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清
(昆山高新區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江蘇 昆山 215300)
幼兒園飼養活動要注意很多事項,幼兒對于飼養活動的了解較少,很容易在飼養活動中出現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在飼養活動之前給幼兒講解相關的飼養知識與技巧,保護好幼兒的人身安全,也能更好地讓幼兒與小動物之間互動,增加幼兒的愛心。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可以有利于幼兒了解動物飼養的價值。如今,幼兒生長的環境不同于以往的幼兒。幼兒出生在高樓林立的小區中,每天面對的都是不同的鄰居,唯一能接觸到的小動物無非就是小貓和小狗,其他小動物很少有人飼養,也沒有地方進行飼養,所以,幼兒對于小動的飼養價值不是很理解,也不能夠明白小動物的生存條件與飼養方式。小動物與其他植物或者是物品不同,小動物屬于一個生命,與幼兒一樣,需要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需要吃飯、喝水、走路、排泄、睡覺等。并且小動物有一定的自我主觀意識,可以隨所處的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進行變化,這樣的小動物能夠更好地與幼兒產生共鳴。幼兒會比較喜歡飼養這些小動物,在飼養的過程中,幼兒會與這些小動物產生情感,也會有一定的情緒表達。因此,幼兒園開展飼養活動,能夠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動物飼養的價值,更好地與小動物做朋友,增加幼兒的耐心與愛心。在進行小動物的飼養過程中,也能養成幼兒獨立思考、獨立完后一件事情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增加幼兒的成長意識,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飼養技巧,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也有利于幼兒養成親近小動物的習慣。受我國國情的影響,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這樣幼兒與同齡人的溝通與交流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幼兒也沒有能夠一起生活的玩伴,這樣的成長環境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能夠讓小動物陪伴幼兒成長,幼兒長期與小動物待在一起,可以養成親近小動物的習慣,也能讓幼兒了解小動物的種類與生活習慣,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有利于幼兒對于大自然的探索。如今幼兒的生活環境與大自然的接觸時間太少,因此,很多幼兒對于大自然很好奇,但是對于大自然的害怕程度也比較高,不愿意親近大自然,也不能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要在幼兒階段就增加幼兒與大自然的共處時間,以飼養小動物為連接,讓幼兒了解大自然,喜歡大自然,并想要親近大自然,減少幼兒與電子產品接觸的時間,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強身健體,更多地進行大自然的探索,喜愛大自然。
幼兒園的飼養活動,在本質上就是通過幼兒對于小動物的飼養改變幼兒對于自然的錯誤看法。幼兒園的飼養活動不是單純地想要幼兒掌握飼養小動物的能力,而是通過幼兒親自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觀察小動物的行為邏輯,在幼兒更好地照顧小動物時,能在小動物身上獲得一些安慰與快樂。幼兒通過飼養小動物,能靜下心來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范圍,與小動物像朋友一樣相處,并在照顧小動物時能夠換位思考,多想想這樣的飼養方式小動物是否喜歡,也能增加幼兒對于責任的理解。幼兒通過照顧小動物、接觸小動物,感受一些情緒。比如,幼兒在飼養小動物時,會體會到快樂的情緒;小動物生病了,會體會到緊張難過的情緒等。幼兒對于這些情緒的處理,能夠幫助幼兒成長。
