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桐城中心幼兒園 王巧玲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幼兒教育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受到教師精力、教學資源、教師能力等的限制,幼兒區域活動教育存在著效率低、幼兒參與感不強等問題,但是通過將區域活動和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大大地提高區域活動的感染性,增強幼兒與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合理互動,幫助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得成長。因此,為了順應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幼兒教師要明晰幼兒教育質量提升的現實需求,在明確信息技術應用原則的基礎上,實現信息技術與區域活動的深度整合,促進幼兒教育環境的優化。
信息技術和區域有效的整合可以通過讓課堂變得充滿交互性,讓幼兒可以同步調動自己的聽覺、視覺、感覺等感官系統。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同,不是通過單一的刺激來提供教學支持,而是通過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途徑來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幼兒多方面的感官,幫助幼兒更好地沉浸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使用信息技術讓幼兒看待真實世界中的各種模樣,讓幼兒在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面與情景發生共鳴,從而在互動中促進幼兒對問題的認識。
首先,信息技術和區域活動的融合是橫向的。每一個游戲活動都應有一個主題,而主題只有被放置到了具體的情景中,才可以真正地展示出主題的具體含義。因此,開展信息技術與區域活動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將某一個領域的內容單獨地呈現出來,而是要融合多個領域的信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更加真實的情景,讓幼兒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其次,信息技術和區域活動的連續是縱向的。一方面,教師要確保連續性地使用信息技術與區域活動融合的教育手段,讓幼兒保持恒久的興趣,并且大膽地使用信息技術對教育信息進行擴展,引導幼兒開闊視野。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和幼兒教育的融合應實現外部連接,也就是使用信息技術來打破幼兒區域活動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引導幼兒觀察外面的世界。
興趣是驅動幼兒學習的主導力量,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到有趣的區域活動內容和形式,才能激發出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信息技術直觀形象、有趣多變的特點能吸引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大膽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育內容進行轉化,讓幼兒勇敢地進行質疑和表達,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學習,實現寓教于樂。
幼兒時期是用形象思維作為認識問題的主要途徑的,并且幼兒還沒有獲得豐富的生活見識,看問題的角度十分片面,因此,在開展表現性區域活動時,教師要讓幼兒掌握充足的信息,一方面是為了將幼兒帶入表現狀態中來,另一方面也是讓幼兒做好充足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做好活動前的鋪墊,用豐富的信息資源來開闊幼兒的視野。比如,在表演區《小羊和狼》這個故事進行表演之前,教師首先使用了虛擬空間技術,用三維技術手段來帶領幼兒進入《小羊與狼》這個故事情景中,讓幼兒通過立體的影像手段身臨其境,并在情景中了解小羊和狼這兩個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在幼兒看完了資料之后,教師還提出了一些有關故事的簡單問題:這個故事里面的小羊是只會吃青草嗎?小羊的羊角都有哪些作用?故事里的狼都做了什么事?……從而讓幼兒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分析這個游戲,找到表演的關鍵點。除此之外,在幼兒正式開始表演之前,教師還讓幼兒進行簡單的操作,按照信息技術上展示出的幾張圖像,掌握活動區中會應用到的一些簡單表情和動作。又如,幼兒在表演區道具準備時,幼兒需要一個花瓶道具,但一時找不到替代品,可以通過3D 打印筆讓幼兒快速地繪制瓶子、花,再將其連接,完成一個可以使用的花瓶道具。還有在搭建表演用的房子時需要一個正方體的積木,而此時正方體的積木已經沒有了,教師通常的支持策略是用其他輔助材料來代替,此時教師只要使用3D打印筆讓幼兒自己繪制一個所需的積木,就能滿足幼兒的區域活動需求。
表現性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個性化行動,幼兒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在表情、語言還是行動上,都會給出龐大的反饋信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運用新型科技來記錄下必要的信息,從而讓有聲的資料進一步成為推動幼兒表現的助力。比如,針對《小羊和狼》的表演區活動,教師使用了手機錄像功能來記錄幼兒的狀態,留下幼兒寶貴的表演瞬間。例如,在表演的過程中,一個扮演狼的幼兒正在欺負小羊,這個時候,小羊突然勇敢了起來,并且擺出了奧特曼姿勢,這個行動雖然沒有在預定的計劃里,但是扮演小狼的幼兒也很快地反應了過來,假裝被“奧特曼小羊”打敗了。其他幼兒看到了這一幕,也開心地笑了起來。將這樣的珍貴瞬間記錄下來,不僅能幫助教師明確以后開展活動的方向,而且能進一步激活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表演氛圍。
在幼兒游戲活動之后,教師還要及時地給幼兒合理的反饋,幫助幼兒升華在活動中獲得的情感,真正地實現寓教于樂。幼兒對自己的評價能力比較弱,并且帶有很強的主觀感情,因此,在活動后的分享提升環節,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來給幼兒播放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并且通過畫面定格、慢放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觀感,讓幼兒可以形成基本的反思意識。就如,在《小羊和狼》表演區的活動過程中,幼兒在表演中不僅要說出相應的語言,也要配合場景做出合理的動作和表情,但是這也是幼兒在表演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因此,在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將手機記錄下的資料通過授課助手展示在幼兒面前,喚醒幼兒的回憶,讓幼兒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去看一看自己在游戲中的動作和表情是怎樣的,試著想一想完善的辦法,在完善本次游戲活動的同時也為下一次的表演性區域游戲做好準備,這樣,幼兒的游戲活動就添加了反思的因素,就不單單只是玩耍性質的游戲了,從而讓游戲真正地變成教育。
幼兒正處在對外界充滿著探究欲望的年齡階段,探究性區域活動在幼兒智力教育中起著基礎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生動、充滿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情景,從而點燃幼兒參與探究性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益智區“暢游太姥山”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認識家鄉5A級景區太姥山的各個景點,教師結合實物機器人瑪塔,創設了瑪塔游太姥的編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綜合應用機器人的運動指令模塊并認識了家鄉的風景名勝,也為自己或他人設計了游玩太姥山景點的最佳路線。同時將現實生活中旅游碰到的問題,創設到區域活動的情景中,引發了幼兒探索旅游路線的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
