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 李如意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體育這一科類在其存在的意義上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師通過課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還需要承擔另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意志、道德等相關的優良品質,使學生在學習這一層面上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而在教學中更深層次地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是為了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是為了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是為了培養國家未來綜合型人才的必要舉措,其影響意義深遠。
核心素養的形成受多方面影響,包括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其中學校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體育學科的學習,不僅要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和各項運動技能,更需要學生在學習中練就強壯的身體、高尚的體育品德、明確的體育意識、正確的體育情感和價值觀,端正“三觀”,成為有用的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1.學校體育師資力量薄弱。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師是課堂體育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學校首當其沖的是配齊配強體育教師,保證教師在不超負荷的情況下有充足的時間去備課、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一些學校體育教師在編人數未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數量,特別是體育課受到重視、學生每周的體育課課時增加以來,很多學校因體育教師人數不足,導致現崗教師超課時上課。另外,大部分學校體育教師隊伍面臨新老斷層,從而影響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
2.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忽略學生的運動興趣。
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一些學校、家長、學生都只在乎文化課成績,認為體育這一科無關緊要,導致教師在課堂上無論怎么說、怎么教,學生都不會盡心去進行體育訓練。另外,學校對體育課教學質量要求不嚴格,長此以往會導致個別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夠認真,上課隨心所欲,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設置不夠上心等現象的發生。個別學校對體育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就是簡單的素質練習,或者是“放羊式”教學。過于單一的教學內容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枯燥的感覺,會磨滅學生的運動興趣。
由于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必然需要一個途徑宣泄心中壓抑的情緒和情感,而在學校教育中體育運動是最好的方式,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結合自己的專業,利用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的專長,對每節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設計,為學生安排具有吸引力和學習意義的課程內容。
3.大環境影響下的“唯成績論”,降低鍛煉意識。
在當今大環境下,社會、學校和家庭對學生文化課成績都無比看重,“唯成績論”觀念深深地扎根在人們心中,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帶壞了學生,阻斷了學生的鍛煉意識;學校課業壓力大,占用了學生的部分課余時間;家長之間存在攀比現象,他們認為體育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孩子學習好,將來能夠考上好大學,孩子就是佼佼者。殊不知,學生健壯的身體才是日后更好地投入學習的本錢,擁有健康的思想和心理是發展核心素養的物質保障。大部分孩子是熱愛運動的,但因為沒有時間而拋棄了心中的熱愛。由于家長觀念陳舊,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意識逐漸磨滅,阻礙了學校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增強師資力量,強化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首先,各地區教育局、學校應針對體育教師短缺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統一考試、面試、專業技能測試等方式選拔更多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增強學校體育教師師資力量。
其次,體育教師要認清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明白通過教學要給學生帶來什么?要讓學生清楚通過學習應該掌握什么?每一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每一堂體育課的質量,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是影響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因素。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和發展自己。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及時通過各種途徑準確地學習和掌握有關核心素養方面的知識,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其他教師身上的優點和教學經驗,多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容,要經常參加學校及相關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教師要精心構建自己的課堂,做到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
2.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體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迫切需要,教師要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積極創新和建構,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進行思考。
另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利用一定的手段、通過一定的途徑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發揮體育課的優勢,爭取使體育教學內容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可以游戲為主,可以體能練習為主,可以球類運動為主,還可以跑跳投專項訓練為主。每單元、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既要使學生儲備知識、學習技能,又要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性,為學生營造既有技能又有娛樂、既有強度又有溫度的課堂,讓學生樂中學。
3.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提升學生鍛煉意識。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勢必是一場持久戰,這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根據人的發展特點,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定性、差異性,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至關重要。
首先,社會要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呼吁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人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體育不僅僅是鍛煉身體,更是對意志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鍛煉。其次,學校要重視體育,杜絕體育給其他學科讓課現象,要給予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學校要圍繞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實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工作。再次,家長要改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方式,要做出表率,帶領自己的孩子在課余時間走出房間,放下手機到運動場所、公共鍛煉區域等鍛煉,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和運動興趣。只有社會、學校、家庭三位合一,相輔相成,才能做到讓中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無比重要,才能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端正學習動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擁有了健壯的身體、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堅韌的意志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學生才能投身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去,才能建設更美好的祖國。
健壯的身體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一切力量源泉,是擁有健全思想和精神的物質保障。學校這個大環境是培育人的重要場所,體育是實現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要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做到社會、學校和家庭三者相輔相成,課內與課外共同促進,形成一個良好的體系,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國家培養新一代接班人,共同建設美好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