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日
(福建省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 尤溪 365100)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對教育領域的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優化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突破教學重點以及難度較大的章節,將知識點數據模型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潮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教學信息化潮流,積極融合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保留下來的資料作為主要參考資料,用于展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積累,對地理信息進行總結。但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無法反映出地理學科的特征,學生學習興趣低,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通過信息技術和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機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地理信息,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地理知識,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充分理解地質環境、人文環境等內容。同時,讓學生發揮想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不同地區的環境、人文、氣候進行想象,從而展現地理學科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新課程體系的不斷升級,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改變。當前地理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傳統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將信息技術和初中地理教學有機融合可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落實新課程教學標準,完成教學目標,以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
將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相融合要經歷一定的過程,需要教師合理規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從課程教學目標出發,利用有效的教學措施優化教學活動,強化教學目標。教師在信息技術利用過程中要創新,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利用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反轉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新課標教學目標。
將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相融合要重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者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思考,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關注知識本身,而不是知識傳授的形式,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輔助,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以更加多元的教學形式展示學習內容,將晦澀的地理概念用音頻、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規律,拓展學生的思維。
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的融合是新時期的教學創新,通過授課方式、授課理念以及授課技巧的創新,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了解信息技術知識,從而強化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及其應用技術與時俱進。
在互聯網相對不健全的條件下,教師利用PPT 展示教學內容,相比傳統的板書教學,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地理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初級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初中地理教學需求,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課堂活躍性相對較差。因此,在新時期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單純地結合PPT 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加強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新穎的網絡教育平臺如教育部中小學網絡云課堂官方平臺,搜集更豐富、更適用的教學信息,服務初中地理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若在教學中只是依靠PPT,沒有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理解,不能全面地掌握所學內容,不利于整體教學水平提升。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必須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比較常見,學生理解較差,對學習興趣較低。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融合,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更加多元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一年級上冊《海陸的變遷》的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對海陸的變遷過程有一個更加具體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材,不再基于傳統的圖片展示,而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以珠穆朗瑪峰形成為例,用動畫軟件模擬海陸變遷的過程,制成動畫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理解,了解我國地理環境的變化,感受獨特的地理魅力,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互聯網的覆蓋范圍逐漸廣闊,各種數據內容不斷豐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搜索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的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對教學形成有效的補充,完善教案,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同時,在教學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讓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讓學習過程不再空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明確的了解,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二年級《地形和地勢》的學習中,由于學生所處空間、成長經歷以及想象力的局限,很難對我國不同地區的地形和地勢環境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VR 技術,利用虛擬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我國不同的地形地勢環境,從而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肯定印象深刻,可以更加了解地理知識的學科特點。如此,教師便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新奇性、多感知性、互動性以及探究性,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地理環境的特點,把地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更加喜歡地理學習。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地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分層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學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信息教學平臺,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向更高階的教學目標進步,從而實現教學層次的跨越,讓學生豐富地理知識儲備,建立整體協調發展的意識觀念。
例如,在初中一年級上冊《天氣和氣候》的學習中,教師根據對學生了解以及對學生的知識測試,將學生分成A、B、C 三個層次。A 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教材地理知識;B 層次的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利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C 層次學生在掌握、應用知識的同時,需要對知識進行拓展,了解人類活動對天氣和氣候相互之間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樹立“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教師將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平臺中下載學習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后,教師再將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部分進行強調,并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然后教師設置一些問題,檢測學生能否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讓學生闡述單元學習心得。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對單元學習主題進行深化,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地理認識觀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教學知識,由于學生缺少真實的體驗,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記憶牢固程度都會受到影響,無法對知識的深層含義進行探究。因此,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其中,通過親身體驗和經歷,理解地理知識含義,領悟其內在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水平,深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走進國家》這一章節的學習中,通過課程的學習向學生介紹了不同國家的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情況。在章節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深化教學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擇一個國家進行地理知識深化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制作視頻,并在課堂中展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初中地理教學的核心是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活動,其初心都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信息化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抓住課堂教學本質,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更加關注知識的本身,引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知識內容,而不是讓信息教學虛有其表,而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
例如,在《交通運輸業》教學中,課程內容向學生介紹了我國陸運、空運、海運等交通運輸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利用趣味化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但是,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更多地將關注重點放在趣味化的教學形式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引導者的作用,控制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時間和展示內容,在調節教學氛圍的同時,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點的展示上,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微課就是一種效果比較顯著的教學形式上,利用五到十分鐘左右的視頻引入新課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如此,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將重點放在知識本身,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
通過信息技術和初中地理教學的融合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但是不能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鞏固。雖然傳統教學課堂相對枯燥,但是學生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由此可見,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各有優劣。因此,對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明確應用信息教學是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只有真正地了解信息技術,才能樹立正確的教育發展觀念。其次,要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信息技術將初中地理教學的知識點具體化,并融合趣味性元素,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再次,學校要注重教師素養的提升,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從而激勵教師更加主動地接受信息化教學理念,加強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的融合,促進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和初中地理教學的融合既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又能滿足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資源,突出學生的核心位置,從而將信息技術和初中地理有機融合。同時,要提升初中地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以突出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