通過活動增加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互動,飼養小動物是幼兒園飼養活動的核心。幼兒在與小動物之間的互動中,能夠形成平輩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幼兒作為一個主體與小動物進行溝通,并且通過小動物的變化從中獲得滿足感。一些幼兒園為了防止小動物對于幼兒造成傷害,會把小動物關在籠子里,幼兒只能進行觀看。還有一些幼兒園,不讓幼兒過多接觸小動物,只讓專業的飼養員飼養小動物。這樣的飼養活動沒有辦法拉近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距離,只能疏遠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距離,幼兒會覺得小動物會傷害自己,不利于幼兒與小動物之間和諧共處,因此,要增加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互動。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實際上是要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幼兒從出生開始就一直由大人父母照顧,大人幫助幼兒穿衣、喝水、吃飯,這樣的形式會讓幼兒覺得父母的照顧是理所應當,不能體會父母照顧自己的辛苦,也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要通過幼兒對于小動物的飼養,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理解父母為幼兒成長付出的辛苦。幼兒在參加幼兒園的飼養活動時,一定要自己親自對小動物進行飼養,其中每一個步驟都要進行嘗試,也要不斷地學習小動物的飼養方式。幼兒園教師要忍讓幼兒剛開始飼養時的不正確行為,積極地鼓勵與引導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并且給予幼兒飼養技巧的正確示范,在幼兒進行小動物的飼養時,及時地給予意見,然后幫助幼兒進行飼養方式的改變,更好地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是在飼養環境的變化中完成幼兒對于小動物的了解。幼兒對于小動物的了解大多存在于動畫中,這些動畫為了增加可觀賞性,都會把小動物擬人化,因此,幼兒對于小動物的了解并不正確,所以,需要在現實的生活中,完成對于小動物的飼養,讓幼兒能更好地了解到正確的飼養與小動物的正確形態。小動物的種類不同,需要的生存環境也不同,在對小動物進行飼養時,要注意小動物的生存環境,努力搭建與小動物生存環境相似的地點,讓小動物能減少害怕的心理,不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并且正確的生存環境,也能增加小動物的存活率,使幼兒可以正常地觀察小動物的活動內容。
另外,由于幼兒園的活動范圍有限,在進行小動物飼養的挑選中,不要挑選太多的小動物。一方面,能給予小動物更好的生存環境,不至于太多的小動物擠在一處進行飼養;另一方面,也能讓幼兒更好地觀察小動物的行為方式,完成幼兒對于小動物的了解。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要以尊重小動物的生存為前提,為小動物構建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幫助小動物健康地成長,也能鍛煉幼兒的愛心與耐心,更好地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是需要幼兒全面進行參與。由于幼兒園飼養活動的資金有限,因此,飼養的小動物數量也有限,幼兒需要進行分工合作,幾個幼兒共同飼養同一個小動物,這樣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能夠養成幼兒飼養小動物、關愛生命的習慣。也會在合作飼養小動時,增加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幼兒之間需要針對飼養小動物的類型與生存環境彼此商量飼養的環節與每個幼兒負責的飼養環節。并在飼養一段時間小動物之后轉換幼兒的飼養內容與環節,讓幼兒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養成幼兒進行小動物的飼養習慣。
為了保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需要及時清理小動物的排泄物,并對小動物進行清潔處理,這些是比較困難的飼養技巧,一個小朋友無法獨立完成,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彼此配合,共同完成對于小動物排泄物的處理以及對于小動物的清潔。前期,由于幼兒對于小動物會產生一些恐懼的心理,幼兒教師要手把手教導幼兒應該如何飼養小動物,在幼兒可以熟練地飼養時小動物,幼兒教師就需要在一旁協助,整個飼養活動要以幼兒為主、幼兒教師為輔,讓幼兒更加真實地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另外,小動物與小動物之間存在一定的生物鏈,比如,小貓習慣吃小魚,小貓就在小魚的食物鏈頂端。要讓幼兒了解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明白小動物之間的食物鏈發展,也能更好地近距離觀察小動物的最好生存環境,尊重小動物的發展,掌握一些小動物的飼養習慣,增加幼兒對于小動物的見識,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生存方式。
