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連志 喻麓丹
摘? ? 要: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發展了黨的青年教育思想,確立了培養青年的根本原則,即堅持黨管青年;明確了培養青年的核心使命,即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廓清了培養青年的戰略視野,即“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申明了培養青年的價值主張,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價值成長;指明了青年成長的基本路徑,即“愛國、立志、求真、力行”,要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人”和“圓夢人”。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教育事業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2-0001-04
青年朝氣蓬勃,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先鋒軍,是黨的事業的生力軍。列寧這樣論述青年與無產階級政黨的關系:“我們是未來的黨,而未來是屬于青年的。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總是青年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盵1]黨的事業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也必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成為現實,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青年工作,重視青年的培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青年培養的重要主題作出了一系
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命題,反映了我們黨對青年教育規律認識的深化。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學習和領會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
一、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賡續了黨的青年教育
思想
黨和國家事業在一代代青年手中接棒、賡續和傳承,這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奮斗,要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就一定要加強青年教育。廣大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后備軍,是黨和國家事業永續發展、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根本保障。因此,我們黨高度重視青年培養工作。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在論及新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時就提出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
才”的目標任務。新中國建立后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教育要為工農服務、為人民服務以及為黨和國家的革命斗爭和建設服務的歷史任務。1951年,毛澤東在探望中國留蘇學生時曾經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來形容青年無限美好的未來,并表達了對未來青年建設新國家的期望——“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1957年,毛澤東提出了要發展德育、智育和體育,要使廣大青年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也是新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1958年,毛澤東闡述了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要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發展要求,明確了青年教育在黨的事業中的價值和戰略地位,并進一步明確了青年培養的路徑。對于青年的成長成才之路,毛澤東還具體地提出了“又紅又專”的要求,這是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的根本體現,也是青年培養和青年自身成長的努力方向,目標是要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理想信念堅定的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改革事業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需要更多的人才。復出后的鄧小平自告奮勇抓教育,努力將被“文革”耽誤的時間、耽誤的人才培養事業彌補回來。鄧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進一步拓展了青年人才培養的視野。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路徑,鄧小平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并發展了毛澤東提出的“又紅又專”的要求,強調“專并不等于紅,但是紅一定要專”,強調人才培養要注重德才兼備,并明確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人才培養目標。江澤民和胡錦濤同志也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工作,在不同時期都進一步發展了黨的青年教育思想,明確了青年培養的基本內容就是要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有堅定理想信念、有過硬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本領的人才,并對青年教育的具體內容,如課程建設與改
革、教育政策、教育支持等方面都予以了新的豐富和發展,初步完善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青年教育理論。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步入新時代,我國正處于進一步實現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習近平進一步繼承了黨的青年教育思想,并根據人才培養整體生態的變革提出了人才培養的諸多新論斷,并圍繞著青年培養的根本性問題闡述了新時代青年教育的諸多具有創造性、創新性的重要論斷,對新時代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是我們黨青年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也進一步揭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教育的基本規律。
二、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
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圍繞新時代青年教育的新生態、新特點,以及青年教育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
