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慶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20),并指出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可見,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不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學會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自信非常關鍵,也是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
長期以來,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將英語教學定義為基于英美文化知識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因此,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介紹英美文化,開展英美文化相關活動,忽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與融入。英語學科各類測試也相對更多地強調對國外文化的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占比極少?;谝陨蟽牲c,學生潛移默化地偏重對英美文化的學習與理解,忽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及用英語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力的提高。自《課程標準》頒布以來,教師在不斷學習中,對文化意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由于改變教學觀念需要時間,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充滿挑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將西方文化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如此一來,學生用英語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存在很大障礙,在有關我國文化的輸出中缺乏信心,也不利于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因此,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英語教學研究非常必要。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促進我國屹立于世界的重要力量。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高中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應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第二,有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文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進行文化對比、分析,幫助其學習中國文化知識的相關英語表達,有利于其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或交際失敗的情況發生。交際的雙方既具備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又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是彼此成功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嚴子寒、李海潮 2008)。第三,有利于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從而避免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提升文化鑒別能力,樹立文化自信。第四,有利于學生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可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究非常有必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本,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從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融入方面著手,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其樹立文化自信。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問等方式引起學生對文化的思考,鍛煉他們的英語思維,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通過中西文化對比幫助學生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沈月波 2020)。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課前一分鐘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詩句、諺語等,讓學生每天能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文本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點或切入點,并選擇合適的表達,激活學生已有中國文化知識的圖式,用英語表達,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導入課堂內容。例如,在講授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7 Unit 2 Project Chinese Acupuncture時,教師可呈現我國諺語“針灸拔罐,病去一半”,讓學生試著翻譯,以此導入本堂課的主題“中國的針灸”。又如,在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將“To rule a country with etiquette is like weighing with a balance,drawing a straight line with a rope and ink,and drawing a square and circle with rules.”呈現給學生,試著讓他們體會其含義,然后呈現該句的出處——《禮記·經解》,以及中文“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規矩之于方圓也”。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網絡資源如視頻、音頻等融入中國文化,如由Discovery出品的紀錄片China from above(《鳥瞰中國》),由 CCTV、BBC 聯合出品的 Wild China(《美麗中國》),以及由BBC出品的The story of China(《中國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英語教材中提到的文化知識,從大概念的角度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單元整體設計,探究主題意義。課前,教師需要充分、精心地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將中國文化很好地融入所講授的單元課程。因此,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非常有必要。只有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才能運用自身豐富的文化知識游刃有余地進行備課和教學,用中國文化調動學生課堂情緒、感染學生,讓他們從中學習文化知識,認識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促進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并幫助其樹立文化自信。教師要善于利用中西文化的對比讓學生學習外國文化知識,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同時學習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以新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 d customs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節日與風俗”,涉及的主要語篇有旅行日記、專題文章。整個單元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各國不同的風俗和文化,引領學生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堅定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在確定單元主題意義后,教師應整體設計單元教學活動,進行主題意義的探究。以本單元的Reading板塊Alex around the world為例,本板塊是兩則旅行日記,通過介紹印度婚禮和里約狂歡節,提升學生對異域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我國的傳統婚禮作為導入,在讓學生了解婚禮的一些英語表達的同時快速導入印度婚禮,并提問:“We know the how a Chinese wedding is going on.Then what about Indian wedding?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it?Any similarity or diffenrences with Chinese weddings?”,讓其思考我國和印度婚禮習俗方面的差異。第二篇游記亞歷克斯(Alex)親身感受了里約的狂歡節,教師可以詢問:“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carnivals?”學生的回答一般是否定的。教師追問:“Any similar festivals in China that are celebrated by many people outdoors?”“What do we usually do?”學生可能會提到我國傣族的潑水節等。在本堂課的作業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閱讀語篇進行讀后續寫:假如亞歷克斯旅行的下一站是中國,他會看到怎樣的風景,經歷怎樣的風俗或節日?請你結合本課游記的寫作方式進行續寫。這樣的作業既延續了當堂課所學,又讓學生遷移創新中國文化的相關表達,有利于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以上教學有助于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充分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會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時刻準備好“說好中國故事”。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還要重視在日常教學及課外活動中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覺性。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喜好,充分拓展教學資源,拓寬他們的文化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逐漸形成有效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并養成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習慣。高中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而教師可介紹一些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英文著作并推薦學生閱讀,如《英譯老子》《英譯易經》等,幫助其在閱讀中進一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表達。當然,讓學生收看各種英語新聞頻道、公開課、演講,沉浸在英語學習環境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英語水平,使其了解社會形勢、最新動態,更好地理解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文化自信,為更好地傳播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此外,通過各種活動營造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意識。學校課外興趣小組和英語社團活動的組織可以融入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和學習。例如,舉行主題為“我最愛的節日”的活動,讓學生從節日的慶祝日期、慶祝方式、意義、喜歡的原因各方面介紹自己喜歡的中國傳統佳節,并演講、合作完成節日海報,甚至用英語“做事”,如包餃子、包粽子。又如,組織一次主題為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的Talent show,形式可以是中國的古詩英文版朗誦、中國傳統故事演繹、中國近20年發展新聞播報等,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文化學習之旅,并在展示環節充分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此外,英語教研組可以組織學生嘗試翻譯古詩詞點綴校園文化長廊,或者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文化黑板報評比。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與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自主性,在潛移默化中感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逐步樹立文化自信。
《課程標準》的頒發明確了英語語言學習由原來的工具性特點轉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即除了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外,還要促進其在心智能力、情感態度、思想品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發展。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是英語學科的重要方面。在新課程、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除了講授高中英語語言知識外,還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融入。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西方文化及價值觀,而且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將英語語言知識與中國文化知識進行結合并找到契合點,在中外文化對比中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在課外各類英語活動中,營造“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其在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實現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