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師范大學 李德寶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化,提高了教育質量。MOOC 的發展給翻轉課堂提供了充足的優質資源,通過近年來教學改革道路上的不斷實踐,出現了“MOOC+SPOC+翻轉課堂”的教育新模式?!癕OOC+SPOC+翻轉課堂”是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融合的新模式,將傳統課堂、網絡課堂和互動課堂進行有機結合,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有效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思維的引導,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
“MOOC+SPOC”的實施需要借助于課程平臺的支持,而目前比較成型的MOOC 平臺有“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好大學在線”“智慧樹”和“超星慕課”等平臺,各個平臺也都能提供SPOC功能,因為除了對開放性做了一定的限制,從軟件本身的角度來看,SPOC就是一種MOOC。
選擇MOOC平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要只看平臺的功能,還要看其能提供的服務。如,各個平臺都宣稱能提供SPOC 服務,但具體的服務是有差別的,有些平臺智能提供“復制型”SPOC 或是“獨立型”SPOC,而有些平臺除此之外還能提供“關聯型”SPOC,也就是“MOOC+SPOC”。
(二)不要只看平臺功能的表面,還要看平臺功能的內涵。例如,各平臺都宣稱能提供課程章節測試,但能否提供“系統隨機組卷、個性化測試”還是只能提供“教師組卷、統一化測試”,這是有差別的,需要仔細選擇。
(三)選擇平臺不要過多關注復雜功能,而要更多關注教師的應用,如果是應用中必需的功能,則應檢查平臺是否提供,而可用可不用的功能則可放緩要求。
(一)優質MOOC的選擇標準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課程內容完整并能夠與時俱進,這是優質MOOC的最基本要求。
2.課程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先進性,對提高本校的課程教學質量有幫助,MOOC 中展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比如仿真式教學、Flash式教學、游戲式教學,這些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進學生對相應內容的理解,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優質MOOC具體申請渠道
1.通過學校的教務部門進行申請,一般MOOC平臺會和學校建立合作,賦予學校教務工作人員“學校管理者身份”,學校教務部門可以為教師建立關聯型SPOC。
2.向聯盟申請,目前也出現了若干種類的聯盟,聯盟的管理者等同于學校管理者,都與MOOC 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聯盟的負責人可以對申請課程的教師進行審批,當條件達到聯盟要求,則可以進行相應課程的關聯。
(一)確定教學要求與考核要求
1.第一步:熟悉MOOC相關內容。
(1)熟悉MOOC的章節內容及其發布次序,并檢查是否與自己講授進度一致。
(2)熟悉MOOC 的成績構成及試題難度相關信息,建議SPOC 教師與MOOC 教師協調,獲得測試題難度、測試發布和截止時間、測試方式等,并檢查是否與自己期望的測試相一致。
2.第二步:確定SPOC內容選擇方案及特色化教學方案。
SPOC教學方案和內容的選擇(60分標準,100%學生應能達到),哪些內容要求課程班級學生選學(90分標準,20%—30%學生可以達到),哪些內容學生自愿學習(對于拔尖的學生可以選擇學習)。
3.第三步:明確成績構成方式。
“MOOC+SPOC”提供了多樣化的測試與考核方式,例如,過程化考核、主觀與客觀考核,基于學習數據的考核,MOOC測試與SPOC測試等,但不管怎樣,這些測試都是線上的,需要確定線上測試成績和線下測試成績占最終成績的比例。
例如,有以下幾種具體方案:
方案一:最終成績=MOOC成績。
方案二:最終成績=MOOC 成績*A%+線下考核成績*B%。
方案三:最終成績=MOOC 成績*A%+SPOC 成績*B%。
(二)翻轉課堂學生分組:隨機
翻轉課堂學生需要進行有效的分組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簡單而言,學生分組需要考慮:翻轉課堂學生人數;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翻轉課堂學習內容。
進一步分析,學生分組需要考慮的因素:
1.分組、角色及內容。
學生分組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分組數目及組內人數的確定,應給每一分組相對充分的時間進行互動并完成課堂翻轉。需要考慮組內各成員的角色,如主講人、主答人、主問人等。給每個學生一個角色,可以促進學生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要注意每一分組所重點關注的內容,其是否能在給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以及是否能在給定時間內完成課堂要求的任務。
2.優秀學生與普通學生。
翻轉課堂需要考慮是所有學生翻轉,還是特定群體學生翻轉(如只是優秀學生翻轉,或者只是普通學生翻轉),不同的群體要求應不同。例如,針對優秀學生,可強化學生獨立自學與歸納總結能力的訓練;而針對普通學生,可強化學生對重要知識與思維的訓練,鞏固所學習內容;如果針對所有學生,則需兼顧優秀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差異,不要僅僅照顧了優秀學生,而使普通學生淪為配角。
3.頻繁性與覆蓋范圍。
翻轉課堂需考慮單一學生參與的時間與次數。若要次數多、時間長,則應分組多、組內人數少;反之可減少分組增加組內人數。另外,還需考慮覆蓋范圍,如希望覆蓋所有學生,則應降低翻轉課堂教學班人數,而若只需覆蓋部分學生,則可擴大翻轉課堂教學班人數。
4.確定性與隨機性。
不同類型的學生,需考慮分組的不同策略。例如,確定性分組可以促進團隊協作學習,但也可能使一些學生過于依賴他人而忽略自身的學習(俗稱“打醬油”“蹭車”)。隨機性分組可避免這種“打醬油”現象,但是否會加大學生壓力呢?此外,隨機性又可能包括分組的隨機性、主講人的隨機性、主講內容的隨機性等。
(三)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與教學評價設計
1“.秀成果”:約30—35分鐘。
“秀成果”的時間需依據翻轉課堂人數及每個組學生主講人數和主講時間來確定。簡單來看,如果是5個組,每組1人主講5分鐘,則需要25分鐘,再加上活動準備時間10分鐘“,秀成果”需要35分鐘左右。
2“.矛碰盾”:約10分鐘。
回答形式的“矛碰盾”:教師將30 個學生分為6個組,每組5 個人,按照由前到后的順序,前者交給后者問題,后者回答問題并評價提問的水平,回答后簽字交付。然后再按由后向前的順序返回給提問者,由提問者評價回答的滿意度。評價可由教師評價,亦可由同學相互評價。依據上述,綜合評定確定每個學生本次小班研討課本環節的成績。
3“.解疑惑”:約50分鐘。
這一活動是教師答疑的環節。指導教師根據每組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也可能講解本次課程的思路和要點等?!敖庖苫蟆杯h節可分散進行,即在每組學生完成后進行;也可集中進行,即在所有組學生都完成后進行。
4.互動評價與翻轉課堂學習過程記錄與評價。
需要注意的是,互動評價也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使所有學生能夠做到客觀評價他人和自己,對于學生未來成長很重要。因此對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需要設計評價標準,并讓學生事前了解,既引導學生學習,又引導學生正確評價。
MOOC 是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引擎,“MOOC+SPOC+翻轉課堂”是解決實體課堂系列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重要途徑,借力慕課,系統化實施教育供給側改革,落實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