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陶夢嬌
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合理科學地調整學習策略和方向,最終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標?;诖耍處熞Y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美術教學的內容,不斷創新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以此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意識和成效,繼而為小學美術教學革新提供有力支撐。本文主要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合作教學和自主性學習的融合、分層次與自主性學習的融合等方面,展開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教育領域中永不過時,主要是由于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可以更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因此,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想完全發揮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就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以此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的狀態成功轉變為主動學習的狀態。下文將從游戲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兩個方面,系統性地探討如何構建自主性學習課堂與如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美術教學面對的受教群體是正處在思想、行為、習慣養成關鍵時期的兒童,所以此階段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積極性方面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基于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要將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作為關鍵點和重點,進而為學生自主性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此,結合小學生喜好玩游戲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將游戲作為美術教學的載體,從而構建出具有趣味性和可玩性的美術課堂,以此達到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效果。但是,在設計或者開展游戲化教學時,需要教師做好以下方面的準備工作:第一,游戲化教學雖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但是也要重視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的內容設計課堂游戲,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在玩游戲的同時,既可以獲得樂趣,又能夠獲得知識。第二,教師要盡可能地保證游戲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主要是由于小學生存在喜新厭舊的心理,如果長期采用一種形式的游戲,就有可能降低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第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學習機會,所以教師要合理設計適合學生自主開展的課堂游戲,也可以設計引導性游戲,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更為高效地開展自主性學習。
例如,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形狀”課時教學活動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出“觸摸”“猜謎”“畫畫”并存的游戲化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既能掌握美術知識,又能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如教師先自制出適合美術教學的工具,如選擇一個較大紙箱或者口袋,并將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體放在其中。當教學工具準備完成后就需要引導學生到講臺上伸手摸一摸口袋中的物體,并要求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與物體相應的圖形,如“彈珠—圓形”“魔方—正方形”“橡皮—長方形”等,直到所有學生都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后,教師要向學生公布正確答案,先將圓形物體拿出并在黑板上畫出圓形,再將長方形物體拿出并畫出長方形,直至拿出所有教具并畫出對應圖形。完成教學游戲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盡可能多地尋找各種各樣的圖形。由于教學游戲的關系,此時的學生自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圖形尋找的學習任務中。由此可見,將游戲元素合理植入美術教學中,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自主性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除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以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功能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對生動、形象和豐富的圖像,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喜好,尤其對動畫片中的元素更為喜愛,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功能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但是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時如同游戲化教學法一樣,也存在教師需要重視的地方,尤其是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上,不僅要重視可見的新穎感和趣味感,還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即學生能通過多媒體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正確理解和掌握美術教學知識。因此,在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時,不但要融入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和內容,還要注重其與美術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從而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和積極性。
例如,在開展“卡通明星總動員”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功能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作品,以此為學生搭建起自主學習的平臺。如教師在播放動畫片之前要先向學生提出學習任務,用以幫助學生指明自主性學習的目標,如“同學們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要認真尋找卡通人物的特點,并成功地將卡通人物畫出來”。此處以“機器貓”動畫片為例,學生在任務的提示下會更加認真和有目的地觀看動畫,如學生會重點觀察“機器貓”的特點,如“機器貓的神奇口袋”“機器貓的外形”“機器貓的顏色”等,然后學生還要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卡通人物特點,將其形象地畫在美術練習本上。在此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功能,對學生實現了自主性學習的引導,不僅達到了“卡通明星總動員”的教學目標,還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提升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自主性學習,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能力,當然這需要建立在教師合理的引導方式上。基于此,教師在采用自主性學習方法時,要以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為基礎,科學設計自主學習的內容、目標和過程,以此才能保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美術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和全面的理解。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時,要注意引導方式、內容的適應性和匹配性。所謂適應性主要是指,教師所采用的引導方式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特點相符,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快速地理解美術知識,同時在引導教學中教師還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影響,以免干擾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而匹配性主要是指,教師采用的引導內容、方法要與本節課的美術教學內容相符,從而防止教學內容與引導方法出現相互分離的問題。將引導性與學生的自主性成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為學生構建出事半功倍的自主學習課堂。
