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琴,劉安諾,陳 萍,張 琦
安徽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安徽 230601
知覺壓力是個體感受到外部環(huán)境威脅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tài),是由客觀壓力源、主觀壓力感受及壓力反應組成的綜合性概念[1-2],適度的知覺壓力可以提高護士的應對能力,而過度的知覺壓力則可能會損害其身心健康[3],影響其工作效率,并降低護理質量。職業(yè)認同感是指個體承認社會所賦予的職業(yè)角色,內心接受該職業(yè),并對所從事職業(yè)的目的、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4]。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5],是促進護士成長的心理資源[6],是護士高效工作的原動力,能使護士保持持久的工作熱情[7],不僅對護士的身心健康有顯著促進作用,而且對提升護士的工作績效產生良性作用,對優(yōu)化護理質量、促進病人健康也至關重要[8]。既往研究表明,兒科護士的工作難度、工作壓力和工作負荷相對高于其他科室護士[9],兒科護士呈現較低的職業(yè)認同和高離職率[10]。由于接觸的病人年齡小、認知水平低、表達能力差、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導致工作易發(fā)生護理安全問題[11],兒科護士身心備受考驗。然而,這一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往往承受著極大的壓力[12-13]。心理資本理論強調個人的積極心理力量,其在職場內外發(fā)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14]。既往研究顯示護士的工作壓力、職業(yè)認同與心理資本具有相關性[15-16]。本研究假設兒科護士通過累積心理資本可使個體以更加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和強大的抗壓能力面對復雜的職業(yè)環(huán)境,進而提高職業(yè)認同感水平、降低其知覺壓力。本研究旨在調查安徽省兒科護士的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心理資本現狀及其三者間的作用機制,以期為促進兒科護士心理健康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方法,于2020 年3 月—4 月選取安徽省30 所不同等級醫(yī)院的976 名兒科護士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文化程度、職稱、工作年限、家屬對工作的支持程度等。
1.2.2 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hinese 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 該量表是由我國學者楊廷忠于2003 年根據Cohen 等[17]研發(fā)的知覺壓力量表(PSS)修訂編制而成,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個體的壓力水平[18]。該量表共14 個條目,包括失控感和緊張感兩個維度,量表采用Liker 5 級評分法,其中條目4~條目7、條目9、條目10、條目13 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代表察覺到的壓力水平越高。楊廷忠等[18]研究表明,CPSS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8,且有較高的結構效度。本研究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735。
1.2.3 護士職業(yè)認同感評定量表(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PIS) 采用劉玲等[19]于2011 年編制的護士職業(yè)認同感評定量表,適用于對臨床護士的職業(yè)認同感調查。該量表共30 個條目,包括職業(yè)認知評價、職業(yè)社會支持、職業(yè)社交技能、職業(yè)挫折應對和職業(yè)自我反思5 個維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范圍30~150 分,其中30~60 分為低分組,61~90 分為偏低分組,91~120 分為中等分組,121~150 分為高分組。分數越高提示護士職業(yè)認同感水平越高。劉玲等[19]研究中PIS 量表總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該量表總Cronbach's α 系數為0.969。
1.2.4 心理資本問卷中文修訂版(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Revised,PCQ-R) PCQ 由Luthans 等[20]于2011 年研發(fā),編制修訂而成的心理資本問卷中文修訂版[21],可用于測量護士的心理資本。量表包括20 個條目,由4 個維度即韌性(5 個條目)、樂觀(3 個條目)、自我效能(6 個條目)和希望(6 個條目)組成。采用Likert 6 級評分法,根據自我同意程度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分別為1~6 分。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872[21]。本研究總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60。
