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 李曉紅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傳統文化的發展在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文化體系。為了持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等形式的活動能提升學生的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將會推動傳統文化持續性發展和傳承。本文將通過創設相關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學習性、培養學生基礎語感,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等多項措施,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經典誦讀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經常涉及,其教學形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同時可以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促進提升綜合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及綜合素養。將完善的活動目標、環節、評價模式等滲透其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豐富互動細節,將會全面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效果,進一步體現現代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路線。
培養學生對經典誦讀活動參與的興趣是基礎性目標,更是促進提升活動開展效果的重要根本。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經典誦讀活動參與興趣作為培養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多項方式創設教學氛圍,使學生置身于相關學習氛圍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分別通過三個方向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塑造經典誦讀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模仿中完成經典誦讀學習目標。根據調查分析發現,大部分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與追隨能力較強,為了促進實現經典誦讀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加強經典誦讀氛圍的營造工作,使其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影響作用下逐漸提升活動參與興趣。其次,在創設相關教學氛圍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小學生普遍對教師的激勵及鼓勵需求較大,這對發展學生的自信心有著較強的作用。為了實現營造良好經典誦讀教學氛圍的目標,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激勵及獎勵,適當給予學生學習信心,全面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例如,在以“誦讀中華經典,營造書香校園”的經典誦讀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加強給予學生參與信心,充分鼓勵學生的優勢特點,使其不斷突破自我,完成經典誦讀活動學習目標。此外,激勵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較小的獎勵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對小學生而言,即使很小的獎勵也會使其產生較強的學習熱情。另外,營造良好活動氛圍及教學氛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習慣于經典誦讀學習,全面提升學生參與經典誦讀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實現根本教育發展目標。
經典誦讀并非僅僅是閱讀及朗讀文言文與古詩詞,更為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語感、節奏及深刻內涵。如果一味無感情地閱讀,將不會實現經典誦讀根本教育目標。在經典誦讀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基礎語感是十分重要的,這將全面促進提升學生對經典誦讀文本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可以深入至文本內容感受其中思想。但是語感培養目標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的學習及誦讀,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完成語感培養目標。對此,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經典誦讀文本內容,感受其中的語感,全面提升誦讀學習效果,從而準確分辨經典誦讀內容中韻律及平仄。例如,以小學語文《從軍行》為例,作為古典詩歌,其中充分描述了詩人對邊塞詩的藝術特色描寫方式以及思鄉之情及誓死殺敵的精神。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滲透此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在誦讀及學習中,感受其中的詩歌特點,結合內容感受其中心思想。此外,培養學生經典誦讀語感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體會其內容中的節奏感,進一步體現語感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因此,通過經典誦讀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基礎學習水平。
在經典誦讀活動中,多元化活動環節的設計,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同時可以促進完成多項教育發展目標。例如,以“弘揚民族文化”為主題的誦讀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設計多元化的活動環節,豐富學生的參與體驗,以系列活動的方式提升活動教育效果。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基礎性的誦讀培養計劃,引導學生將經典誦讀活動參與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和練習。此環節的重要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誦讀內容,為之后具體化的活動參與環節奠定基礎。其次,在經典誦讀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經典誦讀與音樂類藝術課程內容相結合,這不僅可以豐富經典閱讀形式,提升學生參與經典誦讀興趣,同時可以充分體現經典誦讀環節的多元化特色,進一步發揮學生誦讀學習效果。再次,在經典誦讀活動組織開展中,教師結合針對性的專題為學生設計活動內容,通過表演、演唱等形式完成經典誦讀的關鍵性環節,全面提升活動教育效果。另外,教師可以結合經典誦讀內容及環節進行合理化的延伸,以拓展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將經典誦讀活動參與感想進行寫作,全面性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現高效教育的發展目標。多元化誦讀活動環節的完善可以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至語文學習及相關活動中,進而實現激發學生主觀性的教育目標。為了進一步完善多元誦讀活動的環節及內容,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設計個性化、針對性的誦讀活動環節,以此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加強完善多元誦讀環節是強化學生誦讀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措施,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經典誦讀活動的組織開展過程中,教育發展目標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及掌握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多方面發展目標的實現。通過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發展學生的多方面綜合素養是十分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在經典誦讀活動中融入多元化的教育目標,從而促進推動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目的。例如,以《三字經》為經典誦讀活動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的過程中,可以將多元化的發展目標融入經典誦讀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多方面學習發展目標,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修養。其中可以包含基礎性的經典詩詞認知及理解發展目標,自主學習的技能提升目標,同時可以包含發展學生情感態度教育目標,使學生在參與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會其中的主要思想,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將其踐行至實際生活中。誦讀目標會決定實踐活動展開過程中的方向、效益,甚至是內容和方法,教師在對誦讀目標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從更加多元更加綜合的角度進行相應的判斷和討論,立足于誦讀活動的實際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齡需求和發展需求,作出綜合的考量,對目標做出相應的優化調整和完善,為誦讀活動的實踐開展提供導向和幫助,進而讓誦讀活動在實踐開展的過程目標更加明確,提高誦讀活動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影響。
評價環節作為經典誦讀活動的收尾環節,設計的意義在于將整體活動流程進行梳理和整理,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發展優勢特點的同時將不足之處進行改善。在經典誦讀活動的評價總結環節中,教師可以將以往的評價方式進行更新,以學生自我評價的方式作為總結方法,促進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及自我總結能力。例如,經典誦讀結合藝術教育開展的活動環節中,多以經典誦讀結合美術、音樂元素為核心,完善活動內容。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可以針對經典誦讀與藝術教育結合的流程及效果進行分析,探究其中的優勢與不足,總結經驗,為之后的經典誦讀及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需要加強引導作用,將正確的評價及總結方向教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總結水平。教師需要在原有誦讀活動的評價基礎上作出優化改良,從評價形式和評價理念等多個角度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評價理念上需要鼓勵式評價和引導式評價理念為主要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而從評價形式上,除了傳統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以此為中心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
在經典誦讀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過程中,完善化的活動環節及多元化的活動內容是促進全面提升學生參與興趣的根本因素。同時,結合豐富的活動方式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是提升傳統文化傳承效果,強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