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楊家莊初級中學 閆建平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在短暫的課堂中對所學舊知識進行系統的、有效的復習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現階段的課上復習存在著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整體性不足的問題,學生很難在課上抓住重復學習的重點。要解決以上問題,就需要教師對傳統的復習方法進行創新,采用趣味性的、思維性的、實踐性的方法進行鞏固教學與提高練習,從而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提升其舉一反三能力。
顧名思義,復習就是重復學習曾經學習過、掌握過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鞏固知識記憶。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復習教學是一個知識回顧與練習提高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背誦舊知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再通過習題演練掌握相關知識的具體用法,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具體的知識體系。要在短時間內達成系統復習的教學目標,就需要用到以下教學理論:第一,“遺忘曲線”教學理論。這是一個揭示按遺忘規律的一個教學理論。教師可借助“遺忘曲線”選擇溫習舊知識的時間,讓學生在最佳記憶時間中重復閱讀或背誦相關知識點,使其高效地達到溫故知新的目標。第二,“需要理論”教學理論。這一教學理論指出了人的五層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教師可根據“需要理論”制定出一套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主動回顧已學知識、主動參與舊知練習,使其在回顧舊知的過程中體驗到被獎勵的滿足感,進一步提高其知識回顧學習積極性。第三,“構建主義”教學理論。與填鴨式教育、灌輸式教育不同,“構建主義”下的復習教學以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為主,強調的是學生主動構建舊知體系。
遺忘是小學語文學習最大的天敵,為解決小學生知識遺忘、記憶模糊的問題,教師常進行階段性復習教學。然而,目前的復習教學模式機械重復,缺乏創新感,復習教學多以死記硬背為特點,學生的復習學習體驗差,無法全情投入復習,自然會影響復習效果。此外,小學語文復習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復習教學人性化程度不夠,教師只將考綱內容作為復習教學的唯一參考,忽視了班級內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對復習教學的要求,采用一刀切的復習方案,無法滿足學優生鞏固提高、學困生夯實基礎的復習需求,造成復習教學效果差的問題。
2.復習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多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將考綱涉及的字詞、語句、考點打印成復習資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背誦并默寫。這種方法短時間內有效,但會使學生養成被動記憶的不良學習習慣,導致其無法主動思考,最終影響其自主復習效率。
3.教學方法過于老套,只按照課程教學順序依次復習,并沒有從整體出發,考慮不同課程、不同單元之間語文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未構成有效的復習知識圖譜,造成復習教學質量差的問題。
4.復習教學中教師采用“題海戰術”,將相關的、不相關的題目一股腦的引入到復習教學中,讓學生重復回答套路相似的問題,消磨其耐心,限制其思維發展,導致復習教學效果不佳。
5.實戰訓練不夠,教師只使用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檢查內容過于單一,容易讓學生“鉆空子”,導致教師無法獲得學生真實的復習反饋,最終影響復習教學效果。
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回顧舊知、演練提高過程中的表現并不相同。教師要理解不同學生的差異,并根據在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分層教學目標,使班級內不同層次學生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復習,從而增強班集體的整體教學效果。對學困生,主要以夯實其基礎為主;對中等生,主要以提升其能力為主;對學優生,主要以拓展其思維為主。
比如,在回顧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進行如下分層設計:第一層教學目標,要求班內同學熟讀、背誦并默寫《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能默寫《少年中國說》《圓明園的毀滅》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第二層教學目標,在第一層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三首古詩表達的具體情感,并牢記兩篇課文的主題思想;第三層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達到第一層、第二層的重復學習目標,并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少年中國說》中以什么贊美少年中國?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有什么關系?”“《圓明園的毀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作者是怎樣描寫‘圓明園’的,用意是什么?”之后,教師根據分層目標展開復習教學,可以實現低耗高效的教學目標。
在回顧舊知識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主動跟隨教師的思路,有目的、有重點地回顧教材內容,防止出現無效復習的問題。在課上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如闖關活動、情境活動等,借助游戲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充分發散自身的聯想能力,將學期內所學的字、詞、句、段等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脈絡。
在回顧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根據單元復習的具體教學要求設計三層結構的搶答活動。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設計活動獎懲方案——答對一題加1分,答錯扣0.5 分。第一個教學活動以回顧本單元基礎知識為主,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本單元學習的陌生漢字,讓學生讀出漢字的讀音、提出形近字并組詞,加深學生對“嫌”“廉”“浸”“適”“辟”等漢字的印象。第二個教學活動以回顧本單元文章中的好句好段為主,教師在多媒體出示文中語句,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仿寫出示的語句。比如,教師出示“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讓他們仿寫出比喻句。第三個教學活動以能力提升為主,教師結合本單元課程內容,提出一些發散性的問題,以此來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比如,以課文《白鷺》的具體內容為基礎,教師提出問題:“本文是如何寫白鷺的?你學到了什么?”“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通過提出類似問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閱讀鑒賞能力,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目的。
