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艷 馬俊云
摘要:消費稅是我國重要的流轉稅,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對納稅人消費行為起著調控作用,但目前的消費稅還是存在著征稅范圍不盡合理、征稅環節過于單一等問題,導致納稅人納稅意識薄弱,在稅收法定背景下,深度分析消費稅的改革路徑,能更好的實現消費稅的功能定位。
關鍵詞:消費稅;稅收法定;路徑
消費稅作為一種以特殊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對象的流轉稅,在我國稅收體系中起著協同調節作用。從1994年開征以來,消費稅是以生產銷售等環節的銷售額或者銷售數量為計稅依據,統一劃歸為中央財政收入。繼“營改增”、個人所得稅等相關稅收政策相繼改革后,消費稅如何在稅收法定下界定其功能定位,并協調增值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相關稅種實現稅收體系的綜合調節作用,是稅收法定背景下消費稅改革的重點。
一、消費稅概述
消費稅作為一種以特殊的消費品和特殊行為征稅對象的流轉稅,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根據稅率的設置以三種計稅方法最終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從稅收法定視角來看消費稅,消費稅體現了中國現行消費稅的產業政策和消費趨向,以及宏觀調控的要求。
(一)征稅范圍具有選擇性
現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從煙、酒、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到涂料、電池等,共15個稅目。總結而來,一共三大類分別是:對人們的身體有害商品、高端非生活必需品和對人類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的商品及資源性產品。以此來設置稅目,能夠較好實現消費稅的調節收入分配功能、引導消費功能和強化生態功能,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合理利用生態資源降低環境污染。
(二)征稅環節單一性
從消費稅的征稅目的和征收管理效率考慮,我國的消費稅為避免重復計稅選擇在生產銷售、委托加工環和進口環節單一環節計稅,金、銀、鉆、鉑在零售環節計稅,針對卷煙、超豪華小汽車的特殊性分別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實現二者的加計征收。
(三)稅收功能的多元性
作為我國主要流轉稅的消費稅,其稅收功能主要是通過征稅對象選擇綜合引導理性消費,發揮“非中性” 調節,結合綠色環保發展戰略構建綠色稅制,矯正負外部性和服務宏觀經濟的財政職能,不同職能之間相互協調和平衡,實現我國消費稅的功能性調節作用。
二、淺析現行消費稅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征稅范圍與實際消費趨勢不相符
我國現在實行的消費稅涉及15個大類稅目,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消費稅的稅目亟待適當“擴容”和“瘦身”,酒類當中的“啤酒和黃酒”已經逐漸成為生活必需品,稅收的存在已經沒有調節的必要,所以可以適時從稅目中刪除。但是,環保類稅目中涉及的涂料和電池等涵蓋范圍狹窄,生活中污染環境類的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飯盒卻未納入征稅范圍,導致綠色消費稅的功能定位欠缺,環境保護功能缺位。同時,目前消費稅的稅目僅涉及特殊貨物,對于高檔服務還沒有涵蓋,但是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日常高檔服務消費成為同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等同樣具有征稅意義的稅目。
(二)稅率大小應體現立法精神
消費稅的立法目的是希望通過消費稅的征收引導和控制納稅人對特殊消費品的消費,而目前納稅人的消費行為受稅收影響較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個別稅目稅率設置較低,使消費者無法感受稅收的調控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的木質一次性筷子,因其本身定價較低且消費者無須支付額外金額即可獲得,而稅法又設置了較低稅率5%,導致日常生活之中消費者大量使用和無形中浪費一次性筷子的現象。高耗能類小汽車是按照排氣量設置差別稅率,單純的按照排氣量來設置稅率標準不能準確體現消費稅的立法精神也挫傷了生產商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三)納稅環節過于單一
