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 汪 芳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旗幟鮮明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具有重大、緊迫而深遠的意義。
結合天津市教育兩委2020 年10 月在全市開展的思想政治疑難問題征集活動,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理解和踐行情況,筆者帶領研究團隊科學設計學生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和初中學段共4個部分,對各學段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245 份,回收問卷240份。其中,小學低段2個班共81人,小學中段 2 個班共77 人,小學高段 1 個班47 人,初中學段 1個班35 人。調查問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熟知層面、認知層面、踐行層面和傳播層面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根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經過SPSS 分析得出: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熟知度、認知度隨年齡的增長呈升高趨勢,但執行力和傳播力方面出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中學階段的學生在熟知度、認知度、執行力和傳播力層面都相對較低。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普遍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存在多種價值觀相互沖擊、混雜的現象。混雜的價值觀會影響學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當前多元文化提供了價值標準,對于青少年價值觀的塑造和形成具有引領意義,對于青少年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如何更高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為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工作,本研究銳意創新,對“進”“浸”進行分析比對,發現兩者不僅是文字表達的不同,更是從形式上“進”到效果上“浸”的升華,是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結合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本研究將內容定位為“六浸”工程,包含“浸”課程、“浸”文化、“浸”活動、“浸”實踐、“浸”管理、“浸”家庭。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1.用好國家課程。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年齡特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浸”學科融合,不同學科合作教研,尋找切合點,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
2.做好地方和學校課程,開展法治教育、生態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專題教育。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到學生心中,打造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打造顯性文化,優化校園環境,建好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室等場館,充分利用板報、走廊等進行文化建設,在學校明顯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掛圖。
“浸”入隱性文化,將價值觀融入學校辦學理念,開設傳統文化類相關社團課程。建設班級文化,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徽、班級口號等,增強班級凝聚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組織相關主題的分級閱讀。
將核心價值觀與學校道德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的良好形成。依托學校每月一次的特色活動(運動會、藝術節、戲劇節、科技節等)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就現有的紅色社團(如模擬法庭等)培養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組織開展“四史”教育、“紅五月”唱紅歌比賽等經典紅色活動。
廣泛開展綜合性社會實踐,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大沽口炮臺遺址、國家海洋博物館等資源,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同時加強勞動實踐,啟動學校“都市農場實踐課堂”示范基地,舉辦天空農場豐收節,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快樂與不易。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入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制定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管理制度,并將其作為評價督導教師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據。精心設計各項年級、班級、學生評比活動,如演講、手抄報、紅歌比賽等,同時通過常規評比打造文明班集體。
定期舉辦主題班會、校會,樹立學生思想行為的正確標桿,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每周一雷打不動舉行升旗儀式,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效果。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要協調家長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風家教,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利用家訪、家委會調研等方式了解家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現狀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活動,形成學生與家長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方式展現學生風采,引導家長了解學校文化,達成協同育人。引導學生講好家庭或身邊的好故事,讓家長切實感受到學校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可喜變化,從而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向發力。
為積極推進“六浸”工程,本研究將學校、社會、家庭多方聯動,構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型育人模式——“兩環四翼”育人模式。模式以“六浸”為內容,根據學生接受教育和自身身心成長特點,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結進兩個閉環:教育教學閉環和學習生活閉環。兩個閉環像齒輪一樣呈咬合狀態,彼此影響,共同促進。四大“翼助”像鳥翼一樣帶動兩個閉環實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育人功能。
教育教學閉環“浸潤”到教育全過程各環節,閉環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實施的所有教育。其中學校作為教育主力軍,協同家庭、社會在教育全過程進行全方位“浸潤”。
學習生活閉環“浸潤”的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全過程各環節,本閉環注重喚醒學生的內生動力,激發中小學生人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踐行者、有力傳播者和有效監督者。
一是理念翼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底色,豐富北師大“為學修己、心懷天下”及學校“每一個生命都精彩”辦學理念的精神內涵。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讓每一名教師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宣傳員和播種機,全方位引領學生成長。
二是方法翼助:德育方面,開展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紅色教育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智育方面,調動各個學科的合力,全科育人;體育方面,開展特色體育聯賽,學生全員參與共成長;美育方面,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形象中的先進案例感染學生;勞育方面,啟動“都市農場實踐課堂”示范基地,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在多種方法的助力下,實現從精神的引領到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自我錘煉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是載體翼助:充分挖掘教育載體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一方面以校園文化、傳統節日、偉人事跡、身邊榜樣、紅色基地、家長信箱等顯性物質形態為載體,另一方面以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史文化、規范要求等隱性意識形態為載體,使學生從中汲取知識和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翼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浸潤”成長氛圍,增強學生凝聚力,提升成長過程中的浩然正氣,使廣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四是評價翼助:結合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和行為認知水平,圍繞“博學博雅,惟新惟實”校訓,細化一至九年級德育實施細則,提煉一套“博雅”德育工作體系,確定該體系下學生“為學修己、胸懷天下、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培養目標,進而打造出特色德育文化——“三精一高”評價體系。
在“進”到“浸”的“六浸”工程研究與探索過程中,通過“兩環四翼”育人模式的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實踐深入學生的思想深處,為學生扎實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育人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