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第一幼兒園 管紅燕
閱讀是人們生活中隨時需要運用到的技能,對人的學習生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時期是人一生的啟蒙時期,教師要高度重視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從閱讀能力選擇、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效率提升、閱讀情感豐富、閱讀習慣養成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人的能力發展是具有敏感期的,在敏感期內開展適當有效的教育活動,可以使其相應能力得到迅速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到八歲是人一生的語言敏感期集中時間,在這一階段,讓幼兒了解并掌握文字、符號、脫線、聲音等信息傳遞媒介對語義的表達,以及各媒介之間的關聯,可以幫助幼兒有效理解閱讀中出現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其模仿文章表達結構表述自身想法,也可以鍛煉幼兒的邏輯表達和口語表達能力,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另外,幼兒年齡尚小,處于閱讀發展的初期,對閱讀技巧等還不熟悉,閱讀習慣尚未養成,教師和家長在這一階段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可以引導幼兒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并引導幼兒產生思考,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既能提升幼兒的閱讀質量,又能為日后的學習提供幫助。
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其自主閱讀習慣的第一步,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內容時,要了解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年齡階段特點等,選擇適宜的閱讀內容,讓其能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繪本內容產生興趣。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自由的閱讀氛圍,要適當放手,將選擇權還給幼兒,為其提供自由的閱讀實踐,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繪本進行閱讀。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閱讀習慣、閱讀表情等,通過對幼兒繪本內容選擇和閱讀情況的觀察,進一步掌握幼兒的興趣和能力情況,為后期集體閱讀和閱讀書籍選取提供數據支持。
以小班幼兒的自主閱讀培養閱讀內容選取為例。小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事物的認識更多要依靠行動的輔助加以認知,因此,教師在選擇幼兒閱讀的繪本時可以選擇一些操作性較強、內容又較為簡單且能被小班幼兒理解的繪本。比如,內容較為簡單有趣的《好餓的小蛇》等,有趣且具有操作性的《猜猜這是什么顏色》《小老鼠迷路了》《洞洞捉迷藏》等,這樣既能利用繪本中的小操作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又能在閱讀和理解、交談過程中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閱讀區角投放閱讀書籍內容時要注意繪本內容要多樣化,選擇語言類繪本、數學類繪本、科學類繪本等多種,洞洞書、立體書、普通繪本等多種形式的書籍,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閱讀的選擇。
目標是人前行的動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指導,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性作用。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對幼兒提出的教育目標有深刻的認知,并依據不同的教學活動領域,結合自身對班級幼兒實際能力的掌握制定科學合理的三維活動目標,幫助幼兒明確每次活動自己要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目標,也幫助教師在目標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教學環節中的教育步驟,確保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
以中班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為例,中班幼兒的思維、動作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能有意識地調動自身感官理解活動內容,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獲得了發展?!吨改稀分袑τ變旱乃囆g領域提出要求,幼兒在欣賞美的過程中要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產生相應的聯想和情緒反應,用繪畫、泥塑等多種藝術表現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等。幼兒教師在《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指導下可以選擇藝術類繪本《我的手掌印——動物園》作為本節課的活動指導內容。這本繪本的內容都是由手掌印畫出來的,生動形象,趣味性強,對幼兒閱讀此繪本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將繪本閱讀活動與美術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優質內容選擇。教師可以出示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弊層變捍蛞蝗梭w器官。在幼兒猜出是手掌后利用多媒體揭示謎底,對其進行表揚,保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并對幼兒進行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平常都用手掌做什么呢?”“其實手掌還有一個隱藏的身份,是一個畫家,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都畫了哪些東西吧!”幼兒自主閱讀《我的手掌印——動物園》繪本內容后,教師還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在繪本中都看到了什么呀?”幼兒回答:“太陽、小人、小花、大象、天鵝、長頸鹿、斑馬?!苯處熢偬釂枺骸八鼈兌际窃鯓颖槐憩F出來的呢?”帶領幼兒分析手掌在繪本形象中的構成,如手掌印是“斑馬的身體、四個蹄子和尾巴”,是“天鵝的身體和腦袋”等,讓幼兒了解手掌的作用和用法,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還可以利用手掌表現出什么動物,然后為幼兒提供美術用具,讓幼兒將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來,最后將幼兒的美術作品裝訂成冊,形成班級幼兒的手掌印作品集。
閱讀技巧關系著閱讀的質量、閱讀的速度等多個方面,幫助幼兒獲得正確的閱讀技巧才能讓幼兒的閱讀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并從繪本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對繪本內容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教師在日常繪本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幼兒意識到繪本的封面、封底、扉頁等也隱藏著眾多信息,了解繪本的基本排版格式等,引導其在觀看繪本時學會分析繪本中的圖畫內容,結合文字理解內容含義,在比較和分析的過程中對閱讀內容有充分的認知,以便獲得自主閱讀和判斷分析的能力。
