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教育教學研究室 許 斌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城北中學 朱美玲
問題是教學的載體,它推動著課堂教學的進程,數學課堂教學就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要通過核心問題驅動學生數學學習,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自主建構,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數學教師要抓住核心問題,通過優化情景性問題、漸進式問題、開放性問題和探究性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入、充分地探究,獲得感性、豐富而深刻的數學活動經驗,全面地展現主體性,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探索。只有這樣,有意義的深度學習才能發生。
核心問題作為目標和動力,引領著學生學習的發生和深入。核心問題指向所學知識的本質,整合教學內容的關鍵和重點,其他問題由它派生出來,并與它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通過它,學生能實現知識的整體建構。以“克和千克的認識”一章節的學習為例,該章節是小學數學單位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用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引出存在相同關系的其他數學量,或者對其他數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比。在一步步地探究過程中,學生逐漸發展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具體關系,不同單位的描述范圍等,從而更加清楚地明白單位存在的重要意義,同時正確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樣以點帶面的教學方式符合現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此過程中會收獲諸多學習技巧,有助于其學習興趣的增加,從而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對數學學習的本質進行探究。
要想真正實現深度學習,達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僅僅停留于表面知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及思維發展需求進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所需元素,從根源上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吸引力。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巨大優勢,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情景創設。以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章節的學習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該章節的核心問題,同時掌握計算的基本原則,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與該章節有關的動畫視頻,或通過Flash 插件將其中的人物進行動漫處理,使動畫內容的展示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而且讓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深度及積極程度也隨之改變。值得提醒的是,該教學方式的應用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核心問題設計要注重其探究性、挑戰性的提升,能快速帶領學生進入課堂教學情景,縮短學生由淺性思考向深度設疑過渡的時間,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此過程中,適當的問題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再次梳理,從而逐漸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章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可能無法快速理解圓的結構特點,更不能熟練掌握圓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等問題。基于此,教師可在教學之初設計互動游戲,讓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以個人為單位排成長方形的隊,向靶向表的中心射箭,成功射中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獎勵。此時,不免有學生會提出該游戲不公平的問題,不論是從周長的方面考慮還是面積方面進行思考,長方形的排隊方式都不是最佳的。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的廣泛討論,部分學生認為正方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部分學生提出了圓形的排隊方式,但并無法解釋該方式存在的優點,此時可引出半徑的結構概念,幫助學生首先認識圓形的基本結構同時掌握圓形所有半徑均相等的結構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圓形的探究興趣大大增加,小游戲的學習形式也使得數學教學的氛圍更加活躍,為學生思維的打開提供了平臺,有助于加深圓形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
單個問題的引導在核心問題的解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要想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復雜性較高的問題,教師還需要通過問題串的方式進行重新設計,通過逆向思維等形式促進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小學數學前期的圖形的認識章節的學習為例,教師可首先讓學生根據個人理解及個人生活經驗、個人想象力用卡紙剪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形狀。之后引導學生在教室范圍內對自己所剪圖形進行尋找,并訴說兩者的共同特征。最后讓學生在不同圖形的卡片上涂上不同的顏色。這樣做、找、說、涂集于一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親身參與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不同圖形的結構特點的理解及記憶會更加深刻。就學生本身而言,圖形的認識一章節的學習時間較早,對于剛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又為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機會。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十分明顯,多數學生的思考方式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基于此,教師在對核心問題的引導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此問題,在遵循該原則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逐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認知的層次練習之間的融合程度。
例如:在對統計與可能性這一章節進行學習時,教師可利用事先準備的材料對不同數量的船、房子等卡片進行展示,讓學生從10張圖片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圖片,之后提問該圖片可能是什么內容,某一同學抽到船的可能性為多少,然后將圖片抽取這一簡單的互動環節升級為課堂互動游戲,問學生該游戲是否公平,或者提問學生究竟誰獲勝的幾率較大,雙方獲勝的可能性分別為多少。首先采用簡單的抽取卡片的形式是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游戲方式,在此過程中每張卡片都有可能被學生抽中。在學生已經掌握游戲方式之后對不同卡片抽取的可能性進行提問,主要為統計與可能性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最后,將簡單的紙片抽取轉化為互動游戲,一方面增加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利用個人理解對不同內容卡片抽取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從而確定比賽是否公平。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及認知發展規律,精準地提煉和設計核心問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深度學習。正如教育科研工作者鄭毓信教授所說:“我們應使以下情境成為教學的常態:這時,不僅原先設計的問題已經成為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且學生的關注也不再局限于原先的問題,他們所追求的已經超出了單純意義上的問題解答。我們應當努力創造出這樣一種課堂氛圍:思維的課堂,安靜的課堂,開放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