1.3 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由經過科研訓練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組成,使用“問卷星”應用程序將上述問卷編制成電子問卷模板。本次調查數據收集征得各級醫(yī)院護理部同意后借助安徽省護理學會平臺,通過社交媒體(微信)發(fā)放電子問卷鏈接。受訪者同意后點擊問卷鏈接自動跳轉至問卷填寫頁面,全部測驗內容回答完畢方可提交,時間約30 min。填寫過程中對于不清楚的問題,調查員給予線上解答。由兩名調查員將有效的問卷調查結果從系統按類別匯總到Excel 表中,以進行后續(xù)統計分析。網絡共回收調查問卷1 010 份,剔除無效數據后,最終回收有效問卷976 份,有效率為96.6% 。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定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定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P25,P75)]描述。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探討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及心理資本之間的關系。使用AMOS21.0 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及心理資本之間的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使用Process 插件)進行中介效應顯著性檢驗。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和心理資本量表得分情況 976 名護士中,男4 名(0.41%),女972 名(99.59%),年齡為(31.61±6.37)歲。兒科護士知覺壓力總分為(24.00±6.54)分,職業(yè)認同感總分為(109.05±16.68)分,心理資本總分為(92.52±13.35)分。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和心理資本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兒科護士各量表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兒科護士各量表評分比較(±s) 單位:分
項目性別分類男女人數4 972文化程度2 677 283 14工作年限36 130 125 339 346職稱215 488 257 14 2家庭對工作支持程度t 值P碩士及以上本科專科中專F 值P<1 年1~3 年4~5 年6~10 年>10 年F 值P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F 值P非常支持較支持一般支持較不支持不支持F 值P 639 279 51 61心理資本92.75 92.52±13.35 0.035 0.972 107.50 92.86±13.18 91.70±13.73 90.43±12.66 1.461 0.224 87.78±15.48 89.75±11.34 92.17±12.12 91.33±13.24 95.34±13.85 7.268<0.001 90.95±13.10 91.70±12.84 94.79±14.25 103.07±8.23 94.00 5.359<0.001 95.25±13.36 87.84±11.22 85.47±14.09 77.17±3.25 100.00 22.766<0.001知覺壓力25.25 24.00±6.55 0.382 0.702 15.50 24.02±6.60 24.08±6.38 22.79±7.03 1.303 0.272 25.36±5.32 24.93±5.53 23.93±6.54 25.26±6.08 22.30±7.08 10.415<0.001 24.79±5.73 24.77±6.64 22.16±6.50 18.79±7.28 25.00 10.202<0.001 22.96±6.89 25.67±5.28 27.14±5.28 29.83±4.54 28.00 13.474<0.001職業(yè)認同感101.75 109.08±16.66-0.877 0.381 117.00 108.88±16.77 109.27±16.54 111.14±16.87 0.263 0.852 106.67±15.58 107.48±15.34 109.86±16.11 107.26±16.71 111.34±17.22 3.183 0.013 109.60±15.71 107.82±17.10 110.44±16.67 116.36±14.43 118.00 1.985 0.095 112.61±16.80 102.76±14.13 101.96±13.95 85.00±10.14 90.00 25.215<0.001
2.3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與職業(yè)認同感和心理資本的相關性分析(見表2)

表2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職業(yè)認同感和心理資本的相關性分析(n=976,r 值)
2.4 兒科護士心理資本在知覺壓力和職業(yè)認同感間的中介作用 為進一步分析心理資本與知覺壓力和職業(yè)認同感間的關系,以職業(yè)認同感為自變量,心理資本為中介變量,知覺壓力為因變量,對三者之間的路徑進行建模。參考AMOS 輸出結果中的模型修正指標及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逐層進行模型修正。模型擬合結果:χ2/df小于5,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小于0.08,擬合優(yōu)度指數(GFI)、調試后適配度指數(AGFI)、塔克-劉易斯指數(TLI)、規(guī)范擬合指數(NFI)、相對擬合度指數(CFI)、增值適配度指數(IFI)等擬合指標均大于0.9,說明該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指標較好。見表3。模型中各個路徑如職業(yè)認同感對心理資本(β=0.65)、心理資本對知覺壓力(β=-0.42)、職業(yè)認同感對知覺壓力(β=-0.79)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表3 兒科護士心理資本中介作用模型擬合指標

圖1 兒科護士心理資本在知覺壓力和職業(yè)認同感間的中介作用結構模型
