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云
英語是一種全球通用語言,其詞匯有類型多樣化、詞義復雜化、用法多變化等特征。詞匯學習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部分,非常關鍵。初中階段屬于英語教育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有大量的生詞,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引領他們有效學習詞匯,通過多元化方法打造精彩課堂,使其收獲更多學習樂趣。
雖然初中英語教材中的生詞較多,但是大多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關聯,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相應的實物或道具。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須認識到詞匯的這一特征,有效利用實物道具帶領學生學習詞匯,讓他們直觀地認識詞匯。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實物素材,并將其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利用直觀的資源輔助學習英語詞匯,從而提升英語課堂的精彩程度(侯麗娟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2 Let’s play sports!的核心話題是“運動”,其詞匯以體育項目為主,教師事先準備好相應的體育器材當作課堂教學中的道具,輔助詞匯教學的順利實施。在課堂上,教師先拿出一個網球向學生提問:“Do you know what this is?”學生回答:“網球?!苯處熥穯枺骸癢hat is this in English?”帶領學生學習 tennis,并教授讀音和含義。接著,教師拿出排球、乒乓球等實物,教授volleyball、table tennis等詞匯,帶領學生在直觀的素材中學習新詞匯,使其形成深刻記憶,掌握得更加牢固。之后,教師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示部分詞匯,如 walking(散步,步行)、go swimming(去游泳)、match(比賽)等,將詞匯具體呈現出來,轉變以往的詞匯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為英語課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吸引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新詞匯,使其學習效果更佳。
當前,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已是一種常規方法。加之多媒體設備日益齊全,為常規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與條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通過運用多元化方法打造精彩課堂,自然要用到現代教育手段。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將文字性、靜態化的詞匯以圖片、視頻、動畫或音頻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習得詞匯,改善學習效果(劉文芳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主要涉及一些有關食物和生活方式的詞匯,其中食物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較常見,但教師很難將食物帶到課堂。因此,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提前采取實物拍攝與網絡渠道相結合的方式,將食物類詞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如hamburger(漢堡包)、lemon(檸檬)、watermelon(西瓜)、chocolate(巧克力)、beef(牛肉)、carrot(胡蘿卜)、pork(豬肉)、sweet(糖果)、meat(豬、牛、羊等的肉)、snack(零食)、pear(梨)、sugar(糖)、cola(可樂)、bean(豆)等,并搭配漢語和語音制成精美的微視頻。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微視頻并提問:“What is this in English?”提示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食物的漢語名稱,再播放音頻,使其在直觀資源輔助下掌握詞匯的含義,并學習讀音,提高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英語并非我國學生的母語,沒有適宜的語言學習環境,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高,影響詞匯學習質量與效果。初中生對各種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感知能力較強,教師須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與思維水平等,優化詞匯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構建良好的詞匯學習場景,巧妙使用身邊的素材,或者學生比較熟悉的資源創建精彩課堂,輔助他們高效理解詞匯的含義(王華文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8 Fashion主要涉及有關衣服方面的詞匯,還涉及顏色、材質等,教師就地取材,結合學生所穿的衣服設計教學,構建真實的詞匯教學場景。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采取相互問答的方式學習新詞匯,并給予問題提示:“What are you wearing?What color is it?What material is it made of?”