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遵循“以生為本”原則,在課堂中,教師擔任引導者角色,根據課程主題為學生布置各種類型的探究任務,讓其依托教材內容展開小組合作,在團隊中相互幫助,有效提高他們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距離,讓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幫助他們成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劉俊輝 2014)。
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問題是核心要素,教師須根據課程主題設計多元分層問題情境,進一步激活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感悟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任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給出的答案,忽略他們的思考與理解過程,不僅不利于激發其英語潛能,還會讓合作教學陷入形式主義誤區。為了避免此種現象再次出現,教師須認真分析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化表現,設計具有趣味性和層次性的探究問題。一方面凸顯課程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深入探究,攻克知識難點;另一方面彰顯問題任務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細化問題,讓其在小組中展開自主交流,進一步強化他們對英語知識的認知體驗(王正己、劉建民 2020)。
通過分析以往的教學實踐,設置多元化的問題任務和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7 Reading時,要求學生學會在商店買東西時與店員交流。本課的重難點之一是詢問價格的句型“How much does it cost?It costs...How much is it?It is...”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根據課文主題創設問題情境,結合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讓學生在不同的商店(如書店、服裝店、花店、禮品店等)購物,在小組內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顧客、店員、顧客的同伴等),展開對話交流。
A: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B:I’d like to buy.../I want...
A:Just a minute.Here are...Take a look.
B:How much does it cost?/How much is it?/What’s the price of...
A:It costs.../It is.../The price of...is....
A:Fine.I’ll take it.
B:Ok.Here is the change.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在一旁引導,以增強其認知感悟。此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激情,教師鼓勵他們在交流中引入自己的生活經歷,豐富探究內容。
又如,在教授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時,教師給出一張“藏寶圖”,為學生創設“如何找到寶藏”的問題情境。讓他們兩人或四人一組進行合作探究。例如:組內一名學生發出指令,其余組員在藏寶圖上根據指令畫出路線,看誰最先找到寶藏。或者事先標出藏寶地點,讓組員說出如何到達藏寶地點。
初中生正處于十分敏感的青春期,其主要特點是喜愛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及抽象思維活躍等。從現代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初中生的思維結構正朝獨立性方向發展,在不斷豐富生活閱歷與知識內涵的同時,思維結構中的理性比例不斷增加,進而逐步打破形象思維的局限。因此,教師應從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出發,積極創新合作探究方法,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采用限時講授方式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入多項合作教學模式時要把握好教學實際,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展開面對面交流,以此了解他們對小組分配與合作模式所產生的想法和意見。在課堂中,教師要合理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碰撞,讓他們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發展語言應用能力(丁薇、王小曼,等 2016)。
例如,在導入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5 Amazing things時,絕大多數學生對神秘的話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為此,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電影《E.T.外星人》中的經典片段,提醒學生認真觀看,利用影視作品渲染課堂氣氛,將其對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當觀影完成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Do you think there are UFOs in the real life?What do aliens look like?”隨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教師將這一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查閱網絡、書籍等相關資料支撐自己的觀點,并與其他小組成員合作制作PPT,在下一堂課展示。
在傳統英語課堂中,很多教師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選擇在課堂中安排密集的知識要點,使學生全程處于被動狀態。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對實踐探究環節給予應有的重視,但在探究主題與任務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形式過于單一,探究主題缺乏方向性。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不知所措,甚至會打著探究的幌子討論與課題無關的內容。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必須有明確的探究主題,教師要全程參與,對學生的合作交流給予點撥和指導,讓他們明確小組合作的價值,從而參與有計劃、有目標的合作學習活動,進而高效率完成小組探究任務。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Let’s celebrate時,由于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單元內容,并具備一定的節日意識,因此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與節日有關的視頻片段,讓其重點理解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等。在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氛圍后,教師提出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節日主題列舉節日時間、風俗習慣、美食及慶典方式等。為了豐富探究形式,教師讓學 生 用 presentation、daily report、sing and dance、guessing game等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合作探究教學要充分發揮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優勢,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建立合作小組。除了新授課,在習題講評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給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講題,組內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相互補充。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組合,不局限于座位相近的學生,讓其隨意走動進行交流。
除去上文所提及的三點應用措施外,教師還要著重關注課堂評價活動,充分發揮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價值。例如,在完成某一單元的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開展情況展開教學評價,具體評價步驟分為以下兩點: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的表現展開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內成員是否和諧共處、是否相互幫助、是否協調分工、最終的合作探究成果如何及自身的表現是否有進步空間等。為了保證學生評價結果的真實性,教師應引導他們在小組范圍內展開相互交流,列舉出對方在合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點和缺點,并給出建議。其次,教師要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生展開單獨評價。初中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尤其是教師的重視。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比較迷茫,想要得知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為此,教師須細心觀察每一名學生在小組中的動態化表現,對于能夠積極合作并幫助別人的學生給予表揚,而對于性格比較內向且不愿意主動與他人合作的學生,則要通過私下交流委婉提醒,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使其在日后更加主動地參與合作活動(陶白金 2017)。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須積極改進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久而久之,會讓他們錯誤地認為學習的目的是拿高分。通過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教師在平時應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等,幫助他們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了解西方文化,進一步擴大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