為保證稅收征收管理效率,消費稅的征稅環節具有單一性,根據商品不同的生產方式分為生產銷售環節、委托加工收回環節和商品進口環節,特殊的商品如卷煙和超豪華小汽車分別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加征。這樣的納稅環節雖然會在納稅人較少的生產環節及時回收稅款,但是生產商通過轉移定價的方式,侵蝕稅基,達到偷漏稅的目的。
(四)實際負稅人稅收負擔意識薄弱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消費者為購買的商品所負擔的稅款的多少還是缺乏一定認識,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稅法的普及程度欠佳,大多數人是通過大學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了解到稅收的調節作用和稅款的負擔,對于沒有接受專業知識的其他納稅人,對于稅收負擔缺乏認識,稅法的調節作用的發揮微乎其微。
三、稅收法定背景下消費稅改革路徑探究
(一)稅收法定下稅制要素的確定性
針對目前授權消費稅立法暫時由國務院試點的現狀,結合消費稅稅制改革的綜合性,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將稅率、稅目等改革交由人大確定,是消費稅改革過程中的趨勢。
1. 消費稅稅目的合理增減
針對目前征稅的15個稅目僅涉及引導控制消費的貨物,未涉及特殊服務,但是結合當前綠色發展戰略、減稅降費、經濟下行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部分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改變,高消費行為的增加,消費稅稅目的調整勢在必行。
從整個稅收環境考慮,為更好地實現不同稅種之間的聯動調節作用,稅目的調整需要結合相關稅種。例如,在保證稅收是經濟發展動力和源泉的基礎上,同“營改增”后的增值稅銜接,增加相關高端消費貨物和行為,私人飛機消費,高爾夫球場、高星級酒店消費行為可以作為改革的切入點。從近幾年消費稅改革的趨勢可以看出來,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植根其中,所以在新一輪改革中,消費稅可以和環境保護稅相結合,從居民日常生活入手,將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納入征稅范圍,嘗試通過增加商品的消費成本來控制消費。結合國外消費稅征稅經驗和我國居民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增加的現狀,為樹立納稅人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可以將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健康的非生活必需高糖食品納入征稅范圍,例如,糖果、含糖量高的飲料。而對于已經成為納稅人生活必需品的黃酒、啤酒等,可以從征稅范圍移除。
2. 稅率水平彈性調整
消費稅稅率的形式和大小可以決定納稅人消費稅的稅收負擔,合理設計消費稅稅率可以更準確地發揮消費稅的調控作用,實現現代化稅收的準確的功能定位。針對于現行消費稅,稅率調整原則一方面是對需要控制消費的商品如卷煙、白酒等應適當提高,以此限制一般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消費,以此樹立健康消費理念。同時,像現存稅目中小汽車是按照排氣量設置差別稅率可以細化修改為污染物排放量設置差別稅率作為衡量指標,可以促進生產商的技術創新、消費者合理消費,更好的服務綠色稅制。
3. 征稅環節的適當調整
我國從1994年開始征收具有調節作用的消費稅以來,考慮到提高征收管理效率,消費稅的征稅環節具有單一性,選擇在納稅人較少易控制的生產銷售階段征收,以此保證了稅收的征納。隨著消費水平的變化和數字化征收系統的逐步完善,消費者納稅環節的后移是改革的切入點。后移的消費稅可以后移至財富的分配和保有環節,著重在應稅消費的零售環節征稅。但是,向后走的消費稅雖然會使消費者真切感受到稅收對生活和消費的引導,卻也帶來了征收管理上的困難,例如后移環節上納稅人的增多和稅基的擴大,會增加消費稅稅收征管的難度,而且征稅環節后移必然帶來實際稅源分布和各區域利益格局的變化,可能加劇不同地方間政府的惡性競爭。
(二)合理劃分稅收收入權屬
目前消費稅作為中央稅,全部收入歸中央政府,2020年消費稅作為我國稅收收入的第三大稅種,稅收收入盡屬中央,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地方稅收征管的積極性。同時,“營改增”后地方主體稅種的缺位為央地間的消費稅稅收收入劃分提出了新的構想。但是,稅收收入的劃分不能僅僅考慮補充地方稅收收入,更要結合稅種特點及功能定位予以改進。