使其圍繞所穿衣服的名稱、顏色和材質學習詞匯,包括blouse(女子短上衣,襯衫)、tie(領帶)、trainer(運動鞋)、scarf(圍巾)、jeans(牛仔褲)、boot(靴子)、glove(手套)、jacket(夾克衫)、hat(帽子);purple(紫色的)、grey(灰色的)、cotton(棉)、silk(絲綢)、wool(羊毛)、leather(皮革)等。這樣把學生代入熟悉場景,將所學詞匯同身邊的物品相對照,既能調動他們學習詞匯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使其更好地理解與記憶。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文本通常涵蓋大量的生詞,要想幫助學生學習詞匯,教師應抓住閱讀教學的良機,指導他們在語境中學習詞匯,使其更好地認識、理解、記憶與掌握詞匯。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閱讀文本中的生詞挑選出來,基于語境理論帶領學生根據課文中的語境猜測與推斷詞匯的含義,使其體會語境學習法的妙用,鍛煉其詞匯學習能力(龐博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Let’s celebrate!的中心話題是“慶祝節日”,Reading板塊的課文是Halloween,主要介紹有關圣誕節的風俗習慣與慶祝方式,大部分詞匯與節日文化有關,有著特殊的語境,初中生學習起來頗有難度,極易遇到障礙。在課堂上,教師結合閱讀文本中的特定語境設計詞匯教學,如在“Sometimes we paint our faces.”中paint是生詞,要求學生翻譯這句話中的其他內容,即“有時我們往臉上怎么樣”,提示他們結合上下文語境及萬圣節習俗展開猜測與判斷,知道其含義為“用顏料涂抹臉”,也就是“用顏料涂”的意思。之后,教師運用語境理論指導學生學習其他詞匯,如 mask(面具)、lantern(燈籠)、inside(在里面)、knock(敲門)、shout(大聲說)、trick(詭計)、special(特殊的)等,鍛煉他們的詞匯學習能力。
記憶英語詞匯其實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情,不過在大多數學生看來它是一個十分痛苦的學習過程。他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心理,是因為所使用的記憶方法不僅陳舊落后,還缺少趣味。對此,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分析某一單元的詞匯,使其著重分析詞匯的構成特征與規律,師生共同探索一系列簡單、有效的記憶方法,從而強化詞匯記憶效果(張麗萍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中心話題是“問路”,所學詞匯大部分與問路、指路有關,且部分詞匯有一定的聯系和規律。例如,在講授east(東,東方)、west(西,西方)這兩個單詞時,教師帶領學生認真分析它們的構成——都以“-st”結尾,告知他們可以這樣記憶,因為在26個英文字母中,e在w的前面(太陽東升西落),所以east是“東方”的意思,而west則是“西方”的含義。又如,在講授單詞everybody時,教師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其中every有“每一個”的含義,body有“身體”的意思,將兩個部分結合起來就是“每人、人人”的意思。再如,在講授單詞remember時,教師讓學生結合單詞中e和m的位置有規律地記憶,或者讓他們自主發現詞匯中的其他規律創新記憶方法,使其記憶效果更佳,慢慢積累更多詞匯。
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應用一般指口語表達與書面寫作兩個方面。由于詞匯屬于英語語言的范疇,教師在詞匯教學中除了要指導學生記憶詞匯的音、形、義外,還要關注他們的應用能力,使其學會使用詞匯進行口語交際和書面寫作。為此,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環節,教師應緊扣所授詞匯精心設計語言實踐活動,引領學生采用新學詞匯進行口語交流或書面寫作,鍛煉他們的詞匯應用能力,發展其語用能力(王蘭霞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7 Shopping圍繞“購物”展開,詞匯大部分與購物有關,如 shopping、mall、money、bookshop、gift、shopkeeper、just a minute、take a look、cost、cheap、pretty、T-shirt、most、pair、try on、fit、expensive、price、large 等,短語與句型也與購物存在聯系,主要是詢問價格與數量及提供幫助。當講授完這些基礎知識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論有關在商店購物的情況,使其運用所學知識設計關于購物的對話,讓他們分角色表演出來。內容如下:
A:Can I help you?
B:Yes,I want a hat!
A:What color do you like?
B:Red.
A:Ok,how about this one?
B:Oh,it’s too small!
A:Sorry,try this one.
B:Yes,I pay for this one!How much is it?
A:25 yuan.
B:Here is the money.
A:Thank you!
如此,教師為學生提供運用新學詞匯的機會,使其自由設計購物類對話,切實體會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有效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活動中,面對詞匯難學、難記的困境,教師應給予學生關注與高度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詞匯教學方法,將復雜、枯燥的詞匯學習變成一件簡單、有趣的事情,讓他們在精彩的課堂上學習詞匯,幫助他們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