幼兒園在進行飼養活動之前,要找到最適合幼兒飼養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要符合性格溫吞、攻擊力小、不傷害幼兒的特點,并且飼養的小動物體型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中,能讓幼兒更好地接近這些小動物,同時,也能喚醒幼兒對于小動物的喜愛,以便于幼兒接受飼養活動。其次,要挑選一些容易養活的小動物,因為幼兒的飼養能力不足,一些品種比較稀少、不容易養活的小動物會不便于幼兒的飼養。幼兒園所飼養的小動物也需要在幼兒的生活中出現過,比如,幼兒在一些動畫或者是小區中,見到過的一些小動物,能更多地引起幼兒對于小動物飼養活動的共鳴。此外,飼養活動是一個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一個活動,因此,幼兒飼養小動物的費用不會很多,在挑選時要考慮幼兒園的飼養成本,畢竟小動物的飲用水、食物和居住的地方布置都會花費一定的資金。在飼養小動物時,幼兒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喂養次數,不能這個幼兒喂養一遍,另一個幼兒又喂養一遍,這樣會增加小動物的胃部負擔,不利于小動物的存活。幼兒還要控制對于小動物喂養時的量,更加科學與健康地進行小動物的喂養。
另外,小動物的繁殖對象多種多樣,而且相互關聯,所以小動物的教育價值比較高。幼兒園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棲息地環境、喂養習慣和喂養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創造具有生物多樣性特征的繁殖環境;雖然不常見的動物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和興趣,但常見的動物更容易促進孩子的深度學習,因為這些動物容易接近和照顧,小動物的相關知識更容易獲得,而且孩子通常都有一些相關的經驗。許多幼兒園教師可能和幼兒有同樣的問題,比如,像孔雀這樣不尋常的動物對孩子來說更有趣,比普通動物有更多的探索空間嗎?它不是。幼兒教師說普通動物的探索空間不大,主要是因為普通動物的教育價值不夠或不準確,飼養活動過于結構化、表面化,沒有全面深入地引導幼兒參與飼養活動,導致幼兒發現問題的機會不足,難以自發地進行學習。例如,如果每天喂烏龜,觀察它非常明顯地生長,幼兒的興趣會逐漸消失,但如果引導幼兒觀察烏龜的外貌和習慣、稱重、探索烏龜的行為、龜殼的溫度和形成龜殼的形式等,這樣小朋友就不會覺得無聊。
構建真實的繁殖環境是指對動物棲息地進行布置,參照動物自然生存環境。設置環境要素的核心是模擬真實環境的生態功能,保護動物在更自然的生存和活動狀態下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的需求并沒有完全代表自然場景,它強調了養殖環境的生態功能。例如,幼兒園的鴨子區不需要看起來像一個養鴨場,但土地、水池、棚子等基本的環境元素是必要的,以保持鴨子的活動空間。真實的環境不僅可以為兒童提供觀察動物自然狀態的機會,還可以提供新的內容資源探索。如江蘇省蘇州市竹園路幼兒園的綠皇蚓繁殖地,這個半野生的環境吸引著野生環境中的其他種類的蚯蚓。因此,孩子們觀察到不同種類的蚯蚓相互纏繞,這為幼兒增加了一個新的話題。
營造幼兒園飼養活動的環境是幼兒園進行小動物飼養的基礎。首先,適當留出位置,所謂的位置不僅僅是裸露的地面,而是一個真實的有生命的自然環境。這里可能會有雜草叢生,可能黑暗和潮濕,可能會覆蓋著落葉,但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自然的環境。其次,喂養區域的整體規劃。種植區和自然游戲區,理想的生態環境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生態元素自然地存在其中,這啟發人們在規劃幼兒園戶外場地時要有整體布局和統籌考慮的意識。即使項目是分批開始的,在設計時也應該有一個大的藍圖。特別是在老幼兒園改造中,更要注意室外街區之間的功能協調,防止一些地方破損。種植區與自然游憩區應接近,甚至嵌套,在空間布局上融合,增強場地內動植物、人與環境的聯系。
養成幼兒飼養小動物的習慣、找到最適合幼兒飼養的小動物、營造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的環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園飼養活動的效率,達到幼兒園進行飼養活動的目的。本文還有不足之處,希望可以幫助幼兒園更好地進行飼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