(一)確立了培養青年的根本原則:堅持黨管青年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培養青年,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成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使命的奮斗者,關鍵也在黨。要培養好青年,就必須要明確培養青年的根本原則,即堅持黨管青年。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能否后繼有人,能否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歸根結底取決于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2]青年要自覺成為肩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時代先鋒,就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中國歷史的發展證明,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選擇中國共產黨都是歷史的選擇,是歷史的結論。廣大青年要正確把握歷史發展規律,要樹立青年發展的正確方向,就需要黨對青年的引導,就需要黨管青年?!榜R克思主義政黨贏得青年,最根本的是在思想上贏得青年。”[3]我們黨要加強對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以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青年,使當代青年成為理想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黨的事業的堅強后備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這樣強調重視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4]從思想上引領青年,這是青年成長的關鍵,也是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關鍵。青年應當與時代共命運,與國家發展共命運,將自己的人生成長與國家成長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當代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最重要的時代主題,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黨要引領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將當代青年運動引導到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軌道上來,讓當代青年與祖國共命運、共成長、共圓夢。
青年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青年知識的學習、價值觀的養成、本領的成長、能力的鍛煉都是在這一關鍵時期。價值觀作為青年人生的“總開關”,更是決定青年成長的關鍵因素,這關系到青年將會成為怎樣的青年,成長為為誰服務的青年。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管青年的原則,把青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后備軍,讓一代代青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歷史舞臺上建功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黨管青年的原則還體現在對青年成長的關心上。2017年,我們黨制定了新中國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這一規劃對于新時代青年關心的問題、新時代青年需求和發展予以了積極的回應,規劃了青年需求和發展的各領域的政策體系,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的重視和關懷,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工作與時俱進的探索和創新,是黨管青年原則的重要體現。
(二)明確了培養青年的核心使命:培養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指出,“歷史不外是各世代的依次交替”,是一代代青年的接力成長和奮斗。在經典作家看來,“青年不僅是‘下一代,更是‘下一個時代”[5]。未來世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會重視青年的培養,將青年培養成為本階級事業的接班人,時代發展的重任終將在一代代青年手中賡續,贏得青年是任何一個階級尤其是統治階級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任何一代青年的成長都打上了階級和時代的烙印,時代塑造青年,青年也塑造時代。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的奮斗目標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地寄望青年:“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6]
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將希望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視為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需要一代代社會主義建設者接力奮斗的事業,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奮斗,因而我們黨高度重視青年的培養工作,努力把青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對青年“又紅又?!钡囊?,到改革開放以來“四有新人”的青年培養目標,再到“五育”理念的確立,都體現了黨對青年的重視,體現了黨對青年培養的殷切期望。我們的教育事業是黨領導下的教育事業,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是貫徹黨管青年原則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青年的根本保證。要通過卓有成效的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廣大青年培養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追夢人”,這是新時代青年培養的核心使命,也體現著新時代我們黨對青年教育規律一脈相承的認識和發展。
(三)廓清了培養青年的戰略視野:“黨之大計、國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這體現了我們黨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我們黨新時代青年教育的戰略視野。我們黨一貫重視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代代奮發有為、不負黨和人民期望的建設者和奮斗者,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青春之歌”,鋪就了當代中國壯麗發展的坦途,取得了輝煌成就。當代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科技取得顯著進步,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朝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更近了一步。展望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面臨著許多重大挑戰,如國家各領域發展的不均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日漸凸顯、一些核心科技領域“卡脖子”的技術仍有待突破、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的遏制態勢愈加變本加厲等,給我國新時代青年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這要求我們黨必須要具備青年培養的戰略高度和戰略視野,將青年教育置于關乎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戰略高度來思考、布局和謀劃,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從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戰略高度強調教育事業的無比重要性。
青年的培養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在東西方兩種制度與意識形態的較量中,爭奪青年一代一直是東西方競爭的焦點,誰贏得了青年,誰就能贏得這場斗爭的“先手棋”,就能贏得這場斗爭的“制勝局”,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用“黨之大計、國之大計”來強調青年培養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樣寄望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7]。因此,只有做好青年工作,培養好青年,才能確保江山代有才人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代代傳承。
(四)申明了培養青年的價值主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價值成長