1.使用單元復習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教科書每一單元的課文主題相似,教師使用單元法進行復習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題理解能力,幫助其掌握更多的閱讀理解技巧。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回顧某一篇課文內容,包括課文重點語句、段落、中心思想、情感表達。之后,教師讓學生按照類似方法獨立完成本單元內其他課文的閱讀分析與鑒賞。在學生充分掌握閱讀理解技巧后,教師在課外教學資料中挑選出類似文章供學生練習,提升其實踐能力。
比如,在回顧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從《草原》這篇課文切入,讓學生回顧閱讀以景寫情文章的方法。回顧教學時,教師重點分析“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等語句,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語句背后的含義。在重復閱讀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回憶閱讀“以景寫情”“借景抒情”文章的方法,并根據文中“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探究文中景物描寫的內涵。通過重點回顧這篇課文,學生充分掌握了閱讀以景寫情文章的技巧。這時,教師布置課堂學習任務:“重讀《丁香結》,探究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閱讀《懷念一棵樹》,分析作者‘一棵樹的感受,足夠我用一生的時間來回味’的意思,并探究本文文章題目表達的含義。”以單元主題為線索進行閱讀復習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水平。
2.使用歸類復習法,提升語文作文能力
歸類法是一項系統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作文復習教學中,能幫助學生回顧作文創作的具體方法與技巧,理順寫作思路,提高作文質量。教師以教科書中內容為線索,引導學生回顧曾經學習的作文布局方法、細節描寫方法、主題表達方法,使其能夠有目的地、有條理地進行作文創作,在不斷的回顧、反思、重復學習中提升自身的作文能力。
比如,在回顧“如何寫人”的基本寫作方法時,教師讓同學們重新閱讀《橋》《窮人》,讓學生品味課文中的優秀語句,學習作者出色的敘事寫法和描寫寫法。以《橋》中“老漢冷冷地說……”“老漢突然沖上前……兇的像只豹子”兩句話為例,句中的“沖”“揪”“吼”動作描寫突出了老人的憤怒,“冷冷的”神態描寫寫出了老人的威嚴;以《窮人》中的“她的心……非這樣做不可”這句話為例,“心跳的厲害”這一心理描寫表達出了當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有助于讀者代入角色。在回顧本單元文章后,教師總結文章的描寫方法和寫作技巧,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讓其閱讀自己的作文,分析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一輪的分析,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寫人敘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復習內容提出改正作文方式的方法,比如,用側面烘托的方式寫人,用心理描寫的方式寫人,從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的方式寫人等。
完成總結后,教師在課上組織學生進行習作練習,進一步提升其作文能力,指導學生根據所復習的內容寫一篇描述人的文章。
題海戰術難以增強課上復習的效果,反而會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消耗其大量的學習精力。教師要合理布置課上練習題目,題目中不僅要包含回顧基礎知識的簡單問題,還要包含能力提升的復雜問題。設置重點清晰、難易混合的問題讓學生作答,引導其在回答問題時發散思路,積極運用已掌握的內容解答未知問題,達到溫故知新的學習境界。
比如,在對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進行回顧教學時,教師從基礎知識、閱讀理解、作文創作三個角度切入,設計練習題目:“給下述字詞標注拼音:弈、鴻鵠、孰、汝、滄、誕、堿。”“《學弈》和《兩小兒辯日》講了什么故事,分別表達了什么道理?”“《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文中是怎樣描述的?你是怎樣理解的?”“閱讀《植物澆上鹽水會怎樣》,給文章第三自然段增加標點符號。”“結合《植物澆上鹽水會怎樣》內容,展開想象,寫一則科幻小故事。”在解決多樣化的復習題目時,學生能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條理、有重點的復習,避免浪費時間,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達到了高效復習的學習目標。
1.根據單元模擬考試情況調整單元復習方案
考試是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方式。為進一步提升單元回顧教學的效率,教師可在完成復習教學任務后組織學生在課上進行單元模擬考,通過模擬測試考查學生對單元內基礎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調整回顧教學方案。
比如,在完成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回顧教學任務后,教師設計單元模擬考試卷:一,考查學生對基本字詞的掌握情況。設計“看拼音寫詞語”與“給加點字標注拼音”題目,考查學生對“躲藏”“挪動”“崢嶸”“念叨”等詞語的掌握情況。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情況。設計填空題,讓學生在空白處填寫“燕子去了……有再開的時候”“在默默……大海里”等句子的修辭手法。三,考查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情況。設計簡答題,如“《匆匆》是寫什么的散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態度?”根據“考試情況”,教師針對性的調整基礎知識回顧教學方案、閱讀理解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
2.根據期末模擬考試情況調整全書復習方案
在課上模擬期末考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表現情況”確定學生的復習薄弱點,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二輪復習教學方案,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在完成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輪復習后,教師設計考卷,對學生進行基礎摸底:設計“補充句式”題目,比如,補充“有意栽花花不發”、補充“常將有日思無日”諺語,考查他們的“日積月累”復習情況;設計“頭不是很大……剃得發亮”仿寫題目,考查學生的寫話能力。之后,根據試卷獲得一輪復習的教學反饋,教師在此基礎上調整二輪復習方案,增強整冊復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不斷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不斷創新多元的教學方法,才能打造出高效低耗的復習課堂。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目標、激趣、練習、提高為切入點,合理設計舊知回顧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借助單元法、歸類法、實戰演習法等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與作文能力,實現高效復習的整體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