾年的高點。2019 年隨著市場反彈,大量高質押比例個股紛紛解除質押,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二)期刊類別維度上的分布特征
對于學術界的研究而言,發表于CSSCI期刊的文獻既能反映出某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股權質押研究的文章質量和學術價值。圖2展示了1995~2019年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文獻數量分布情況①。
從圖2中可以看出,從整體上看,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文獻數量呈現出上升趨勢,且相比于CSSCI期刊文獻數量,核心期刊的文獻數量處于領先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股權質押的研究還未進一步進入更高質量的研究階段,因此在保持文獻數量不斷累積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拓展股權質押的研究深度和廣度。
(三)研究方法的分布
對本文檢索所得到的149篇文獻樣本的研究方法進行分類整理。本文主要從實證研究、規范研究/概念性研究、案例研究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整理。通過表1可以發現實證研究的文獻占絕大多數(65.77%),其次是規范研究/概念性研究(30.2%),案例研究的文獻較少(4.03%)。由此看來,實證研究在股權質押研究方法中較為普遍,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更加能夠為股權質押研究結論提供經驗數據的支持。
1. 實證研究
采取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大都以能夠獲得數據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文章通常將股權質押作為解釋變量來檢驗股權質押對公司價值、企業創新、盈余管理、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在目前的實證研究中,文章主要采用虛擬變量(股權質押行為存在與否)和質押比例作為衡量股權質押的指標,是否有其他指標可以衡量股權質押,尚需進一步探討。
2. 規范研究/概念性研究
規范研究/概念性研究提供了關于股權質押研究的討論、總結和建議。這些文章研究股權質押相關的法律問題、股權質押制度、股權質押的風險和防范、股權質押的現狀等。這類文章大都基于國家已經頒布的相關制度和資本市場上股權融資現狀加以分析,其中有少量文章回顧了以前的文獻。例如,祝兵等根據對已有文獻進行了回顧與述評指出股權質押已有研究成果較多且增速較快,但研究結論存在沖突。
3. 案例研究
目前我國關于股權質押的案例研究較少,6篇案例研究中分別涉及到了不同行業的企業。李永偉和李若山通過分析明星電力發現股權質押下大股東通過“隧道挖掘”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周運蘭等以華誼兄弟為例說明了在股價大跌的情形下,股權質押所面臨的風險加劇。來愛梅在東田藥業的案例中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指出股權質押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李洪濤在華映科技的案例中分析得出股權質押會影響公司總體價值。綜上看來,股權質押的案例研究中缺乏理論基礎和經驗證據的支持,因此案例研究得出的研究結論的適用性較弱。
(四)可視化統計分析
對本文所得到的149篇文獻運用SATI3.2和Ucinet6.0,對我國股權質押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首先利用SATI3.2軟件分析得到關鍵詞頻次統計結果,以便可視化網絡分析和更好的突出各個階段的研究重點,剔除頻次為“2”以下的關鍵詞,結合Ucinet6.0軟和Netdraw數據分析程序,繪制出可視化網絡分析圖。
由圖3可以看出,股權質押處于中心節點的位置,已有文獻中,市值管理、盈余管理、股價崩盤風險等經濟后果受到了較高的關注度,且股權質押與企業創新、審計費用、非效率投資等密切聯系。同時,公司治理與股權質押的相關研究存在著普遍的聯系。此外,1995~2019年間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控制權轉移、市值管理、股價崩盤風險等經濟后果,相比之下,與股權質押相關的法律政策、股權質押的動機等相關的研究較少。
三、文獻綜述
(一)股權質押概述
所謂股權質押,就是指出質人以其擁有的股權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一種質押形式。除了保持大股東的控制權以外,股權質押融資還存在以下優勢:首先,股權質押的過程并不會影響其對質押股權應享有的權力;其次,相比于質押其他標的物,股權質押不僅融資效率高,而且對質押物的評估費用等的融資成本低;最后,股權質押融資過程的審批流程簡單。
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根據其質押股權進行融資的策略和目的可以分為主動質押和被動質押。主動質押可以使大股東獲得更高的收益,主要用于企業未來投資,被動質押則往往在大股東出現財務問題時發生。目前我國對股權質押行為的研究大多是被動質押的情況,并且被動質押通常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二)股權質押的動機
