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欽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推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教師為了豐富自己的課堂絞盡腦汁,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隨著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正式落地,“雙減”后課該怎么上,作業怎么改,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保證教學質量,即減負不減質,提升和推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師素養,減輕學生負擔,不少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相關探討和改革,一線小學英語教師也一直在探究的道路上。“雙減”背景下為了使英語課堂高效地開展,教師就要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上開動腦筋,想辦法。下面結合實際教學中的一些案例,探索“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對策。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一堂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用心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游戲、調控教學策略、適時評價并激勵學生。因此,教師在備課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了解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深入解讀和科學設計教案,了解學情,明確課時三維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設計。
在設計外研版《新標準英語》五年級(下)Module 6 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 的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明確了本單元的語言功能是運用動詞的過去式談論旅游見聞,其學習任務句型是“I went there last year.Did you go with...?”。以《山東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為依據,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體現德育的“人文性”,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注重對其進行多元文化素養、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人文教育特性的培養。《指導綱要》倡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于是,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以“創設情境,激趣導題—呈現新知,引導探究—小組練習,合作交流—實踐應用,拓展延伸”為教學知識線,確立了“自由討論,激發旅游興趣—練習鞏固,深化文化認知—角色扮演,反思積淀智慧—合作體驗,增強愛國意識”的德育主線。在學生自由交談的基礎上,教師引出話題travel,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語言運用為目標,通過創設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強化對過去式的表達及運用,使其在參與體驗、合作探究的交流中,主動獲取新知識,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達到語言教學的目標和以德育人的目標。
“雙減”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教育部 2021),在學校主要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體驗、感悟,去創造、實踐、應用。”(教育部 2012)作業有課上作業和課后作業之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摒棄追求數量而不講質量的不妥做法,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更加注重作業的效度。教師可以嘗試分層設計作業,創新作業類型,自編適合學生特點的實踐性作業等,在日常教學中做到布置必做作業和彈性作業相結合,確保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做完且準確率高,“點、線、面”三者結合,從而實現作業的優化和提質,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
教師要根據每一模塊、每一單元、每一課時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的相應作業。根據“雙減”總體要求,教師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開展集體化教學和個別化輔導。在本課的課堂作業練習設計中,首先,教師通過自己用卡紙制作的單詞卡片講授新單詞,采用開火車讀、高低音讀、分小組讀等形式加強練習,并通過手勢語講授單詞parent,引導學生關愛父母,孝敬父母。教師示范,引導學生跟著做動作并大聲喊出:“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教師應全批全改學生的作業,并根據學科特點采取多元化的作業批改評價體系,使用“綠色”評語,對學生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其次,教師設計了分角色扮演朗讀活動,讓學生三人一組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對話練習,再選擇幾個小組到講臺前帶著相應的頭飾進行對話表演。最后,教師適時評價鼓勵,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揣摩文本內容。
如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達成既定教學目標是檢驗一堂課成功的關鍵。課堂是落實“雙減”的根據地。學校開展多輪聽評課活動,重點關注各學科新教師的“揚帆課”、骨干教師的“領航課”和風格教師的“航標課”。通過聽評課活動將“雙減”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切實推動課堂教學工作向縱深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由于英語課時少,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安排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各教學環節設計既要合理、科學,又要銜接恰當。在本堂課中,教師設計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同桌間互換角色朗讀,當小記者采訪同學去過哪里等活動,使他們進一步鞏固練習,確保其更好地掌握知識。
語言環境對一個人的英語學習起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不同,教師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有意識地進行了作業設計分類,對同一個點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通常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其中,必做題可選擇熟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編課文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類型去完成,利用課后時間把文本故事講給好朋友或者家人聽;選做題可根據文本內容采取多種形式,如制作型作業、實踐型作業、探究型作業、合作型作業等。在本堂課中,教師設計的是“制訂一個假期出游計劃并和好朋友運用所學句型交流分享”活動,鼓勵學生運用英語大膽交流。通過分層作業的設計,既照顧了全體學生,又使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還活躍了課堂氣氛,讓他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教學業務素養是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學無止境,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更要順勢而上。一要積極參與學校英語組的常規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組集體研討時間進行磨題、研題,開展“雙減”背景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索,交流日常教學中的驚喜與困惑,探討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二要積極參與線上線下省、市、區級各教育部門組織的小學英語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學習他人的教學長處,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技藝;三要積極參加教師亮課、優質課評選活動,在聽評課中同事間互相交流課的得與失,積極撰寫教學反思,不斷探索實踐,在合作學習和課例打磨中不斷成長,提升業務素養。
《指導綱要》指出:“倡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其慢慢形成文化概念。”(山東省教育廳2016)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是值得每位教師長期反思的話題。例如,在教學中圖片的展示、兒歌的導入、直觀教具的有效使用、動畫Flash 視頻的適時播放、教師的一言一行等都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關系。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掘教育素材,創設情境,運用圖片、歌謠、歌曲、自由交流等導入方式激趣導題,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盡快導入課題,讓他們融入探究新知的課堂教學。
在本堂課中,教師通過和學生進行自由談話了解他們去過的旅游景區,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本堂課一開始,教師播放了一首學生喜歡的歌曲Where did you go?,鼓勵他們邊打節拍邊跟唱。由采訪學生“周末去了哪里”導入,調動他們主動用英語思考并表達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從而順利引出課文話題。《指導綱要》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中外文化,鼓勵多采用角色扮演、童話配音、模仿英語原聲,逐步發展其國際理解和國際意識。”(山東省教育廳2016)本活動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他們在學會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談論自己的旅行,從而完成對文本知識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培養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教師要不斷錘煉、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肢體語言,還要善于運用聲調的變化,包括語音的高低、強弱、速度和停頓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高低聲讀、開火車讀都能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順利達成目標。
在本堂課中,由于教師讓學生提前準備了自己出游的照片,在當小記者采訪的環節他們積極運用所學句型描述自己的旅游經歷,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創作物品的活動,在調查表中設計空白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達和個性發揮的空間,為其展示思維的獨創性搭建平臺,使語言學習活動真正成為表達思維和交流情感的空間。
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此時此刻的表現,還要重視其未來的發展。因材施教,培優輔差,尤其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哪怕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比以前進步一點點,也要及時給予適當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時善于總結發現,因為正確評價會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教師的及時評價能使學生感受到尊重和關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鼓勵學習小組對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進行適當評價,這是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科學進行的重要手段。在課堂評價中,教師采取了多種獎勵形式,如評選“最美智慧星”“最佳表演獎”“最有創意獎”等,使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受到鼓勵,從而激發其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用贊賞性語言,如“Wonderful!”“Good job!”“You are great/good!”“Well done!”等,構建和諧英語課堂,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假如學生學習有進步,教師要抓住贊揚的機會,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枚小小的印章,也能給予他們莫大的信心和鼓勵。
隨著課后服務的開展,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在教室里參加課后服務,于是,在課后服務時間實施啟智潤心1+1 課后服務模式:第一個1 指作業輔導,為課后作業有問題的學生進行答疑,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第二個1 指多彩課程,以班級、年級、學校等為單位開設,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長開設多元化課程,構建起以答疑輔導、多彩英語課程為主的課后服務模式,如英語繪本、英語影視欣賞、英語書法比賽等趣味英語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習課程,有效提高其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其英語素養。
和諧、有愛的英語課堂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是他們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每一位英語教師的辛勤耕耘和用心探索,守好課堂這個“主陣地”,切實推動“雙減”政策走深、走實,提質增效,讓學生的笑臉成為校園永遠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