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合玲
(江蘇省豐縣華山鎮華山初級中學 221700)
教師在執教化學課程知識之際,全面展現“發現教學法”的優勢及作用,本著“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按照初中化學教學標準和要求設計教學活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更多生動情境,令學生能夠跟隨教師腳步投入課堂學習過程,高效地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深層次探索化學知識,吸引學生高效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最終增強自身學習水平.
為了保障“發現教學法”能被靈活地應用在初中化學教學,并且發揮應有效果及價值,在教學前期就要求教師全面分析“發現教學法”,了解“發現教學法”特點以及應用要求,這樣才能為后期化學課堂上高效運用此種教學方法奠定基礎.此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初中化學教師在校學生講解化學原理及化學概念之際,并非直接將化學內容拋在學生面前,而是通過創設趣味化學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探究或者是深入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掌握化學原理和化學方法.在應用發現教學法時,教師指導學生探索相關知識,時刻以學生為主,令學生參加到認知過程.教師在整個教學時,發揮著關鍵引導作用,能夠指導學生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進而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相關步驟,通過客觀事物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發現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真正令學生在學習初中化學知識時,對該門學科產生好奇心,進而保持充足的熱情,強化學中學習動機,為學生后期深入學習化學提供有力支持.
化學學科歸屬于理科范疇,由于初中生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才能接觸這門學科,在正式學習化學前期,學生并未接觸過這門學科,通常會對一些化學內容產生較強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恰恰就是其有動力學好這門學科的先決條件,但由于初中生心性不定,難以長期維持一種興趣,所以就要求教師善于保持學生學習熱情,以促使學生能時刻持有濃厚熱情學習化學.一方面,應用“發現教學法”,能夠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由于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起初抱有較大的興趣,而且大多學生非常喜歡觀察化學現象以及操作化學實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很容易停留在觀察化學實驗現象這一方面.在發現教學法指引下,讓學生自覺學習化學知識,感受化學本質,可防止學生對理論性化學內容產生枯燥感以及抵觸感,持續維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及激情.此外,由于傳統化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思維被牢牢地禁錮著,僅能被動地接受著來自教師傳授的知識,導致學生化學思維方式越來越固化,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及個性思維.但是,在應用“發現教學法”后,則能持續探索相關內容,展現創新意識和能力.引用“發現教學法”后,學生時刻處于問題環境內,教師變身為“引路人”,帶領學生探究及解決化學學習的問題.這種狀態下,由于學生經常處于探究及發現問題的氛圍下,學生的發現意識以及能力會得到有效訓練,在探索發現實踐過程中創造學生多彩個性,培養學生意識及創新思維.另外,發現教學法的應用,還可以令學生深層次理解化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化學內容時,經常為學生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善于質疑他人的想法,教會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在學生敢于質疑,并將問題提出后,通過教師的悉心解答,即可令學生對這一問題以及相關知識點產生深刻記憶效果,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如果他們對化學知識不感興趣,則會從內心深處異常的抵觸化學內容.因此,就要求化學教師能夠真正激活學生的學科學習熱情.這時,教師就要善于挖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一些事物,通過觀察身邊的現象入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狀況,設計極具探究性的問題,進而強化學生化學學習針對性,令學生有效感受化學物質及化學現象,加強對化學學習的能動性和實效性.例如,在講解與“氧氣”有關的內容之際,教師就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通過生活事例以及生活經驗,引進化學知識,創設相關的化學問題.如,你們有沒有看到商場中的密封魚缸,里面是不是都有1根冒著氣泡的管子呀?這個管子有什么作用呢?為什么我們常喝的可樂和七喜都被稱之為汽水?書寫很關鍵的文檔之際,為什么要用黑色的碳素鋼筆呢?由于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能夠瞬間抓住學生注意力,并且吸引學生迫切地參加實驗探究活動,主動了解相關知識,積累化學學習經驗.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把握教學重點以及難點,懂得精準設置疑問,這樣才能收獲是半功倍的效果,令學生形成周密思維意識,充分了解化學知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科學素養,正確看待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間的聯系,并且嘗試將所學的化學內容應用在生活中.由此可見,“發現教學法”非常契合初中生好奇心較重的學習特點,通過“發現教學法”能夠有效活躍學生好奇心,令學生活躍參加化學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日后教學時,要注重設計生動的問題情境,提出高效的化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釋放化學學習潛力.
