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實驗中學 王 勤
初中是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階段,保證其教學有效性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尤為重要。經過實踐證明,任務型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義,既是對教學方法的優化,也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為了保證任務型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有效性,本文從七個方面著重論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任務型教學是以特定任務為核心,引領學生圍繞任務進行一系列學習活動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確定了學習目標,能引領整個教學活動按照既定目標推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調動其積極性,還能實現語言知識的有效積累。教師務必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保證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有效性。
任務型教學方法的前提在于任務設計與發布,核心在于學生帶著任務自主學習,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形式在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通過展示成果的方式完成教學活動。從任務型教學方法的內涵來看,其本身具有明顯的教學優勢,將其應用在初中英語課程中更能體現重要性。首先,英語課程包括聽說讀寫四部分,初中學生從小就缺少英語環境,他們學習英語更多來源于課堂教學,接觸的英語知識有限,且在單詞、語法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很多初中學生都對英語這門課程存在嚴重的畏難心理,他們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利用任務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是一個可行途徑。其次,將任務型教學方法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布置學習任務,這些任務具有引導性和概括性,學生帶著任務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學習,這個過程可以讓他們由表及里地理解英語知識,每當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個任務都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這對存在畏難心理的學生來說極具激勵作用,能提升其學習積極性。最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學會解決問題,且能發現新的問題,在如此反復的練習中得到有效的學習經驗,從中積累語言知識,鍛煉語言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其前提就是設計適宜的學習任務,要想發揮任務的引領性,教師就要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進行設計。一般來講,任務型教學方法常用在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任務設計中,教師先要明確閱讀素材的教學大綱,明確閱讀教學的重點,設計任務可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意思,總結文章主要內容;二是確定文章精華之處或細節之處,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理解這部分內容;三是對文章重難點突出處理,設計相應任務組織學生深度理解學習。上述幾個任務設計的角度需要結合實際閱讀素材確定,教師要做好整體把握,保證任務設計的合理性。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閱讀“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中,從文章重點內容入手,設計的學習任務為一組問題,即1.What happened in the news? 2.What did the bus driver see? 3.What was wrong with the old man? 4.How people saved the old man?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從中明確新聞的幾個要素,通過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回答問題,這樣整個文章閱讀過程層層遞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文章內容。
任務型教學方法可以使用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其中,預習任務就是實施任務型教學的一種途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概括提煉出預習任務,由學生帶著任務在課前自主預習,根據預習結果完成預習任務,這樣能讓學生的預習過程有目的、有結果,通過在課堂上展示任務成果就能檢驗其預習效果,這種形式對英語課堂教學來講十分重要。在預習任務中,教師要從系統性的內容中提煉出重點內容,以基本的詞匯學習、閱讀理解和語法理解為主,相對應設計一些預習作業,讓學生除了學習教材內容之外,還可自行收集與新課內容相關的素材,并作為預習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這樣獲得的預習效果更為理想。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Section A 教學中,教學重點是 clean up、cheer up、give out、tidy、volunteer、notice 等幾個常見動詞短語和詞匯以及 I’d like to work .../You could help ...句型。教師設計的預習任務為完整預習Section A 部分,重點預習閱讀部分Students Who Volunteer,對其中的重點短語和句型作出標記,同時設計了“根據漢語意思補充句子”的預習作業,讓學生針對預習的幾個動詞短語和句型進行練習,這樣他們的預習目的明確,結果也能可視化,保證了預習的有效性。
通常來說,預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新課知識的探究,雖然可以提升課堂知識講解的效率,但很難使其得到口語表達能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互助意識的提升。鑒于此,教師可以適當布置小組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這樣,通過組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質疑、互相補充,其互助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在分享自己想法期間,其英語聽說水平、思維的敏捷性等也可以得到鍛煉。可見,布置小組任務是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各任務小組合作探究Section A 3a 部分的課文,并討論生活中是否與父母發生過其他沖突,并選出共性事件,與組員共同模仿課文創作一篇文章,并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各任務小組的每個組員都會深入分析課文結構,并嘗試使用恰當的語言描述事件背景,使用“Could you please...”“Could I...”等描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對話,并采取自然的銜接方式巧妙引入問題解決的原因或方式。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在組員的影響下全面思考,得到語言組織能力、語篇構建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素養的提升,并在完成修改文章這一任務期間鍛煉自己的文章鑒賞能力、細節分析能力和質疑意識。
