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琴
摘要:奮斗精神蘊含著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的深刻內涵,凝聚著對大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價值。在對大學生進行奮斗精神培育的過程中,要堅持開設奮斗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不斷開展實踐活動內化奮斗精神,并且要創新奮斗精神網絡平臺教育的新途徑,使之充分發揮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奮斗精神 踐行路徑
“奮斗精神是一個人向上、向善、積極進取的原動力”[ 1 ]。在快速發展的今天,部分大學生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響,思想與行為與當前的價值觀不相符合。但總體來說,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的,奮斗精神的實踐價值是永恒存在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堅守本心,積極發揮奮斗精神的正能量,為中國夢的實現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 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內涵
1.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指引人們的方向,照亮著人們的整個世界。有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明確前進的方向與目標。反之,沒有理想信念的人會感到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縱觀奮斗全過程,理想信念無處不在。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人民富強的動力,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在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把理想信念融入貫穿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讓學生深刻體會理想信念的時代意義。
2.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是我黨在長期的革命、改革、建設中逐漸形成的光榮傳統。比如:革命戰士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長途跋涉,克服一切困難險阻,最終在長期的艱苦戰斗中取得奮斗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勝利。在奮斗途中,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擊敗革命戰士必勝的決心,他們翻山越嶺,爬雪山過草地,沒有因為缺衣少食,吃糠咽菜而停止前進步伐,在敵人的圍追堵截與瘋狂轟炸下依舊保存了紅軍主力,擊退了敵人的阻截,最終突破萬難,實現奮斗的勝利,最終實現了三大主力會師會寧,為抗日救國保存了實力。
3.團結協作精神
人心齊,泰山移。團結是為了實現共同擁有的目標與理想,讓人的勁兒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發,以發揮出最大的效力,完美實現追求的理想目標。團結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無限發展的可能,使人在相互配合中實現個體的發展。比如:共產黨人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生活補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軍民之間、官兵之間、全黨上下和各民族之間親密團結,發揚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各種“強幫弱,大幫小”,風雨同舟,生死與共,這正是最終勝利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 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的當代價值
1.弘揚奮斗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的具備不管對于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品格。當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已經被消滅,但他們的思想仍然影響著學習、工作與生活。所以我們仍然需要重視理想信念的樹立與堅定,理想信念的培育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黨和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偉大革命文化。革命戰士在奮斗中表現出來的堅定理想信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不斷地學習與借鑒。目前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在思政課堂向當代大學生積極深刻的介紹革命建設奮斗中的各類英雄人物,并通過辯論會等形式,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奮斗精神的內涵,進一步激發學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弘揚奮斗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都是社會面貌的重要象征。為了促進國家經濟、文化以及各個方面的發展,我們必須注重對國民精神與素質的培育,培育“四有”公民。奮斗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為解決當前思想與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提供了創新性的方法。為高校立德樹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方向與目標。艱苦奮斗意識的淡化已成為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在教學工作中,教育者通過奮斗精神的滲透教育加強對每一個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就業的指導,幫助其樹立艱苦奮斗的良好品格。例如,在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以及需要而選擇相應的課程。在生活中,教師幫助學生根據實際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并進行相應的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在就業中,教師幫助學生正確定位自己的能力以及前途規劃,從而選擇適當的崗位,使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3.弘揚奮斗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教育
中國人民在奮斗過程中,需要相互間的鼓勵與扶持,這種事例數不勝數,在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影視、書籍等各種途徑重現奮斗中團結互動的場面,究其原因是我黨對紅軍進行團結精神教育的成就。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的現實,使學校出現了個人主義的不良風氣,也就缺乏團結互助的品德,給社會良好的精神風貌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研究表明,團隊協作精神在科學研究領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當代青年的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與時代發展潮流不相符合。因此,必須把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能力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團隊協作精神不僅是中國人民奮斗勝利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對學生開展品德與精神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 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實現路徑
1.開設奮斗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
(1)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旨意就包含著培養大學生奮斗進取的精神”[ 2 ]。拓寬高校對奮斗精神宣傳的廣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地位,不管現在的信息技術多么先進,物質的東西是怎樣豐富多變,但是一個人信仰的地方,塑造人靈魂的地方是不會變化的,我們的學校課堂恰恰就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地方。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中重點講解中國人民奮斗的原因、意義、啟示等內容,使學生對奮斗的歷程以及對中國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創新對大學生進行奮斗精神教育的方式方法,選擇最有效且學生最易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奮斗精神的科學內涵并結合新的條件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通過生動形象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積極的繼承和弘揚偉大的奮斗精神。
(2)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模式
課堂應展現靈活多樣的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發展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但這并不排除對學生知識的“灌輸”,相反,這種靈活的模式正是為了讓學生領悟更多的課內與課外知識。教育者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更豐富多樣、靈活新穎的教學形式,提高教育水平,更好的引導學生對奮斗精神進行內化與外化。加強對奮斗精神的調查與研究,將奮斗精神融入專業教育中,在課程教學靈活地應用科研成果;開展以奮斗精神為主題的演講、征文、板報、歌唱、辯論等活動,采取課題研究、專家講座、課堂討論等形式,充分調動同學們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自主與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更好地領會奮斗精神,真正的將奮斗精神內化于心,堅定理想信念并不斷努力與奮斗,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的最高理想相結合,在個人理想的實現中促進國家的發展與進步。
2.創新奮斗精神網絡平臺教育的新途徑
(1)占領輿論高地提高學生參與度
伴隨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人民創造力水平的普遍提高,新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功能和個性特點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并參與到了創造信息的過程中,一定意義上說,新媒體的出現和普及極大地拓展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使新生代通過新媒體更好地與時代一同進步。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一些學生無法認清新媒體的兩面性,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認識,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誘導,甚至嚴重侵蝕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加強新媒體體制機制管理,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改造自我、服務社會營造一個和諧友善的網絡空間。高校要不斷利用互聯網絡,積極對大學生進行奮斗精神理論與實踐的宣傳與教育,努力提高大學生參與度。通過線上奮斗精神的宣講、線上線下師生互答、實時問答、小組討論、知識競賽,團隊合作、獎勵機制等方式,提升網絡宣傳教育的趣味性,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與自覺傳承和發揚奮斗精神的熱情。
(2)研發豐富多樣的網絡文化產品
網絡平臺不僅是存在于現實世界一個開放的空間,同時本身也是一個完整的虛擬社會,可以在現實社會中給人無法滿足的“慰藉”,但是長時間浸淫在虛擬世界,大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科學的社會認知。高校要不斷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將正確積極的思想引入網絡空間,利用線上教育平臺,積極研發網絡文化創意產品,在網絡參與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引導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革新網絡文化創意產品的方法途徑多種多樣。首先可以組織大學生不定期認識了解奮斗精神的衍生教育產品,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其次還可以通過視頻短片展現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和團結協作精神,并且利用VR技術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感受奮斗途中的各種艱難險阻等。高校也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公眾號、微博等為載體,開展“大學生——傳承發揚奮斗精神”等主題的主題網絡班會。其次,學生骨干積極主動在微博、微信和QQ上轉發和點評以“奮斗精神”為主題的帖子和言論,不斷占領輿論宣傳陣地。
【參 考 文 獻】
[1]鄧雨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三重維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3):146-149.
[2]雷承富,張云霞.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6):35-36.
(責任編輯:姜秀靚)
39325019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