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鳳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主要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枯燥的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為了順應新課標的改革需要,教師應學會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工具,創新教學理念,為小學生創設豐富、有趣的語言學習環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簡筆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大膽、創新的嘗試。
簡筆畫屬于美術創作的一種方式,主要利用簡單的點、線、面等符號表現某一個物體、某一個人物或者某一件事情的經過。簡筆畫與其他美術創作形式相比,簡約直觀,概括性強,可以更好地反映描述對象的主要特點,有助于觀看者理解。將簡筆畫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順應了新課標教學改革的理念。
通過以往的調查不難發現,部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簡筆畫,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小學生親自創作簡筆畫。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讓英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習效率,積極轉變,端正英語學習態度(王嶸 2019)。
雖然小學英語教學內容較簡單,但是包含一些有關語法、句型應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簡筆畫,可以將教學難點化繁為簡,通過具體、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
自從素質教育實施以來,美育備受關注。簡筆畫本身屬于美術學科的一種藝術元素。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為了展現相關內容,會將一些英語知識點或者語言情境用簡筆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小學生為了能看懂這些畫面,需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在長期的觀察、分析、鑒賞中,英語美育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提升。
詞匯學習一直是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塊“絆腳石”。很多學生認為詞匯記憶枯燥乏味,且主要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詞匯,加之詞匯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直接,導致他們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大打折扣。相對其他詞匯教學方式,簡筆畫可以使詞匯知識變得直觀、形象,不僅富有趣味性,還便于學生記憶(陳維 2018)。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7 On the farm中出現的新詞匯都與農場中的動物有關,如cow、pig、chickens、duck等。教師在教學這些單詞時,可以一邊領讀,一邊用粉筆在黑板上簡單畫出相應的動物。以單詞pig為例,教師一邊拼讀,一邊畫出可愛的小豬。通過這種演示教學過程,小學生可以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對單詞pig有更深刻的印象,且更容易記住其含義。這種邊讀邊畫的教學形式新鮮、有趣,能有效調動小學生的課堂關注度和積極性。除了能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積極性外,簡筆畫在一些容易混淆的英語詞匯學習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又如,在教學 tall、short;fat、thin;long、short;big、small;walking、running 等單詞時,教師可以應用簡筆畫,將兩個對立面的英語單詞放在一起對比,造成視覺反差,從而加強他們對這些單詞的辨識能力。
簡筆畫的創作隨性自由,可以寥寥幾筆畫出任何作者心目中的一個人、一件物品或者一個場景。雖然簡筆畫呈現出的場景并不十分豐富,但是可以為學生創設不可多得的語言情境。句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概率非常高,其中一些簡單、常用的英語句型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然而很多學生覺得單一的句型練習較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在句型鞏固教學中嘗試應用簡筆畫創設與之對應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所創設的語言情境主動使用課堂中出現的句型進行問答練習。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 中出現的主要句型有“Where’s the bird?It’s under the table.It’s behind the door.”等。通過這些基本的詢問句型,可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方位介詞的用法。在句型講解演示結束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句型“Where’s...?It’s...”的用法,教師可以應用簡筆畫創設他們感興趣的語言情境。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只小貓,第一幅簡筆畫顯示小貓在箱子里,第二幅簡筆畫顯示小貓在箱子上,第三幅簡筆畫顯示小貓在箱子后,等等。在這個互動環節中,教師可以設定“搶答游戲”的模式,當完成某一幅簡筆畫后,讓學生使用“Where’s...?It’s...”句型搶答。以“小貓在箱子里”為例,學生可以回答:“Where is the cat?It’s in the box.”經過如此反復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輕松掌握“Where’s...?It’s...”這個基本句型的用法,還可以根據簡筆畫創設出的情境加深對方位介詞的理解和提升使用技巧。
語言組織和應用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后英語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口語的互動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實現將英語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的學習目的。簡筆畫的創作自由隨性,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靈活發揮。在英語口語對話練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簡筆畫創作一些帶有劇情興致的場景,如設計“看圖說話”的對話練習活動,或者利用簡筆畫組織生生或者師生之間開展對話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李慶華 2015)。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2 After school主要介紹了小學生放學之后的一些計劃,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學生放學后往往有自己的規劃。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放學后”這個主題,用簡筆畫描述一些學生放學后的活動,如play basketball、play table tennis、play games、watch TV、do homework、go to counseling classes等,并鼓勵他們以同桌為單位,根據自己看到的畫面簡單描述。在描述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畫面中的內容進行一問一答和角色扮演。以play basketball為例,兩名學生可以開展如下對話:
A:Hey,Li Gang,let’s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B:What day is it today?
A:Today is Tuesday.
B:Sorry,I have a Chinese class today.
除了看圖對話練習的語言交流方式外,教師還可以創作一組簡筆畫,鼓勵學生圍繞畫面內容展開討論。
又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2 Good habits的話題是“生活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簡筆畫創設一些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畫面,如“趴在桌子上寫作業、吃飯挑食、睡覺太晚”等,然后讓他們自由討論。以“吃飯挑食”為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認知自由發言:“If you eat only one thing often,your body will get sick easily.”“I didn’t like eggs before.Later,after knowing the benefits of eggs,I ate an egg every day.”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不同的看法,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進入小學高年級后,英語課本中會出現一些篇幅長、信息量大、涉及內容廣的閱讀文本,導致學生想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關鍵要素難度加大。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簡筆畫,將閱讀文本中出現的場景以簡筆畫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倪丹英 2009)。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主題是“自然環?!?。文章介紹了一些導致地球環境變差的因素,如垃圾污染、汽車尾氣、工廠排放廢氣等。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簡筆畫開展情景教學。以“工廠排放廢氣”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簡筆畫描繪出工廠排放廢氣后的一系列循環污染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工廠廢氣污染”的內容。另外,在一些標志性、指引性的閱讀文本的教學中,簡筆畫也可以充當“指引棒”,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又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Story time板塊中,在主人公提出“How do I get to bookstore?”的問題后,文章描繪了一幅去書店的路線圖,內容包含“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then walk on Moon Street,and you will see the bookstore.”等。鑒于小學生的方向感較差,容易產生理解誤差,教師可以一邊組織學生閱讀內容一邊結合閱讀文本以簡筆畫的方式描繪出形象、直觀的路線圖,降低閱讀理解難度。以go along this street為例,教師在黑板上先描繪出一些重要街道、建筑物等,然后在對應位置用箭頭作出標識。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簡筆畫更輕松地了解文章內容。利用簡筆畫開展情景教學不僅生動、活潑,而且能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簡筆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且對詞匯教學、句型教學、口語教學及閱讀教學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結合教學內容融入簡筆畫,加深學生對目標內容的理解,提升其學習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