在人的思想觀念體系中,價值觀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起著統領的作用。在青年的成長中,價值觀是引領青年成長的最關鍵的要素,它決定著青年的人生理想和方向,決定著青年將來成長為什么樣的人。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傳承的希望所在,因而我們要培養的青年一定是要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價值觀作為引領,這就要求我們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和教育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支撐,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核,因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價值成長具有多重維度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把青年學生比作小麥的“灌漿期”,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成長。他用“扣扣子”的比喻來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年的重要性,強調要引導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他還從青年價值與整個國家社會價值關系的角度強調了重視青年價值引導的問題,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要利用好青年價值成長的關鍵時期,重視青年的價值觀養成和培養。青年價值觀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青年時期是價值觀塑造的最為關鍵的時期。青年時期的價值觀因青年的心理和成長特點而具有可變性、多變性和可塑性,因而爭奪和影響青年也是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思潮斗爭的焦點。價值觀培育的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安危。在美蘇爭霸的時代,美國正是通過意識形態滲透、價值觀的灌輸,在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斗爭中占據了上風,從文化與精神層面上率先摧毀了蘇聯的文化自信與價值自信,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混亂,導致了蘇聯人價值信仰體系的崩塌,最終導致蘇聯體制的崩解,這也是必然的結果。有學者指出,文化認同尤其是對外來文化價值的認同足以瓦解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一個民族的向心力[8]。蘇聯的崩潰就是從價值觀領域斗爭的失敗開始的,以灌輸美國價值觀為核心的“和平演變”戰略在其中居功至偉——“美國不費一槍一彈贏得了曠日持久的冷戰,而宣揚西方民主價值觀的‘和平演變政策在這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9]。美國幾乎是以極小的代價就摧毀了當時的世界第二強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和警醒的教訓。因此,重視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歷史經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在價值觀上爭奪青年就是爭奪未來,而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
(五)指明了青年成長的基本路徑:“愛國、立志、求真、力行”
青年風華正茂,是時代驕子。時代是青年成長和施展人生抱負的舞臺,不同的時代際遇塑造了不同時代的青年風貌和青年奮斗足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需要解決的時代任務,作為一個時代最具活力的群體,青年緊貼時代脈搏,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青年是在一定的時代條件下成長的,青年的成長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同時,作為肩負時代使命的青年,時代給了青年鍛煉和成長的舞臺,青年也是在迎接時代任務和挑戰的過程中綻放自己的青春光彩的。
青年的成長有著自身的規律。時代賦予了每一代青年各自的時代使命,而時代使命是青年成長成才的牽引。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建設新中國,一代代青年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自覺肩負起建設新國家的時代使命,苦學本領、鍛煉才干,用青春和汗水開拓了共和國篳路藍縷的發展之路,最終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使國家建設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偉大發展成就,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落到了當代青年人身上。當代青年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要真正肩負起時代責任和時代使命,真正成為中國夢的“圓夢人”,就一定要按照黨對廣大青年的要求指引自身的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青年成長,并對青年成長的路徑和方向作出了殷殷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提出了“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的4點要求,是指引青年成長的重要指南。在2018年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進一步提出了“愛國、立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具體來講就是“一是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二是要立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這為當代青年成長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廣大青年要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期望,自覺刻苦學習知識,自覺鍛煉本領,腳踏實地,愛國奉獻,修德篤行,自覺做實現中國夢的奮斗者,做中國夢的“圓夢人”,讓中國夢的偉大夢想在新時代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成為現實。
新時代,中國已經處于實現了黨的第一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正在奮力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階段,信息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競爭,也使得中國發展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國事業的成敗關鍵在于黨,而黨的事業的成敗系于青年,系于一代代有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著堅定的“四個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新時代青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為統領,全面落實黨的青年教育方針,關心青年成長,為青年成長引路,為青年成長鋪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一代代紅心向黨、有過硬本領和才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讓廣大青年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人”和“圓夢人”。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 寧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1.
[2]?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9-04-30)[2021-05-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堅持黨管青年的重要原則[EB/OL].(2017-08-15)[2021-05-0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815/c117092-29471132.html.
[4]?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5]? 一個有遠見的執政黨,是這樣關注青年[N].中國青年報,2020-03-24(1).
[6]?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7]?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8]? 閆順利,敦鵬.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國家凝聚力——兼論新形勢下的統一戰線工作[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9(1):39.
[9]? 肖歡.冷戰后美國軟實力的下降及其啟示[J].國際政治研究,2006(3):151.
■ 編輯∕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