信息技術在幼兒探究性區域活動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擴展探究活動的維度,為幼兒的探索提供豐富的資源,幫助幼兒建立更加豐富、多層次的科學表象。因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相關的素材按照合理的順序投入區域游戲活動中,向幼兒展示更加豐富的表象,從而為幼兒的探究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比如,在種植區讓幼兒去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時,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植物生成的過程,即便是使用實物教學的手段,也只能讓幼兒了解到植物在某一個生長階段是什么樣的,對此,教師使用了互聯網形式的教學資源,在網絡上找到了簡單易懂的動畫拷貝到平板上,讓幼兒帶著平板電腦去種植區自己點擊播放觀看,引導幼兒利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了解植物成長的過程。同時,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使用截圖、放大、暫停等方式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為幼兒的區域活動做好準備。
探究性區域活動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幼兒,也不是讓幼兒漫無目的地進行探索,而是讓幼兒在科學的指引下,利用合理的途徑來進行觀察與探究,在玩耍的過程中獲取到知識。因此,為了提升探究性區域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優化交互方式,用更加合理的互動來優化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認識,使幼兒感受到探究性區域活動的魅力。比如,在顏色的探究性區域活動中,筆者使用了3D打印筆技術。在3D打印筆的幫助下,幼兒可以很簡便地將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開發出新的顏色。因此創造了一個可以讓幼兒打開腦洞的游戲環境,讓幼兒猜一猜“紫色和綠色混合在一起是什么顏色”“藍色和綠色混合在一起是什么顏色”等問題,營造幼兒和教師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這種充滿新鮮感的游戲引起了幼兒的強烈興趣,幼兒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提出了各種問題,大大地提高了探究性區域活動的教育效果,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用3D 打印筆來驗證猜想,進一步強化幼兒的探究思維。
欣賞對幼兒來講是一種比較困難的活動,一方面是幼兒的知識儲備還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因此,欣賞性區域活動的展開具有較大的困難。對此,在實際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欣賞活動的趣味性,激活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幼兒的欣賞質量。比如,在讓幼兒欣賞我園特色展示區“玉塘秋色”為主題的作品時,教師使用了PS 工具和微課手段,對作品進行了處理,將作品拆解成不同的部分,然后一份份地展示給幼兒,讓幼兒從部分開始進行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幼兒猜一猜這幅畫上面繪制了什么,為了驗證幼兒猜測的對錯,教師在每塊作品給幼兒展示了一段以畫面有關內容的短動畫,通過掃二維碼方式,讓生動的音樂和解說來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家鄉玉塘城堡秋天的獨特魅力,從而在幼兒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來促進幼兒的欣賞,幫助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審美上的塑造。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給幼兒區域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在欣賞性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平臺,給幼兒提供多樣化的體驗環境,讓幼兒帶著自己的情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在使用信息技術提供體驗平臺時,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實際情感體驗,增強幼兒的參與性,讓幼兒可以真正地從欣賞性區域游戲中有所收獲。比如,在閱讀《花格子大象艾瑪》這一作品時,教師使用了具有強大交互性功能的電子白板技術,幼兒可以使用電子白板上的功能,對原來的作品進行改變,幼兒可以自由地點擊電子白板上的色彩創設功能,對各種色塊進行即時的創意組合,從而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色塊的藝術。又如,將平板電腦、手機投放到閱讀區中,幼兒通過手機掃碼,閱讀教師推薦的一些電子書籍;或者通過平板電腦讓幼兒邊聽故事邊跟著故事錄音一頁一頁地翻看圖書,每一頁都留出充分的時間與幼兒互動,讓幼兒在傾聽、欣賞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還可利用平板電腦進行故事劇表演、故事仿編、續編,自制電子圖書等。
總之,互聯網的功能是十分強大的,幼兒教師一定要積極開發各種途徑的體驗平臺,改變傳統欣賞性區域活動的問題,促進欣賞性區域活動中自我意識的表達。
欣賞對很多幼兒來講是一件比較枯燥的活動,很多幼兒會堅持不下去,在欣賞片刻之后就失去耐性,如何保持幼兒在欣賞性區域活動中的注意力是教師所必須解決的難題。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優化活動中幼兒要欣賞的內容,將欣賞內容轉變成為幼兒更加容易接受的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從而更好地集中幼兒在欣賞中的注意力,為幼兒更深層次的欣賞做好鋪墊。比如,在我園還有一特色長廊農耕農具,讓幼兒欣賞農具時代比較久遠,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含蓄,幼兒在理解上容易出現困難,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用微課向幼兒展示農具發展變化的過程,讓幼兒更快地融入這一古老藝術中,提高幼兒參與欣賞性區域活動的積極性,為幼兒的實際欣賞奠定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和幼兒區域活動有效的整合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特點、幼兒的用眼時長,衛生安全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學習特點,合理地運用各種技術來組織區域活動。信息技術運用到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加輕松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從而使區域活動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讓幼兒在一個快樂生活的環境自主探索、多元學習,從而幫助幼兒獲得智力、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