2.5 中介效應的顯著性檢驗 進一步采用Bootstrap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設置抽樣次數為5 000,置信區(qū)間為95%。結果顯示,職業(yè)認同感通過心理資本對知覺壓力的中介效應路徑的95% 置信區(qū)間為[-0.074,-0.024],區(qū)間不包含0,說明此間接效應顯著,間接效應值為-0.046,占總效應的24.86%。具體見表4。

表4 中介效應檢驗及Bootstrap 分析結果
3.1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現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低于劉愛花[22]研究的得分。分析原因可能是,護理工作量大及患兒家屬的過度關注易造成兒科護士工作壓力增加[23],而此次調查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伴隨住院患兒數量減少、陪護家屬數量受限制,兒科護士護理工作量較前減少,此外本次研究納入的護士集中在兒科,而兒科不作為此次疫情的主要就診點,因此感受到的壓力相對較低。不同工作年限兒科護士知覺壓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工作年限<1 年的護士得分最高、>10 年得分最低,可能因為伴隨工作年限的增長,工作經驗閱歷豐富,在應對急性應激事件時具備一定抗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職稱兒科護士知覺壓力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職稱水平提升,兒科護士的壓力水平也相對降低,但不包括主任護師及以上的兒科護士,這可能與主任護師及以上職稱人員僅占0.20%有關,另外,職稱水平較高的兒科護士,理論知識掌握牢固且具備更豐富的臨床經驗,擁有更強的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能較好地處理工作中的壓力[24],因此,在護患矛盾頻發(fā)的兒科病房也能較好地處理與家屬、患兒的問題,感受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小。不同的家庭支持程度的兒科護士知覺壓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家庭較不支持和不支持的護士得分高于家庭非常支持和較支持的護士,可能因為家人的支持對避免護士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的發(fā)生、保護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25],及時必要的家庭內支持將給予護士強大的心理支撐和原動力,因而其在工作時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思維應對,感受到的壓力則更低。
3.2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與職業(yè)認同感、心理資本的關系分析 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與職業(yè)認同感呈負相關(P<0.05),這與既往研究結果[26]一致。職業(yè)認同感作為一種自我概念,是人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達到組織目標的心理基礎,護士的職業(yè)認同感水平越高,對工作壓力的耐受性越高[27],個體面對巨大壓力時,將通過積極整合社會支持資源,增強應對職業(yè)挫折的能力,緩解心理壓力。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與心理資本呈負相關(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28]一致。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心理資源,對評價個體壓力具有重要價值,個體擁有較高的心理資本水平有助于改變對壓力的認知[29],對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30],面臨巨大壓力時可迅速調整自我認知,使感受到的壓力處于較低水平。
3.3 兒科護士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心理資本在知覺壓力與職業(yè)認同感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職業(yè)認同感不僅可直接影響兒科護士知覺壓力,而且可以通過心理資本間接影響知覺壓力。究其原因,職業(yè)認同感水平高的個體對與職業(yè)有關的感知也較積極,且這種積極情感可以幫助其克服艱苦的環(huán)境[31],增加對壓力的耐受性,使感受到的壓力降低。心理資本可以通過累積心理成長資源、強化個體的心理韌性、調整自我認知等增加積極情緒體驗,緩解個體壓力水平,激發(fā)個體對職業(yè)的認同感。心理資本所包含的韌性、樂觀、自我效能、希望等因素將通過整合效應發(fā)揮心理資本的心理防御作用。提示護理管理者緩解護士心理壓力的過程中除提升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外,還應重視對護士心理資本的開發(fā)。
本研究僅在安徽省開展,樣本具有一定局限性,未來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為兒科護士心理健康干預方案構建提供新的科學參考。護理管理者可針對性開展心理資本建設。①促進家庭支持:科室可定期開展家屬活動日,積極組織護士家屬參與科室的文化活動,以推動家庭的內部支持;②積累心理資本:重點關注護士希望和韌性品質的開發(fā),由科室護士長分配實施“老帶新”,由職稱高的護士帶動年輕護士,幫助其合理設置自我目標與多種替代方法,通過階段性實現小目標增加實現總目標的信心、定期開展素質能力擴展活動、團隊競賽等,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韌性品質;③針對自我效能水平低的護士群體,通過課堂講授、視頻播放同行業(yè)的榜樣事例,激發(fā)個體情緒覺醒以增強成功的信心;④針對樂觀水平低的護士群體,管理者可定期組織開展“成功案例分享、失敗經驗總結”的主題討論活動,教會護士運用積極歸因的思維方式面對各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