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興,鄭東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寧波)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和浙江省教育廳《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方案》(浙教高教〔2015〕9號)等文件要求,為浙江省和華東地區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種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實現社會對本科職業教育的迫切需求,建立職業教育的全通道晉升體系,浙江省各高校在不斷推進職業本科教育的相關工作[1-2]。
建筑業是浙江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浙江省也是建筑強省。浙江省的寧波和金華地區等是久負盛名的“建筑之鄉”,浙江省建筑企業的項目遍布全國各地和海外市場,擁有特級企業80余家,其工程項目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近百次。并且浙江省民營企業非常發達,各類中等規模建筑類民營和私營企業的非常多,這些企業在建筑產業工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隨著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和從業人員人均年齡的不斷增長,浙江省建筑業也面臨著建筑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總量下降和自身素質急需提高等問題,生產一線急需補充掌握傳統和現代建造技術又能實現智慧管理的高素質建筑類產業工人和管理人員[3-4]。在此背景下,浙江省開始探索在建筑類高職高專等專業延長學習年限、聯合普通高校嘗試職業本科教育試點等工作,不斷形成浙江省富有特色的職業本科教育體系。接著浙江省允許轉設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等職業大學,全面開始建筑類職業本科教育。目前浙江省教育廳已經開始公辦高職獨立申本的相關工作,作為全國示范校和雙高校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也希望通過開設職業本科教育提升學校的發展。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早在2017年就開始嘗試與普通本科學院開展聯合職業本科試點教育,與寧波工程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科技學院開展了幾個專業的職業本科教育,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完成3年的學習,再在普通本科完成1年的學習。本文就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項目及其他高職本科項目實施提供借鑒。
職業本科雖然有了本科的后綴,但是人才培養還是以應用型技術人才為首選,將應用性所需的理論知識貫徹于整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本質還是應用本科的范疇。對于建筑類職業本科,應該能夠熟練地應用傳統和先進建造技能,掌握建筑類、力學類、工程類等應用理論知識,在工程實際中解決具體問題,并且對應用理論能夠進行歸納總結[5-6]。
建筑類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提升的是其理論運用能力,主要包括:二次深化設計能力、各類專項方案的初步設計、合同的簽署等。而傳統專科是完成例如包括圖紙識讀、測量放線、現場管理等相關工作。普通本科更強調理論、建筑和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和專線方案的設計等。并且職業本科對理論知識的應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職業本科中為了增加理論知識,例如在職教專科中力學類課程合并為一門“建筑基本構件的內力計算與設計”包含了普通本科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混凝土結構設計,但是在職業本科中,該課程將被分解為工程力學和混凝土結構設計兩門課,其中工程力學包含了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而混凝土結構設計將包含部分結構力學和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總學分和學時分別增加了一倍。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是首批國家示范校和國家雙高校建設單位,組建了包含建筑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智能制造等相關專業群。雖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并不是學校的雙高專業群,但是也在積極申報工程造價、建筑工程等相關高職本科專業。例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國家首批示范專業,也是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類里最大的一個專業。而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是浙江省優勢專業,也是學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兩個專業都已經開展了國際專業認證工作,在教學管理上有著很好的基礎。兩個專業的畢業生都達到了10屆以上,招生的分數在浙江省內各高校中也位列前茅。同時近年來,為了能夠完成職業本科課程體系的開展和實施,兩個專業都在大力引進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擁有博士學位的高學歷教師,目前已經能夠滿足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本科教育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為基礎搭建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在學校基礎課程如思想政治課程、體育軍訓類、形式與政策等,進一步增加數學類和計算機應用類。相對于普通本科,建筑類職業本科更加強調理論的應用性,因此必須保留數學類和計算機類課程,為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提供理論基礎[7-8]。特別是數學類課程,通過畢業學生的調查和訪談,我們發現數學類課程對于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相當重要。例如建筑類學生畢業后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通常是省級的二級建造師、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結構工程師等,在這些職業資格等級考試過程中,對于數學類課程非常重要。同時隨著“智能建造”概念和技術的提出,產生了很多新的技術崗位和工種,例如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設計員等,這些崗位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編程能力,因此在職業本科教育過程中必須保留計算機類課程。