股權質押作為一種便捷的融資方式,可以使得大股東在不喪失企業控制權的情況下獲得融資,將“經濟存量”轉化為“經濟能量”。徐壽福等將股票市場和信貸市場與股權質押的研究相聯系,研究發現股票價格被高估及信貸市場條件寬松時大股東傾向于更大規模的股權質押,從而達到融資目的。股權質押實質上也是一種借款行為,與普通的借款不同的是,在股權質押中,債權人不僅會面臨著債務人的債務違約風險,還會面臨質押品的價值下降的風險。當質押品的價值下降至債權人的最低承受能力時,債權人則會要求債務人增加抵押物或者追加保證金來降低風險,否則質權人有權將該部分股權平倉,則大股東面臨著喪失企業控制權的風險,這與謝德仁、廖柯(2018)的研究結論一致。現有文獻研究得出股權質押的兩大動機分別為獲取資金和掏空。艾大力和王斌研究發現大股東的質押股權行為導致控制權和現金流權分離,大股東在保持控制權的情況下獲取資金,有更強烈的動機掏空上市公司。李永偉、李若山通過分析明星電力公司展示了大股東的“隧道挖掘”行為。由此看來,當大股東在面臨控制權轉移和嚴重的財務困境(股權質押、股權凍結)的情況下,其股權質押的動機在于占用企業的資金。
(三)股權質押的經濟后果
股權質押看似是股東個人行為,實質上是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存在著一種利用“隧道”行為掏空的動機。此外,大股東雖然不直接參與公司經營,但大股東在公司決策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可通過影響管理層的決策和行為來損害公司利益。
1. 股權質押與控制權轉移
在質押股權時,若大股東償還債務的能力不足,那么當股價跌破預警線或者平倉線時,一旦質權人對質押股權進行出售,大股東就會喪失控制權。因此,控制權轉移的風險隨著股價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當股價持續下跌時,控制權轉移風險加大。控股股東極其看重對企業的控制權,當公司發行股票時,他們可以通過認購新股來維持或者更改其所有權,并且可以通過股票回購的形式維持股價以此來避免控制權發生轉移從掌控企業中獲取極大利益。事實上,大股東股權質押是一種暫時性的融資行為,增強大股東的還本付息能力能有效地緩解控制權轉移風險。
2. 股權質押與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的高低與上市公司資金的數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大股東占用企業資金時對企業的價值會產生影響。對于股權質押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我國學者目前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結論。艾大力、王斌認為大股東股權質押導致的控制權轉移會影響企業的穩定性進而造成企業價值受損。鄭國堅等通過研究發現即使存在外部監管力量和內部制衡力量,大股東股權質押仍然會對企業價值造成負面影響,但公司治理可以降低負面影響的程度。然而,部分學者從研究中發現股權質押并不一定會導致公司價值下降。大股東自身的利益與質押股權的價值緊密相關,因此理性的大股東不會存在強烈的掏空動機,他們會盡量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賣空造成的股價下跌,為了避免控制權發生轉移,企業會采取更強的激勵來改善公司業績。夏婷等從直接作用路徑和間接作用路徑多維度考察股權質押對上市公司價值的影響,得出股權質押有利于公司價值的提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股權質押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的已有研究結論并未達成一致。
3. 股權質押與公司決策行為
股權質押對公司經營決策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投資行為、盈余管理、股利政策、稅收規避、信息披露等方面。大股東往往會通過盈余管理、股利政策和稅收規避的方式改善公司業績和緩解股價下行的壓力,相比于送轉行為,通過盈余管理來達到市值管理的目的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此外,投資決策的轉變也能緩解股價下跌壓力。為了達到穩定股價的目的,企業更希望向外界傳遞出公司利好的消息,因此股權質押公司通過操控披露信息的時機,以此來間接提升股價,化解股價下跌的危機。由此可以看出,大股東股權質押后對投資行為、盈余管理、稅收規避、信息披露等進行干預的最終目的都是減輕股價下跌壓力、防止控制權發生轉移。
四、總結與展望
通過上述對大股東股權質押的文獻進行回顧,可以發現,已有文獻的研究成果中,股權質押對企業造成的經濟后果的研究結論也并未完全統一。由于大股東股權質押所獲融資款可能用于緩解個人財務困境,亦可以用于企業發展,從現有質押公告中無法獲取大股東股權質押后的資金動向或用途,因此質押股權融得資金的去向也是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此外,我國對股權質押研究的角度較為單一,鮮有文獻從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研究股權質押對其造成的影響及中小股東如何應對大股東在質押股權期間的利益侵占行為等。同時,監管部門如何有效遏制大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總的來看,股權質押的研究方向還需進一步拓展,更好地為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監管部門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Porta R L,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02):471-517.