例如,在開展“可愛的動物”課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元素,合理地植入自主性學習中,促使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見聞和認知,理解本節課時中的美術知識。此處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例,結合小學生參觀動物園和飼養小動物的社會生活經歷,將“可愛的動物”教學內容引入其中,創設出真實、生動和形象的教學情境。如,“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在回憶中游玩動物園”。隨后,教師要扮演好“導游”的角色,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如“同學們現在觀看的是我國國寶大熊貓,哪位同學可以說一下大熊貓的可愛之處”,此時便有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見聞,對大熊貓進行詳細的描述和說出自己對熊貓可愛之處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大熊貓黑白相間的顏色十分可愛,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大熊貓黑黑的眼圈十分可愛。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繼續采用該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其他動物的可愛之處,借此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更多的動物。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對比的引導方式給予學生引導,如“同學們在生活中是否飼養過小狗、小貓、小鳥等動物,請同學們將自己飼養的小動物和動物園中的動物比較一下,說一說自己飼養的動物有何特殊之處”,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詳細說明飼養的小動物的可愛之處。有的學生說“我飼養的小狗在見到我時,會十分賣力地搖尾巴,特別可愛”,而有的學生則說“小貓在休息時會瞇著眼睛十分有趣”等。教師通過采用生活化的引導形式,為學生創設出了適合自主性學習的環境,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了“可愛的動物”課時中的美術知識,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效果,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和表達的習慣。
自主性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不能只局限在學生自主性、積極性等方面,同時還要倡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共同解決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為此,教師應該在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融入合作學習方法,一來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二來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并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性。首先,要保證合作小組劃分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學優生與學困生混合分組的方式,主要是由于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差異,所以在混合分組模式下學生之間可以形成“幫帶效應”,如此一來即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效果。其次,將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還要教師設計適合學生開展自主性探究與學習的內容,以便有效控制美術課堂教學的方向。最后,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結合的課堂中,雖然教師的主導身份有所淡化,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學生于不顧,而要求教師更全面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并找尋適合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指向性的引導,從而實現提高美術教學質量與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開展“手形的聯想”課時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實施自主性學習,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擴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如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美術學習小組,并為學生制訂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如“根據手形充分發揮聯想,說出與手形相像的事物”。此時,學生便會通過小組交流形式,對各種各樣的手形進行研究、分析和探索,用以找尋和手形相像的事物。此外,教師可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功能將各種各樣的手形投放在大屏幕上,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還能時刻掌握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向。如當學生對探索方向毫無頭緒時,可以觀看大屏幕獲得學習靈感,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引導性信息系統性地探索知識點。將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有機結合,使學生從獨立式的自主學習轉變為合作式的自主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小學生在能力素養、身心發育、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在學習方面則會形成顯著的個體差異性,如果教師仍然采用統一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很難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會導致教學質量和效率下降,最終造成班級學生兩極分化的嚴重后果?;诖?,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加以重視,并研究和創新較為適用的美術教學方式及內容,以此才能有效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為學生創造出高效的自主性學習環境。為此,結合分層次教學理念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可以嘗試將自主性學習與分層教學有機融合,為學生創建出能夠自主開展學習的形式。首先,教師要注重層次劃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進行合理定位,從而為后續分層教學與學生自主性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其次,針對學生所處層次合理劃分美化教學的內容和知識,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同時為學生建立起“由簡到難”“由淺及深”的學習模式。
例如,在開展“可愛的動物”美術課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繪畫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層次,如繪畫、理解、思維等能力強的學生為A 層次,反之則為B 層次。隨后,教師還要通過具體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美術教學內容對應劃分層次。如針對A 層次的學生,可以嘗試提升繪畫教學的難度,如“結合自己的認識、理解和想象,描繪出動物的可愛之處”,此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學生不但要繪畫出具體的動物,還要在繪畫中增添自己的想象元素,有的學生在繪畫動物的時候為其穿上了衣服,這不僅突出了動物的可愛之處,還展現了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針對B 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降低美術教學的難度,以免影響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動物并找出動物的可愛之處,然后嘗試將自己看到的畫出來”。通過將分層教學和學生自主性學習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出了更為適應的學習環境,如此一來將會最大限度地提高美術教學成效,以及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自主性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對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科學性,以及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起到了十分關鍵且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不斷創新自主性學習的內容、過程和目標,以便為學生構建出高效和適應的自主性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