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珊珊
作業是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之間的銜接點,通過作業完成的質量可以檢測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一直以來,作業設計都備受教師關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雙減”政策的落地,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發現目前的作業內容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作業的完成效率和質量。因此,為了真正發揮英語作業在提升學業成績、激發學習興趣、鍛煉英語各項能力方面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在原本作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出更符合學生興趣和發展需要的英語作業內容和形式,以滿足他們的英語學習需求。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針對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展開深入探究。
教學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外的學習和生活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可以通過高質量的作業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然而,通過分析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業設計,發現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作業模式單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離不開背、抄、讀、聽、練,小學生長期沉浸在單詞、聽力、課文、題海的單一化作業內容中,對原本就不感興趣的英語學科產生更大的抵觸情緒。很多小學生面對英語作業應付了事,或者草草完成,根本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學習效果(蔡素惠2021)。
第二,作業形式單調。小學生喜歡感性、豐富、有趣的事物,對作業也有同樣的心理期待。學生只有對作業感興趣,才會愿意主動完成。目前,小學英語作業形式程序化,教師在安排時主要呈現出讀背課文單詞、寫小作文、聽錄音、完成練習冊習題等形式,毫無新意。
第三,作業設計重數量而不重質量。在很多英語教師心目中,英語學科只有多讀、多練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因此,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往往采用“題海”戰術,或者布置大量的讀寫作業。這種作業設計背離了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理念。“雙減”政策實施后,在作業設計方面更強調質量,企圖依靠數量取勝的作業設計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作出調整。
英語作業的完成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對作業內容和形式感興趣,才會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完成作業。英語作業應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喜好,增加一些生活化、場景化、游戲化的作業形式,從而有效提高其完成作業的主動性(朱琳 2020)。
之前的英語作業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寫作業,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和困惑。優化后的英語作業設計應立足學生個體的英語學習基礎,在探究其英語學習現狀的前提下設計各種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不足,通過對應的英語作業練習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質量。
新課程改革后,針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全新教育要求,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在英語應用方面的各種能力。通過優化設計的小學英語作業迎合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要求,依據不同課時的教學目標展開設計,并融入信息技術等現代化作業互動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線上作業的形式展開英語學習的各種互動活動。學生可以在模擬化場景和游戲中進行各種形式的英語技能練習,并通過各種練習提高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應用技能(范舒 2020)。
游戲教學法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互動方式,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為了提高學生參與作業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將作業形式游戲化,讓他們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劉金花2020)。
例如,在講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5 Look at me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主要句型“Look at my T-shirt.It’s great.”等,教師創設“換裝游戲”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廢舊紙張制作不同的服飾,如襯衫、上衣、毛衣、褲子、裙子等。然后,按學號邀請學生走上講臺模仿課本中的對話進行互動。例如,講臺上的學生拿出一件紅色的上衣,說:“Look at my red coat.”其余學生回復“It’s great.”或者“It’s nice.”等。接著班級中其他學生走上講臺,根據自己制作的服飾給出對應的交流內容。通過“換裝游戲”作業,學生能在游戲互動中鞏固重要句型。
除了以上游戲作業形式,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掌握情況,設計情境類型的作業,通過具體、形象的情境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效果。在作業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互動的方式。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方位介詞 on、under、behind、in 的使用方法,并使用“It’s...”描寫某件東西的具體位置。在課后作業優化設計中,教師讓學生制作一些動物的頭飾,如貓、猴子、鳥等,以及一些場景道具,如空的紙箱子、模擬的大樹等,并組織他們開展情景表演活動。負責表演的學生戴上某種動物的頭飾,與其他學生互動。在表演過程中,講臺上的學生結合本堂課中出現的 on、under、behind、in等方位介詞進行表演,引導其他學生回答。這種角色表演形式的英語作業設計能激活學習氣氛,使整個班級的學生都躍躍欲試。
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日常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除了要布置基礎理論化練習的內容,還要注意作業與生活的銜接,安排學生說、讀、寫的作業形式,通過讓他們在生活中使用英語,加深其對英語的理解,實現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吳金花 2020)。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5 Our new home主要圍繞房間布置展開,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布置作文題目My home,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寫作手法介紹自己家的陳設,可以是臥室、客廳、廚房、書房等各種空間。有的學生以自己的臥室為例,這樣寫道:“This is my home.In my room,we have a bed,a picture on the wall and a desk with a lamp on it.”有的學生寫作的內容比較廣泛,以整個家的格局為例:“This is my home.There are four rooms in my family.We have a big TV in the living room and a clean kitchen...”在寫作練習中,每一個學生家中的陳設、裝飾風格都不一樣,他們的習作內容在保持基本框架“This is my room.We have _____in my room.”的基本寫作格式中作出改變。在完成寫作訓練后,教師布置“讀背作文”的作業,鼓勵學生將寫作內容繪制成一幅畫,并將寫作內容背誦下來,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開展“看圖介紹”的口語表達活動。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學生的繪畫作業,邀請他們邊看圖邊介紹自己的房間布局。通過讀、寫、畫、背結合的作業設計形式,學生有較大的自我發揮空間,不僅畫出自己房間的格局,還用學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房間陳設,有效提升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再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2 After school與學生的課余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中設計生活情境的模擬表演作業: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先交流自己課余的活動安排,然后設計對話內容。以某小組課后安排為例,進行如下對話練習:
A:Hi,Li Lei,let’s go and play football.
B:What day is it today?
A:Today is Monday.
B:Sorry,I’m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today.
將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與課堂內容融合在一起設計英語作業,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課后的安排進行回答。這樣的作業練習方式使學生既復習、鞏固了基本句型,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新時期的英語教學要關注培養學生對英語技能的使用效果,真正讓他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活場景中。因此,在英語作業有效設計中,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目標、應用技能等設計作業內容,同時保證作業設計的開放性,便于學生開展各種英語實踐練習(劉小安 2019)。
例如,在講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4 My family后,教師布置如下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回家后找出一張全家福照片,然后帶著這張照片分別找家庭成員,使用句型“This is ____.He is my father.”進行實踐練習。這種將課堂所學內容和句型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作業形式打破了傳統英語作業單一的讀背模式,真正讓學生學會使用這些句型進行互動、溝通。
再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7 How much?的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設計了開放性作業,鼓勵學生到便利店、水果店、超市等場所使用課本中的問句進行互動、交流。針對某些店員不會使用英語的情況,可以做好翻譯,通過實踐調查獲取物品的售賣價格。以水果店為例,學生可以這樣詢問:“How much are these bananas?”如果店員能聽懂,學生就要記錄好水果價格;如果店員聽不懂,學生就要做好翻譯,然后記錄結果。第二天,要求學生上交實踐性作業。以水果店的問答為例,可以得到如下語句記錄內容:
A:Good afternoon.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
B:Good afternoon.These apples are eight yuan.
A:They look good.I want some.Here’s the money.
B:Here you are.Thank you.
學生可能在完成作業的環節沒辦法得到店員的詳細回復,但是可以結合當時的實踐場景將彼此之間的對話補充完整,形成一整套對話模式。通過這種帶有任務的實踐性作業,學生可以提升英語學習方面的成就感,并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加深對英語基礎詞匯、句型、語法的理解。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和“雙減”政策的落地,小學英語作業從內容、形式等方面都要靈活調整。基于傳統英語作業模式過于單一、枯燥、脫離實際的現狀,在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巧妙地將課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設計到作業內容中,通過豐富多彩的互動作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在各種實踐性英語作業中鍛煉和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