[2]Harris M,Raviv A.Control of Corporate Decisions:Shareholders vs. Management[J].2010,23(11):4115-4147.
[3]唐瑋,夏曉雪,姜付秀.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公司融資約束[J].會計研究,2019(06):51-57.
[4]李常青,幸偉.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影響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嗎?[J].經濟管理,2018,40(05):157-174.
[5]祝兵,王竹泉,張龑.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問題研究述評與展望[J].財會通訊,2019(12):3-9.
[6]李永偉,李若山.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下的“隧道挖掘”——明星電力資金黑洞案例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7(02):39-42.
[7]周運蘭,劉劍梅,劉春月.華誼兄弟股權質押運用與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9(12):71-72.
[8]來愛梅.契約不完全與信貸風險——以東田藥業股權質押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7(47):49-53.
[9]李洪濤.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對公司價值的影響——以華映科技為例[J].財會通訊,2017(05):64-68.
[10]王雄元,歐陽才越,史震陽.股權質押、控制權轉移風險與稅收規避[J].經濟研究,2018,53(01):138-152.
[11]謝德仁,廖珂.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8(08):21-27.
[12]張雪梅,陳嬌嬌.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分類轉移盈余管理[J].證券市場導報,2018(08):29-38.
[13]謝德仁,鄭登津,崔宸瑜.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是潛在的“地雷”嗎?——基于股價崩盤風險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05):128-140+188.
[14]夏常源,賈凡勝.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股價崩盤:“實際傷害”還是“情緒宣泄”[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05):165-177.
[15]艾大力,王斌.論大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財務:影響機理與市場反應[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04):72-76.
[16]徐壽福,賀學會,陳晶萍.股權質押與大股東雙重擇時動機[J].財經研究,2016,42(06):74-86.
[17]朱磊,孫成,王春燕,徐曉彤.大股東股權質押對企業創新投資的影響分析——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9(02):26-34+76.
[18]郝項超,梁琪.最終控制人股權質押損害公司價值么?[J].會計研究,2009(07):57-63+96.
[19]鄭國堅,林東杰,林斌.大股東股權質押、占款與企業價值[J].管理科學學報,2014,17(09):72-87.
[20]Larrain B,Francisco U I.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market timing in share issu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03):661-681.
[21]Chan K,Chen H K,Hu S Y,et al. Share Pledges and Margin Call Pressur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8,52.
[22]王斌,蔡安輝,馮洋.大股東股權質押、控制權轉移風險與公司業績[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07):1762-1773.
[23]夏一丹,肖思瑤,夏云峰.大股東股權質押影響了公司業績嗎——來自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科學,2019(10):59-70.
[24]侯青川,靳慶魯,蘇玲,于瀟瀟.放松賣空管制與大股東“掏空”[J].經濟學(季刊),2017,16(03):1143-1172.
[25]夏婷,聞岳春,袁鵬.大股東股權質押影響公司價值的路徑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40(08):93-108.
[26]謝露,王超恩.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J].上海金融,2017(07):43-49.
[27]錢愛民,張晨宇.股權質押與信息披露策略[J].會計研究,2018(12):34-40.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14005005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