結合目前我國的財稅體現來看,像是資源稅、土地增值稅這種流動性弱、稅基小的稅種收入歸地方政府,調整性強、具有較快流動性的收入歸中央。對于消費稅稅收收入權屬劃分,應結合不同性質的商品進行改革的初探。對于高消費的非日常必需品,采用消費稅歸地方稅收收入模式,會導致消費稅稅源地區間分布失衡。而對于和地方聯系較密切的環境保護類稅目,從引導地方政府重視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角度,改革此類稅目為地方稅也能提高地方政府的稅收征收管理的積極性,緩解地方財政收入困乏的現狀。綜上,在確保央地既有財力格局穩定的基礎上,“稅基共享式”的收入歸屬劃分是比較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方案。
(三)價稅關系顯性化設置
在消費稅價稅關系改革中,部分學者認為應將消費稅向增值稅靠攏,改為價外稅,但這樣的操作不但會增加稅務機關工作,也不會實現消費者的稅負感而引導其消費行為。因為價內稅和價外稅不會影響稅負的顯性和隱形。所以,如果想要通過價格實現稅負顯性,盡可以在發票上列示相關消費稅的負擔金額,使消費者真切感受到稅負負擔,以此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
(四)夯實現代化征管制度
目前我國消費稅的綜合征收管理能力還比較弱,企業基于降低自己的稅收負擔的目的,選擇使用轉移定價等相關方式逃避稅款,造成消費稅從稅源上的流失和消費稅基本稅基的侵蝕。同時,消費稅現行制度的使納稅人轉向海外消費,這種現象是對消費稅調節目標的扭曲。
基于稅收法定原則,應簡化納稅申報流程,加強消費稅的征收管理技術上的創新,不斷優化消費稅征收管理大環境。為避免數字經濟下消費行為的海外轉移,加強“互聯網+”稅務融合發展,同時加強稅務平臺的技術開發,培養復合型互聯網稅務人才,保稅務系統高效運轉。
(五)強化納稅人納稅意識
消費稅的調控功能主要從兩方面實現,對于環境保護類和節約資源類稅目,主要是提高納稅人的環保意識,從自己的消費行為上為環保做貢獻;另一方面,消費稅的調節作用最基本的前提使納稅人意識到自己的稅收負擔以此來引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所以,稅務機關的日常工作是做好消費稅的普法工作,在大眾流行媒體端播放相關普法視頻,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四、結語
總之,現行消費稅改革應和國家政策導向向結合,依托日下宏觀經濟形勢,通盤考慮我國整個稅收體系中各個稅種的之間的協同效應,準確把握消費稅的功能定位,切實發揮消費稅的收入分配效應。
參考文獻:
[1]向賢敏.消費稅的功能定位與制度提升[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97-103.
[2]玄心怡.淺談消費稅的改革思路[J].中國集體經濟,2018(02):62-63.
[3]劉劍文.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現實路徑[J].政法論壇,2015(03):14-25.
[4]亞當斯密.關于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29-38.
[5]張守文.稅制改革與稅收立法的完善[J].法學雜志,2018(02):7.
[6]劉東風.“營改增”背景下消費稅改革研究[J].國家稅務總局南寧市稅務局消費稅改革研究課題組經濟研究參考,2018(41):36-41.
[7]宋鳳軒,李少龍,姜曉杰.“營改增”背景下消費稅“擴圍”和調整的改革建議[J].中國財政,2013(05):44-45.
[8]谷成,周子健,劉澤宇.消費稅改革再思考[J].地方財政研究,2020(02):15.
[9]陳玉梅.促進綠色發展的消費稅優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10]高陽,黃劍波,杜秀玲,等.酒類消費稅改革的路徑與國際經驗借鑒[J].國際稅收,2017(12):71-74.
[11]黃敏.關于我國消費稅改革的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3):10.
[12]王金霞,王佳瑩.新時代消費稅職能定位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8(10):93-97.
[13]彭禮堂,吳穎輝.消費稅改革的合法性違反與建構[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31-37
[14](英)理查德·A.馬斯格雷夫,艾倫·T.皮考克.財政理論史上的經典文獻[M].劉守剛,王曉丹,譯.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27.
(作者單位:青島城市學院)
24485017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