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北倉幼兒園 韓順瑩
幼兒階段是幼兒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快速提升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良好品德、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岀:“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在幼兒品德教育中運用繪本,有利于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能幫助幼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和性格。在日常教學中,雖然我們一直注重品德教育,但從目前對幼兒品德教育來看,在一些幼兒園及少數家庭中,還存在對幼兒品德教育認識不足,有部分教師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沒能把品德教育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品德教育滲透形式缺乏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因此,本文以繪本為載體,談一談加強幼兒品德教育的一些具體做法。
我們知道,繪本中常常包含道德因素,影響著幼兒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提升。從繪本來看,繪本附有少量文字,以繪畫為主,圖文并茂,有時所展示的圖畫比描述的文字發揮更強的作用。繪本展現的不僅是再現事物情景,而且是通過事物情景引起的感動。繪本中傳遞的人文情感對幼兒的感染不是日常語言敘述所能達到的效果,其視覺的沖擊能帶來真實的體驗。從幼兒自身來看,幼兒也需要繪本。一方面,幼兒對繪本有一種自然的需要。因為,他們喜歡畫畫,喜歡做色彩游戲,也就是說寫寫畫畫是兒童的天性。另一方面,幼兒自身行為選擇往往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而得來的。通過繪本故事,幼兒可以進行模仿、認知及判斷。
因此,在幼兒品德教育中,教師通過繪本閱讀,能夠使品德教育以更加輕松的方式開展,在閱讀中將聽、說、演、玩諸環節綜合運用,能夠讓幼兒充分融入繪本情境之中,感受到繪本所蘊涵的內涵,通過教師的講解,可以加深幼兒對道德品質的理解,使幼兒的心靈受到美好品德的熏染。
繪本以畫傳達故事情節,字少且畫面豐富,更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大家都知道,關于幼兒品德教育的繪本有很多,幼兒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作品。為了在幼兒品德教育中更好地發揮繪本的作用,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和認知特點,選擇幼兒喜歡的、以比較直觀的圖畫與事物為主的、能讓幼兒在其中得到快樂體驗的作品。
這樣在教學中不僅能使幼兒容易接受,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而且能更好地讓幼兒接受繪本所傳授的知識,滿足幼兒的認知特點。同時,為了滿足品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選擇適合教學的繪本作品,滿足教學的需要。
一是選擇調動幼兒閱讀興趣的繪本。可選擇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將幼兒閱讀的興趣調動起來。在色彩上,選擇畫面鮮艷的繪本,在人物形象上,選擇聰明、可愛等性格。
二是選擇主題鮮明的繪本。幼兒園大班中的幼兒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選擇繪本時,還要側重選擇那些內涵豐富、富有主旨、充滿智慧的作品。
三是選擇滿足品德教育目標的繪本。如小班幼兒可選擇《媽媽我錯了》《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等繪本。大班可以選擇愛國、勇敢、責任等主題的繪本。
習慣教育是幼兒園德育內容的重要部分。幼兒品德教育中的內容使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養成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學會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做游戲;學會小椅子擺放整齊;學會玩具放回玩具柜等。因此,教師在解讀這方面的繪本作品時,讓幼兒通過觀察圖畫,體味圖畫內容,使畫面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已做》這一繪本,通過讓幼兒完成自己洗手、自己搭完積木自己整理,把玩具放回原處等一些簡單的任務,從而逐漸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能力。同時要讓家長盡到責任。因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孩子模仿對象。在家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已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使幼兒逐漸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行動習慣。
作為幼兒教師,要注重角色轉化,學會用幼兒的眼光去觀察,用幼兒的思維方式去思考。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繪本中蘊涵的不同的主題品德教育內容,認真分析,使幼兒在閱讀中培養良好行為品德。幼兒教師要把握促進幼兒品德發展、德育情感發展、德育行為發展這一主線,強化幼兒品德教育。由于幼兒認知特點及對相關生活經驗知識不足,還不能深刻理解繪本作品反映主題的內涵,大多只能從畫面中理解故事。
因此,幼兒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在引領幼兒習得品德知識同時,要使幼兒與畫面中表現出情感因素產生共鳴。幼兒教師要以細致入微的情感進行繪本解讀,引導幼兒有聲有色地朗讀。
1.注重繪本的解讀,切入品德教育主題。
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切入品德教育主題,通過繪本故事解讀和幼兒閱讀,引導幼兒品味畫面,使幼兒不僅看明白繪本中畫的是什么,而且能理解畫面所蘊含的深層意義,發揮想象力,促進幼兒的整體認知。
例如:《我是霸王龍》講的是一個關于愛的溫馨的故事,傳遞著人際間的善良與愛意。因此,教師在解讀這個繪本故事時,不僅要關注畫面的內容,而且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畫,看到小翼龍剛出生時,小翼龍爸爸媽媽對小翼龍的疼愛,爸爸教它練就高超的本領,媽媽教它要學會善良。父愛與母愛悄悄地流進小翼龍的心田,使小翼龍成為一個強壯的恐龍、一個善良的恐龍。教師只有體會了幼兒的感受,才能找準教學方向,使德育更加有效、自然。
2.設計繪本體驗活動,理解繪本表達的主旨。
有研究表明,在道德情境體驗中處于較高認知階段的個體,也會表現出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脫離的現象。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繪本的育人功能,開展相應的體驗活動是必要的。教學時教師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根據繪本的內容組織幼兒開展繪本故事表演活動,通過模擬表演、角色扮演等,使幼兒親身感悟、體驗。教師可以利用特定的節日、紀念日、宣傳日等繪本圖畫,使幼兒在參加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例如:學習《我是霸王龍》這個繪本故事后,可組織幼兒開展情景劇表演活動。有的幼兒扮演霸王龍,有的幼兒扮演小翼龍和小翼龍的爸爸、媽媽。經過表演,幼兒對繪本表達的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發揮繪本的育人作用。
美國教育家杰姆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或父母給孩子閱讀。這樣既能增強親子情感,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品德教育不僅需要幼兒園以及幼兒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除了在幼兒園學習的時間,幼兒絕大部分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好家庭親子閱讀活動,讓父母、孩子都參與到繪本閱讀中。
教師在指導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時,要告知家長不要馬上閱讀,要引導孩子看圖,以提升判斷力,同時可以安排情景劇,加深幼兒對文字的理解。
例如:學習《我永遠愛你》這個繪本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和媽媽來扮演其中的阿力小熊和熊媽媽角色,讓幼兒深刻感受母愛的偉大,并且做一個不說謊、懂事的好孩子,從而更加尊敬和愛母親。這些感悟的獲得,是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得到的,因此,他們會更加理解這些情感,會更好地滲透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