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必須按照職業崗位工作任務梳理→崗位能力歸納總結→崗位能力培養途徑分析→崗位能力對應課程分析→相關課程開發→崗位能力再分析→改進課程內容等架構思路,必須立足建筑業應用本科的辦學理論,突出理論夠用、應用為主等指導思想,將工作任務能力需求和職業需求放在核心地位,開發基于能力培養的系統化課程。在課程內容設置中,必須體現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例如增加裝配式建筑構件的深化設計、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建造等先進技術和工藝。這些課程的開展和實施對于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目前學院已經組織了多次新專業和新方向的論證工作。全部專家都認為“智能建造”技術將改變建筑產業的發展方式,因此必須在課程體系中進行早布局。
在職業本科教育中,必須采用課證融通課程。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目前擁有建筑工程識圖、建筑裝配式構件制作與安裝、建筑信息模型等三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學院的這些考點和教學過程中,學院始終堅持將1+X課程內容融入專業教學,而不是專門針對1+X技能等級證書開設相關課程,從而真正實現書證銜接和融通。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與證書的考試相關,有些時候是大量課程與證書考試相關。取得證書的目的不在于證書本身,而是對于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認定。學院開展的1+X的證書試點工作不僅增加了學生技能證書獲得途徑,也對外不停地開展了相關的教學和社會培訓工作。國家職業本科教育對于所在專業的社會培訓服務能力和數量上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實施1+X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點工作對于學校大有裨益。
高職本科的培養將繼續依托“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建筑工程學院早在2018年11月就成立了“現代學徒制職教集團”,該職教集團囊括了科研、設計、施工、人力資源、咨詢等領域的近四十家企業,均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依托這個平臺,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不斷篩選出一批實力強、資源豐富、與專業匹配度較高的、并熱衷于職業教育的企業來試點“雙主體”育人機制。與寧波同和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寧波市新誠信造價管理有限公司等寧波市領軍和優質建筑企業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累計成立相關冠名班和訂單班近20個,受益學生近300余人。形成了崗位涵蓋較全面、單位性質各異的班級形式,滿足學生的不同目標崗位的需求。因為考慮到行業特色,為確保“學徒”的安全和授課的有效性,班級規模始終控制在8~15人。以各訂單班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學形式、教學時間,按照既定教學計劃,由企業老師和學校老師共同授課,采取教室與現場相結合的靈活授課方式。參與學生在近五年里獲得各類省級以上獎勵50余次,職業技能得到了長足發展,分院的高質量就業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聯合企業在黨建引領下的人才培養上也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現代學徒制開班的同時,學校也不斷邀請了高技能人才和各類勞動先進給學徒制班級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校企黨建共建,黨務共理,理論共享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聯合黨建活動,學生不僅在技能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在思想境界上也得到了極大提高。隨著職業本科教育試點的不斷推行,加強黨的領導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點。校企聯合黨建共建引領下的職業本科教育才是大有可為的地方。
筆者所在分院擁有央財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筑基本技能實訓基地,總投資550萬元,占地面積為2200平方,基地目前現有建筑基本技能實訓區、建筑模型展示區、主體結構實驗實訓室、建筑材料實驗實訓室、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室、力學實驗實訓室、建筑設計及電算化實訓室、建筑裝飾實訓室、建筑工程識圖高性能機房等10個實訓室,工位600個。該實訓基地集生產性實踐、模擬仿真功能模式為一體,實現了對外服務、職業技能鑒定、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企業員工繼續教育等多元化功能。這幾年隨著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院和考點的建設工作,實訓基地也得到了不斷地提升。該實訓基地完全可以滿足職業教育本科師生和社會開展相關培訓的需求。專業與浙江高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寧波同和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擁有企業的相關檢測設備。同時專業擁有液壓式萬能實驗機、彎曲疲勞實驗機、扭轉實驗機、組合式材料力學多功能實驗臺等教科研設備近420萬元,生均1.5萬元。為高職本科教育奠定了試驗基礎。
為了進一步增加職業本科教育的能力,建筑工程學院也在探索和普通本科聯合共用實驗室的工作。學院成立的“現代學徒制職教集團”的核心單位包括了寧波大學和寧波工程學院,寧波大學擁有一流的沖擊力學試驗設備,寧波工程學院在地震臺和房屋及材料檢測設備上也有著非常雄厚的基礎。同時寧波大學還擁有壓電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超級計算機中心等。目前建筑工程學院的相關學生在參加全國學科類競賽和職業技能大賽時,已經前往寧波工程學院開展結構設計大賽的設計工作和寧波大學計算機仿真工作。這一工作不僅為高職院校省下了部分的建設費用,也受到了普通本科院校的歡迎,提高了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率。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在職業本科申報中,對職業本科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分析。認為有別于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定位依然是應用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基于工作過程并緊密結合新技術新工藝,同時科學合理的軟硬件是申報的基礎。研究結果表明培養目標將主要提升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課程體系將全面增加技術理論性課程和職業融通性課程,硬件建設包括增加技術驗證性試驗的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