小組合作式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相較于教師直接給予答案,學生更能接受通過自主探究分析得出的結論,且在應用起來更加靈活。在質疑分析探究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成長和發展。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入小組合作式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有效分組,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保證每一個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均衡的狀態,進而有效保障小組與小組之間綜合實力相當,讓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凝聚力,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合作效益更強,也可以引入一定的競爭性質任務活動,讓學生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長。
很多初中生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識,在接收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后,很可能將注意力集中于簡單的語義查找,卻缺乏深入探索的精神。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布置探究任務前,教師可以采取恰當的手段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意識到學習內容的生活性,以此促使其不斷加深探索的程度,強化其學習效果。師生趣味談話、引入生活性的音頻、組織趣味游戲等,都是創設任務情境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4“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關于“預習Section A 3a 部分的課文”相關的任務。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與“親子之間發生爭吵”相關的視頻,在此基礎上,設計師生討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家庭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會導致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沖突。此時,很多學生都會抓住這一時機向教師“抱怨”,提出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擾”,如學習壓力過大、父母強制要求自己不感興趣的“興趣班”等,當學生對這一話題討論深度逐步深入后,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入課文:“有一位同學用Sad and Thirteen 的筆名向Mr.Hunt 提出了自己的困擾,相對于我們,老師認為他的難題更加突出。Mr.Hunt 為他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些方法是否科學值得深入探討。”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讓學生將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Sad and Thirteen 和Mr.Hunt,在此基礎上布置預習任務,可以有效強化其深入探究的意識,不僅希望自己可以通過詞匯查找找出文章主旨,還希望自己可以在預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分析Mr.Hunt建議的合理性。
對部分學生而言,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當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后,很可能出現完成任務熱情降低的問題。鑒于此,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反應,適當為其提供幫助,從而使其保持完成學習任務的熱情。針對預習任務和課后鞏固任務,教師可以結合已有的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并開發相應的微課視頻,從而使學生在遇到困難后結合微課視頻快速解決問題,保持預習效率。針對課堂任務,教師要積極觀察學生的反應,從探究方法、語言知識、合作技巧等多個角度靈活分享任務探究方法,幫助其突破學習困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單元語法知識預習任務,鑒于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英語句子分析能力不足,很難通過教材中單元Grammar Focus、Grammar 部分過去進行時相關的文字見解以及單元對話快速完成語法學習,教師可以適當開發微課視頻,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解相關知識,并引入教材中的例句進行講解,并設計3~5個習題幫助其檢驗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效完成語法預習任務,提升預習效果,獲取成功體驗的同時,保持今后繼續參與預習活動的熱情。
在學生完成任務探究后,教師要開展教學點評活動。然而,很多教師在點評過程中,往往使用簡短的語言對部分學生的任務探究成果進行點評,這就導致沒有得出高質量任務探究成果的學生探究信心受到打擊。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對評價制度進行調整,如評價學生任務探究過程、引導學生自評、積極進行鼓勵等。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完成“Write a passage to tell a story.”這一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設計自評環節,引導其分別提出1~2點完成寫作任務期間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又可以避免其提出過多的問題,影響學習信心。鑒于部分基礎薄弱或性格內斂的學生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詢問其在寫作過程中是否翻閱過教材,以教材中的對話或短文為參考,模仿其中的句子結構或文章設計思路等,并對其進行表揚。教師的教學評價展開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自信建立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好基礎和保障。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秉承鼓勵式評價的原則,對評價理念作出相應的優化和完善,通過評價制度評價理念的優化和改良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英語學習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除了常規的課堂學習之外,還要做好課外知識鞏固和知識拓展,在鞏固中應用,在拓展中延伸,這是掌握所學語言知識、理解英語語法的重要步驟。教師要使用任務型教學方法開展課外知識鞏固與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復習任務,以基礎的詞匯練習、語法練習為主,適當增加一些提高性的內容,結合教學需求設計拓展任務。拓展任務的形式可以是語言知識學習,也可以是實踐活動,由學生自主設計和實踐,從中鞏固有效的英語知識,積累豐富的英語素材。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7“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教學中,本單元主要介紹了常見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景觀,涉及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知識。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形容詞和復習比較級和最高級變化規則和用法,要求他們完成物體之間的對比任務,即To make some sentences using as...as,...times...than,less than,more than。同時選擇幾道典型的考試題目組織學生進行課后練習,讓他們知道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考查形式,在學習中一邊積累一邊補充,也可借助網絡途徑拓展練習題目,從中積累詞匯知識,掌握主要句型。另外,也可要求學生在課后收集有關瀕危動物的資料,并制作成“Save pandas/golden monkeys...card”,列舉保護瀕危動物的措施,積極加入拯救瀕危動物的隊伍,在拓展學習中增強英語學習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可通過不同途徑開展,教師制定學習任務務必做到具體化,符合英語課程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征,在教學引導方面要體現科學合理,使整個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結果可控,促使教學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