初中化學教學時,為了切實展現發現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創設問題情境,這樣便可以極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不可否認,由于初中生化學思維依舊處于起步階段,關于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模式并未成熟.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者.結合所創作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層次探究問題,為學生講解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且自主搜集相關資料,獨立參加實驗,或者與小組配合觀察實驗現象,進一步思索、歸納以及得出化學結論.在引導學生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將碎片化知識素材加以組織,結合已有知識,做出適當假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想象,研究化學因果關系,最終形成化學邏輯思維.
比如,在講解“身邊的化學物質”,指導學生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時,考慮到一些二氧化碳內容,教師在正式開始講課前,就應邀請學生在大腦中迅速思索自己所學習的氧氣知識,回想一下氧氣都有怎樣的物理性質,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并且派出一名代表總結發言.由教師為學生演示實驗,展示集氣瓶,集氣瓶內裝滿了二氧化碳氣體,鼓勵學生觀察,而且要進一步總結和二氧化碳相關的物理性質,令學生進一步了解與密度、溶解度以及顏色氣味相關的特點,為學生發放相關表格,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填寫表格內容,進一步加深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認知.接著,由教師向學生設問,在觀察集氣瓶后,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但是對于它的溶解以及密度,絕非用肉眼可以看出的,但是要使用哪種方法才能進一步驗證呢?繼續令小組帶著問題討論.在本次教學時,教師聯系了舊知識,創設與課堂知識有關的學習情景,吸引學生一步一步探索,進一步復習和氧氣有關的學習知識點.使用軟塑料瓶驗證方式,探索氣體能不能和水相溶.在軟塑料瓶內,裝上一種氣體,添加水,然后把瓶蓋擰緊,進行振蕩,觀察軟塑料瓶在振蕩后,能不能變癟,這樣便可以進一步推理瓶子中的氣體可不可以與水相溶.在實驗后,學生即可得出相關結論,意識到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通過這種發現教學方式,可以令學生掌握遷移化學知識的能力,在日后學習其他化學知識點時,也可以類比以及遷移.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教師教學化學以及學生學習化學時,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然而,不怕錯誤以及失敗,只怕學生少了探究化學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就要求教師時刻觀察學生學習態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允許學生出錯,為學生傳授正確的化學學習方式.比如,在應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一些學生將試管弄破了,而有些學生用排水法進行收集,但是卻并未看見氣泡.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以這些現象為基礎,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并且要怎樣改變這些問題,這樣即可令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敢于正視失敗.通過錯誤產生思維沖突,讓學生形成周密的思維意識以及批判性意識,在后期探究其他化學知識時更有“手段”,真正鍛煉反思能力,并且學會高效解決化學學習問題.
“發現教學法”主張化學教師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化學問題情境,進而令學生更有好奇心及興趣學習相關內容,不斷挖掘化學問題本質,獲得發展教學經驗.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通常是在教師引導下,參加化學研究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學生難免會沉迷于自我探究問題以及總結結論這一方面,并未精準表達化學知識,不知如何正確應用化學術語.在初中化學考試標準中,使用化學術語是重要考點,在教學之時,教師反復向學生強調,防止學生在后期探究化解知識以及化學考試中出現尷尬現象.比如,在講解制取氧氣相關內容時,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如何在操作過程中取適量高錳酸鉀固體,并將其放在試管內,要求學生在盛有高錳酸鉀固體的試劑瓶中,取出少量高錳酸鉀固體,再用手橫放試管,把藥勺放在試管的底部,再次樹立試管.一些學生在化學實驗時,很容易急功近利,追求快速解決問題,但是卻很容易忽略細小的錯誤,認為只要自己方案足夠精準,得出正確結論即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初中化學學習講究嚴謹性,化學學科以實驗教學為主,實驗教學內容占據重要地位,既要合理設計實驗,又要保障實驗現象以及實驗結論足夠精準.所以,化學教師在使用發現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識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又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以及探求化學內容的精神,全面關注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嚴謹性,培養學生嚴謹態度,令學生在發現教學過程中掌握更多學習化學的經驗.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化學教學時,通過使用發現教學法,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及要求,與相關標準非常契合,而且收效顯著,可以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帶來根本指導.在使用發現教學法教學后,足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發展學生想象力、探究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力,從而不斷提高化學學習成績,為后期扎實數學學習基本功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