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妍
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 浙江 衢州 324006
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生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態(tài)度影響著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程序設計》一直是高中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比較枯燥,學生比較排斥。《程序設計》本身就是一門讓學生感覺困惑的課程,個別學生還產(chǎn)生惶恐心理,特別對VB中的英文字母毫無興趣,針對一些學生來說連入門都存在困難。枯燥乏味的程序算法課中,如何讓學生變得愿學、樂學,筆者認為應該通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信息技術程序設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影響學習績效的因素是什么?可能很多,但其核心的東西是思維。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體悟?qū)W科微言大義才能:穿透學科本質(zhì)、感受學科魅力、發(fā)現(xiàn)學科力量,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掘思想潛能,開啟學習悟性。通過發(fā)現(xiàn)、分析、提出問題來解決困惑。
例:通過編寫程序?qū)崿F(xiàn)找出3位的水仙花數(shù)。Visual Basic實現(xiàn)如下。
將程序補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a,b,c As Integer
For (1)
a=i100
b=i10 Mod 10
c=i Mod 10
If (2) Then List1.AddItem Str(i)
Next
End Sub
(1)程序中畫線處(1)應填入___。
(2)程序中畫線處(2)應填入___。
學生在思考畫線處應填入什么,從問題解決的階段性看,這是第一階段,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思維積極主動性的表現(xiàn)。
例題中使用的是枚舉算法,枚舉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一列舉出該問題所有可能的情況,然后根據(jù)題目條件進行逐個判斷,從中找出符合條件的解。
一般形式如下:
For 循環(huán)變量=初值 to 終值
If 條件表達式
語句塊
Endif
Next
其中“初值”和“終值”確定了列舉的范圍,既不能遺漏,又盡量使范圍最小;“條件表達式”即判斷的依據(jù);“語句塊”里通常是計數(shù)(即統(tǒng)計正確解的個數(shù)),或輸出正確解(一般用List列表框來輸出多解)。
列舉所有可能解的語句應該是:For i=100 to 999。程序需完成找出3位的水仙花所有的數(shù),變量a、b、c是可能水仙花i的百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和個位上的數(shù)字,因此驗證條件是a^3+b^3+c^3=i。完成畫線處程序填寫,運行程序,進行檢測,如果檢測條件有限,則采用第二種檢驗方法。
《程序設計》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涉及語法和函數(shù)部分更是晦澀難懂,為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案例。
在講授《程序設計》枚舉算法的時候,我以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的愛情故事導入新課,以男女主人公緣分發(fā)展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理解算法思想(開啟學習悟性)→任務引領(發(fā)現(xiàn)學科力量)→合作探究(感受學科魅力)→交流評價(穿透學科本質(zhì))→總結(jié)拓展(發(fā)掘思想潛能)”的教學流程來展開教學活動。
教師呈現(xiàn)問題:女主手里的電話號碼有1個數(shù)字看不清楚,電話號碼是:785*99。她記得男主提到過電話號碼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三個數(shù)組成的數(shù)值是13的倍數(shù)。同學們可以幫助女主找到男主的電話號碼嗎?
引出枚舉算法的思想,和枚舉算法程序?qū)崿F(xià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0 To 9
If (850 + i)Mod13=0 Then
text1.Text = Str(i)
End If
Next i
End Sub
男主人公接到女主的電話很開心,他知道女主感冒了,他想買女主喜歡吃的三種水果給女主送去(分別是蘋果、橙子、草莓),他想買水果正好99個,可這個時候他手里只有100元錢,現(xiàn)在請你完成程序填空,幫他計劃一下,怎樣買法,才能剛好用100元錢買99個水果并且每種水果至少有一個?(蘋果5元一個,橙子3元一個,草莓0.5元一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a(chǎn)蘋果的個數(shù) ,b橙子的個數(shù),c草莓的個數(shù)’
For a = 1 To 19
For b = 1 To 31
C=99-a-b
If a * 5 + b * 3 + c * 0.5=100 Then
List1.AddItem Str(a) + “ “ + Str(b) + ” ” + Str(c)
End If
Next b
Next a
End Sub
在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采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基本運算符的使用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的能力。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鼓勵學生。
在拓展練習環(huán)節(jié)我使用任務驅(qū)動法,巧妙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感受算法的秘密,用具有挑戰(zhàn)性的案例激發(fā)學生對程序設計的學習興趣。
記得有一次在聽校公開課時,上課的老師所授內(nèi)容是高一年級計算機專業(yè)圖形圖像處理的“蒙版的應用”[1]。一開課,老師講解了蒙版的相關知識,之后老師使用演示平臺制作一個應用蒙版的例子,讓同學們了解蒙版的用途,老師講解清晰、透徹,學生學的清楚、明白。在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題目是這樣呈現(xiàn)的:老師給學生們發(fā)了一些辦公室、廣場、商場、人物、汽車等圖片,讓同學們挑選其中的幾幅進行組合,組合的過程中要應用到蒙版的功能,完成后提交到教師機。同學們一看題目后,就開始動手制作起來,有的學生是把汽車和人物進行組合,有的是把汽車和廣場進行組合,在制作的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沒有分圖層放置圖片這樣造成了應用蒙版時出現(xiàn)了問題,講課的老師怕教學過程時間緊張,就直接把學生出錯的原因指出來了,有個別的他上前幫助完成,如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展開討論,爭辯和質(zhì)疑,讓學生自己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在思考、傾聽、交流、爭辯和反思中明白錯誤的原因,才能逐步完成對相應知識的深化和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在上課時,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讓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多提問,要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老師要及時地糾正,對于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指導,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就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并且給予幫助解決問題。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課堂過程的所獲所得。
學生都喜歡像老師一樣站在講臺上,更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課上讓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原來上課無精打采的學生,主動性不高的學生也都會很快的并大聲地發(fā)現(xiàn)和說出臺上同學講錯的地方。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違反了紀律是難免的,不論是小的還是大一點的失誤,老師一定要注意不能在課堂上或者是其他同學面前就馬上批評學生,老師可以用一個手勢或一個眼神來提醒違反紀律的學生,下課后再找他耐心的談一談。當對待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老師更應該注意和學生交流的方式。一個人真正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是在步入大學或者是工作以后[3]。現(xiàn)在的孩子往往都是先學會了知識而后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來講,無論你是什么角色,是班主任也好,科任老師也好都一定要注意在你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做到“五個不應該”:不應該打罵學生;不應該把違紀學生攆出教室;不應該上課壓堂;不應該總是批評學生;不應該不經(jīng)常表揚學生。
3.5.1 課前移動終端輔助教學。移動終端不限于傳統(tǒng)的面授教學,有效的利用移動終端輔助教學,在移動終端的輔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并實現(xiàn)教師與學習者之前的雙向交流。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適合個性化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
3.5.2 課中移動終端輔助教學。課中教師使用電腦或者平板進行廣播和演示課件等,演示畫面可以廣播到每一個學生使用的設備上。教師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實現(xiàn)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問題的互動,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測試和快速反饋,為教師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方便。
3.5.3 課后移動終端輔助教學。課后教師可利用云盤、微群、QQ群等應用將課中學習資料上傳,以便學生鞏固學習使用。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圈為學生答疑解惑。打破傳統(tǒng)只能查看課堂筆記和回憶的復習方式。利用移動終端復習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方便快捷的效果。
上述內(nèi)容是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信息技術程序設計教學的一些思考和總結(jié),信息技術瞬息萬變,《程序設計》是信息技術學科不斷變化的必修課程,教師要在不斷的變化中順應潮流,掌握好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策略,讓學生在7選3考試中如魚得水,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