以小班繪本《小黃與小藍》為例,這本繪本是關于顏色變化的繪本內容,繪本插圖簡潔、形象,故事內容簡單有趣,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繪本的封面展示在幼兒面前,讓幼兒觀察封面中都有哪些內容,幫助幼兒認識封面。在封面的上部是繪本的名字《小黃和小藍》,繪本的中間位置是一個小藍點和一個小黃點交叉在一起,交叉部分變成了綠色,繪本的右側偏下位置是這本繪本的插圖、文字作者以及翻譯這本繪本的人的名字,在封面正下方的中間是繪本的出版社名稱,幫助幼兒梳理繪本封面體現的整體信息,對整個繪本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翻開封面,帶領幼兒分析扉頁和封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正式開始繪本故事的學習。展示第一頁,讓幼兒觀察回答圖片上的內容,知道這是繪本主人公之一的小藍,展示第二頁,通過比較的方式認識小藍一家成員:小藍、藍媽媽、藍爸爸。展示第三頁認識小藍的朋友,觀察第四頁,了解小藍最好的朋友,也是另一個主人公小黃,認識小黃一家,展示繪本6~9頁,了解小黃和小藍的日常游戲活動,讓幼兒自主閱讀后續的繪本內容,了解到小藍偷偷溜出去找小黃玩之后發生的事情。教師可以提問:“藍媽媽出門后,小藍是怎樣做的?”“小藍和小黃偷偷溜出去都玩了什么?”“小藍和小黃玩耍回家后,為什么爸爸媽媽都說不是他們的孩子呢?”“最后是如何相認的?”幫助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分析,最后展示封底,分析封底的內容與整個繪本之間的關系。通過繪本閱讀活動幫助幼兒知道繪本封面與封底的作用,以及繪本要一頁一頁地讀的閱讀方法,在提問與思考中學習閱讀分析技巧。
幼兒園的教育是家園結合的教育,家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補充,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兒園教育的輔助作用,與家長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將需要家長配合的任務及時傳達給家長,并表明這樣做的意圖,獲得家長的理解。就閱讀活動而言,閱讀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幼兒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組織多樣化的閱讀實踐活動,家園結合的親子閱讀便是其中的一種,家長和幼兒之間的聯系是特殊的、密切的,家長與幼兒的互動對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成長發展有著不一樣的影響。
以中班的親子閱讀活動為例,繪本主題具有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家庭為主題的繪本,如《我爸爸》《我媽媽》《隧道》《我愛家人》等,教師可以選擇繪本《我媽媽》開展教學活動,采用賞讀封面、猜想故事的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梳理作者眼中的媽媽是怎樣的,為何媽媽是“雜耍演員”“畫家”“大力士”等角色,分析繪本中體現了作者對媽媽怎樣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眼中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呢?”引導幼兒回憶媽媽做過的事情,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愛。最后,為幼兒和家長布置親子閱讀活動,教師將搜集并篩選過適合中班年齡段閱讀的家庭繪本資料發送給幼兒家長,讓其與幼兒一起選擇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了解繪本中都發生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是如何利用圖畫形式表達的?讓幼兒在親子閱讀中增加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在與家長的對話中理解父母的行為和愛,增強幼兒的情緒體驗和家庭幸福感。
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態度、技巧等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其受到年齡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的影響,很難在一件事情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中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幼兒的注意,引導其主動思考繪本問題,積極參與教學互動,讓幼兒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喜歡上閱讀活動,運用掌握的閱讀技巧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另外,幼兒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圖文閱讀能力,幫助幼兒掌握圖片的閱讀方式,在繪本知識內容講授中融入審美教育,提升幼兒的美學素養,及時發現幼兒閱讀中出現的問題,予以指導。若是幼兒閱讀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則可以以此為教學目標開展一次專門的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幼兒糾正錯誤行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中班科學類繪本《垃圾哪里去了?》為例,教師為幼兒提供繪本,提問幼兒繪本閱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內容時,教師觀察幼兒的閱讀順序等。在幼兒閱讀完后,教師可以提問:“這本繪本與之前學習的繪本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這本繪本的封面和封底可以很好地組成一幅圖畫。教師再提出問題:“繪本的題目是什么?繪本的作者是誰?繪本中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讓幼兒帶著問題,第二遍自主閱讀到媽媽帶領小女孩將垃圾埋在地下部分的繪本內容。教師在此處提問:“你認為垃圾埋到地下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引發幼兒的猜想和討論。教師再提出問題:“小女孩在媽媽將垃圾埋在地下后都提出了哪些問題?”展示下一張圖片,解釋垃圾埋在地下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幫助幼兒了解蚯蚓、鼠婦等動物和微生物對垃圾的分解作用,以及糞便的植物養分作用等,幫助幼兒了解動植物——尸體——分解——養分——動植物的整個循環。教師在這個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對繪本自身內容的邏輯、知識有一定的思考,將其與其他繪本進行對比分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學習到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擴展自身對知識的認知。
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創新需要其具有質疑能力,可以從現有的事物中發現其不足,并用充分的想象能力和足夠的踐行能力,將想法付諸實踐。這一系列活動的核心是質疑能力,具有質疑能力才能及時發現不足,進一步想辦法解決。質疑的提出離不開對事物的深刻思考,深度思考是解決質疑問題的關鍵,提問則是引發幼兒思考的有效手段,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提問能力,培養其質疑意識。
以大班繪本活動《噼里啪啦麻麻酥酥》為例,這個繪本主要圍繞靜電展開,將摩擦起電的物理知識通過繪本的形式形象地展現在幼兒面前。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噼里啪啦麻麻酥酥》,能對靜電知識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靜電產生的基本原理,靜電又叫摩擦電,并回答教師的問題“米萊的頭發怎么了?發生了什么事情?”“米萊和波波找來的東西真的可以產生摩擦電嗎?”教師引導幼兒對繪本中的內容產生質疑,并為幼兒提供實驗的用具,讓幼兒在真實的實驗過程中驗證繪本中提及的用具是否真的可以摩擦生電,并將實驗情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質疑意識,并利用實驗完成驗證。
總而言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教師和家長在幼兒園時期需要重點完成的教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重點并不在于能認識多少漢字,而在于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自主閱讀書籍的習慣,并能依據圖片和已有的認知推測書籍中的內容,產生自己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得到情感上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