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文
課外作業指課堂以外的作業,是課內作業的延伸,更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幫助他們進一步分析與掌握相關技能、技巧。在設計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時,教師須根據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制訂對策,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
抄、背、練、聽是小學英語作業的基本“元素”,不少教師設計課外作業時有較大隨意性,通常要求學生記憶、背誦或抄寫重點詞匯。除此之外,教師大多根據配套資料設計課外作業,不加選擇,缺乏新意,難以真正發揮課外作業的作用。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低效化受多個因素影響,除小學生的主觀原因外,作業的單一性與隨意性是關鍵原因。小學生思維簡單、喜惡直接,對缺乏趣味性的英語課外作業不感興趣,態度消極。
在小學英語課外作業設計方面,往往以傳統的抄寫、背誦為主,這樣雖然有利于記憶的加強和知識的鞏固,但是語言的交際性被忽視,導致學生機械背誦,長此以往,極易出現“啞巴英語”的現象。
在小學英語課外作業中,除設計方面存在問題外,批改問題同樣不容樂觀。一方面,反饋時間較長,原因在于大部分小學的英語教師數量較少,通常一人負責多個班級,教學任務繁重,作業批改比較慢,給予學生反饋的時間較久,以至于解決問題時他們已經忘了具體問題;另一方面,作業反饋信息較少,大多數教師給予簡單的優、良、中、差或對、錯評價,導致學生無法正確、深刻地認識自己的作業,從而影響課外作業的價值(李雅芬 2021)。
在小學英語課外作業設計中,教師須擺脫傳統作業的局限性,融入一些朗讀作業,提供給學生更多開口講英語的機會,使其慢慢走出“啞巴英語”的困境,培養他們的英語語感(劉召春 2021)。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學習初步理解一般過去時用于描述過去發生的事,并讓其借助提示完整地復述故事。之后,設計課外朗讀作業,要求學生正確朗讀課本中Story time和Fun time板塊,熟練地讀出文中動詞的過去式,且發音準確,并在朗讀過程中錄音,以音頻形式發送至微信群。另外,教師要求學生朗讀一些簡單的英文童話故事,如The Ugly Ducking、The Little Mermaid、Little Red-Cap 等,擴大他們的朗讀范圍,進一步培養其英語語感。在學生朗讀英語童話故事時,家長幫忙將朗讀內容錄制下來,以音頻形式發送至事先建好的班級微信群。教師及時傾聽學生的朗讀作業,一旦發現讀音不準,就指出來,幫助其糾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傳統作業形式單一且內容枯燥,很難激起學生做作業的興趣,甚至使他們對課外作業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不利于其鞏固課內知識和習得英語技能。小學生受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與思維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均是如此。為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巧妙設計一些趣味性課外作業,促使學生在完成課外作業時感受快樂(何賢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主要話題是描述公園中的事物,教師圍繞“在公園里畫畫”這一話題制訂整體教學方案,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感知、交流看到的事物及會做的事情,使其在練習與交流中自主掌握和接受語篇內容,讓他們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之后,在課外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公園、野外或者小區等地方,結合具體實物畫一幅簡筆畫,用英語標出看到的景物,如 tree、flower、river、hill、bird、house 等,若遇到不會的單詞,可向家長尋求幫助,或者以漢字標出,并用“I can see...”句型描述,提升課外作業的趣味性,讓他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樂趣。如此,教師把英語作業由傳統的單一的書寫轉變為與繪畫有機結合,提升了作業的吸引力與趣味性,能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自主完成作業,增強他們的記憶效果與加深他們的理解程度。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有典型的工具性特征,可用于交際、對話等。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重點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讓他們學會運用英語交談和互動。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應根據課本知識及學生的英語基礎,設計一系列實踐性作業,引領他們把所學英語知識與技能運用相結合,鍛煉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劉文俊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3 Asking the way主要談論如何問路,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地點類詞匯,以及問路和指路句型。教師帶領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感知與掌握,使其能夠比較流暢地朗讀文中的對話,熟練地運用本單元所學詞、句在不同情境中問路與指路。對于課外作業的設計,教師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問路者與指路者模擬對話進行實踐活動。比如:
A: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zoo?
B:You can take a No.5 bus.
A:Yes,but I ride a bike.
B:Oh,then you can go down this street,turn right at the third crossroad,then take the first left.Keep straight on until you see a road sign that says“zoo”,and then you follow the sign.It will direct you to the zoo.
A:Thank you very much.
B:You’re welcome!
這樣,教師把小學英語課外作業形式由傳統的書面形式轉變為口語表達與角色扮演形式,一方面鍛煉學生整合與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其更為輕松地完成作業。
在小學階段,英語教材中講述的內容大多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要想提升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充分考慮所授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銜接點,圍繞單元主題合理設計與之對應的生活化課外作業,要求學生描述一些生活化現象,或者簡單介紹生活中的見聞等,吸引他們主動完成課外作業(錢晶晶 2020)。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7 At weekends談論的主要話題是“周末活動”。教師結合四年級(下)Unit 2 After school和五年級(上)Unit 4 Hobbies綜合呈現語言知識,與學生一起復習關于課外活動和業余愛好的詞匯。教師設計課外作業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其結合真實情況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動,并運用本單元所學句型及頻率副詞進行討論,同時注意always、usually、often和sometimes等頻率副詞的區別及正確用法。比如:
I always have a busy and colourful weekend.On Saturday,I often do my homework.Then,I read some comic books or story books.After lunch,I often clean my room and wash my clothes.Sometimes,I will draw some pictures when I finish cleaning and washing.After dinner,I often go out to play badminton with my friends.In the evening,I often watch TV with my parents or play computer games by myself.After that,I am going to wash my face and feet.At last,I go to bed.On Sunday morning,I have to go to English training school to study English.In the afternoon,I often go to bookstore to buy some books.
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作業,不僅可以拉近英語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還能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知識描述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機會,使其切實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實用性,繼而提高其英語語用水平。
針對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教師不僅要關注作業形式與內容,還要重視作業的評價環節,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情況,遇到問題時要明確指出來,使其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后續作業中有針對性地改進與糾正,從而不斷提升其英語水平與綜合能力。同時,在課外作業評價環節,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其客觀、公正的評價,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讓他們真正認清自己(胡小雙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話題是“中國傳統節日”,教師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信息,包括日期、食物、慶祝方式和風俗習慣等,為課外作業作準備。本單元的兩個重點句型的時態是一般現在時,分別用來表達節日的日期,以及描述人們在不同節日的常見活動和慶祝方式。在課外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為該節日制作英語“名片”,呈現節日的名稱、日期與風俗習慣等信息,并通過繪畫的形式進行個性化設計。當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及時檢查、評閱和批改,一方面注重英語單詞、短語、句型和時態運用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從審美視角展開評價,發展他們的個性特征。如果教師對作業的批改比較及時,不僅可以突出對學生的重視與關注,還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問題,從而加強對他們的指導,使其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通過完成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須給予課外作業高度重視與格外關注,結合問題追本溯源設計教學,一方面要與英語語言規律相契合;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其在多元化課外作業中收獲更多英語知識與技能,為他們的英語學習扎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