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大梁子小學 裴瑞芳
很多作家在構思時,都致力于尋覓細節。作家李準這樣說:“寫一篇短篇小說,手里有那么幾個硬邦邦的細節,心里就踏實了。”美學家王朝聞更進一步指出:“沒有細節,沒有具體描寫,就沒有藝術形象。任何主題具有偉大意義的作品,總是和那些能夠充分刻畫人物和適當地展開情節的具有獨特性的細節描寫相結合的。”可見,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情感的重要手段。細節描寫好像鑲上金邊的云,又如夏夜徐徐的清風,不可或缺并綻放異彩。想讓細節觸碰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現實中,刻意地表達情感往往帶來矯揉造作之感,那些打動人心的從來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這些真情正如涓涓細流緩緩流過當下重壓之下乏味的心田,又像春天的雨露滋潤日漸枯萎的靈魂。這些平凡的文字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美麗。如:吳冠中先生《父愛之舟》這樣寫道:“我拿著湊來的錢去繳學費,感到十分心酸”。對這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作者就有了一次細致的描述,真誠感人。
作者把這一次心酸的哭和之前的哭做了比較,著重突出心理感受,這是作者實實在在體會到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情。孩子漸漸長大,體會到的人間滋味隨之豐富。年齡愈長,內心的情感積淀也會愈加充盈??傆心敲匆粋€時刻,我們覺得自己忽然長大了,不知道是在看著父母老去的容顏暗自垂淚的時候,還是在盯著遠去的背影愈加心酸的時刻,這是一種新的情感體驗。正因為這種體驗是我們深刻感受到的,就像平淡無奇的曲子忽然的變奏,讓人感覺是那樣的別致,那樣的真切。
作者的這種人生道路的新滋味是一種無力分擔家庭重擔的無奈,是為父親的不容易而產生的心酸,更是對偉大父愛卻無以為報的痛苦。這個細節描寫把作者的心路歷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深沉的父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心疼被緩緩地表達了出來。這一字一句樸素而又真誠的心理描寫傾瀉在讀者的內心,刺痛了大家敏感的心靈。可見,情真方能意厚,雖是小小波瀾也可讓內心翻江倒海。
塑造人物最常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動作描寫。成功的動作描寫能使讀者感到“繪其行,現其人”。
千篇一律的流水賬單調乏味,精準的動作描寫往往能夠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如四年級上冊書中,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用這樣的細節去描述一只老麻雀,它為保護幼子即將與龐大的獵狗展開生死的較量,“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屠格涅夫展現了一只英勇無畏的老麻雀。它像一塊石頭似的落下,不僅寫出了老麻雀保護幼子的堅定,還表現了它英勇無畏的精神。這個“落”字擲地有聲,老麻雀內心的緊張、憤怒、無畏都呈現了出來。
類似這樣的細節描寫還有很多,比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既炫耀自己讀書人的清高,又露出忠厚老實的善良本性。老舍《我這一輩子》寫道:“一手握著佩刀,一手揪著大襟,我擦著墻,逃回‘區’里去。”“擦”字用得好,把驚慌失措和極其緊張害怕的情緒寫了出來,極為形象生動,給人無限遐想??梢?,精準的動作描寫能夠形象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在人物形象上畫上濃重的一筆。
精準的動作描寫往往隨著作者情感的變化呈現出或快或慢的時間的異化。這樣引人注目的細節更容易引發讀者深入的思考。例如: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p>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看似簡單易行的動作因增添了兩次“我的母親”,打亂了連貫和流暢,顯得異常緩慢和艱難。我們在作者的筆下感受到母親工作的疲憊和不易。這是一種時間的變異,作者因看到母親簡陋惡劣的工作環境而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震撼,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母親的動作在作者的視角下緩慢起來。相反,文中“立刻又”的不斷重復,不僅表現了母親工作循環往復的單調乏味,還以極快的形式展現了母親的動作。母親異常的忙碌和辛苦也在四個連續“立刻又”的渲染下愈加強烈。生活中又有哪些場景讓我們有所觸動?不忍也不愿意離開自己的視線。這種異化的時間帶動的動作描寫往往更能觸動心靈。
基于外貌、姿態、服飾等的肖像描寫更容易長留讀者的心間。不管是魯迅筆下戴著銀項圈的閏土,還是“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祥林嫂,或是老舍筆下剛開始拉車的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粗的祥子,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們的活力、悲哀或者滿懷希望的無限遐想在強烈的視覺性意象的肖像描摹中延宕開來。
吳冠中先生的《父愛之舟》寫道:“腰里那條極長的粉綠色絲綢汗巾可以圍腰二三圈,還是母親出嫁時的陪嫁呢?!薄胺劬G色的絲綢汗巾”這種強烈的視覺性意象,讀來為之一震。
“粉綠色的絲綢汗巾”這個細節描寫帶給我們很多的聯想。汗巾的顏色表明它是女性的,母親出嫁時的陪嫁還可推測這條汗巾年代的久遠??墒牵赣H依然在使用這條年代久遠的女性汗巾,可見父親的節儉和家庭生活的艱難。作者就這樣不動聲色地把細微的觀察心平氣和地寫出來了,表面看來平靜如水,實則洶涌澎湃。文字間飽含對父親的心疼。這個看似不經意的肖像描寫把父子雙向奔赴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同時,作家梁曉聲的《慈母情深》,細致地描摹了母親手指的樣子。“龜裂的手指”這種強烈的視覺性意象強烈沖擊著我們的眼球,由外而內的,我們聯想到了母親工作的強度之大、時間之長以及工作場所的簡陋。即使是這樣,母親仍然用自己辛苦賺的錢供孩子讀書,這是一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讀來為之動容。
強烈的視覺性意象的肖像描寫促進了人物的立體呈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雖寥寥幾筆,卻有著較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環境或者場景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顯而易見。作品中人物的悲歡因環境的變換而呈現出不同的走向。一個環境或者場景的描寫,有時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有時升華了全文的思想,有時或將作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以人為活動中心,輔以環境描寫。這些鏡頭就被稱為“場景”。
場景是作者截取了事情發生時的一個鏡頭來寫。如吳冠中先生《父愛之舟》一文寫了“我”和父親逛廟會的場景。作者極力鋪陳廟會的盛大場面,彩排著的戲人裝扮各色人物邊走邊唱,糖果點心、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我”想吃小吃卻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最終“我”和父親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吃完在家里帶的粽子,父親領“我”到小攤上吃了碗熱豆腐腦,我叫他也吃,他并沒有吃。這樣的場景描寫動人心弦。
兩年一度的廟會對作者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這里人山人海,美食各式各樣,這與“我”和父親在偏僻的地方吃涼粽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的環境多熱鬧,“我”和父親的處境就有多凄涼。但是這樣的環境描寫卻把可貴的父子情表現得愈加動人,父親愛兒子、兒子心疼父親,這種人間至誠至真的愛在如此卑微的條件下顯得愈發溫暖。熱鬧的場景描寫反而把兒子與父親這兩個微不足道的貧苦小人物的互相關懷渲染得如此溫情。這樣的場景一定是作者觀察到的觸碰心弦的場面。又如《父愛之舟》結尾,父親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更是一種愛的延伸,父親不僅要撐起偉岸的父愛,而且要承擔起柔軟至極的母愛,這種努力的樣子讓人心酸。這樣平凡卻又動人心弦的場景令人難忘。撥動心弦的環境或場景描寫,升華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推動了高潮。
精彩的細節描寫,往往通過動人心弦的環境或者場景描寫,在真誠樸素的心理刻畫中,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里,在強烈的視覺性意象當中,點滴滲透出來。體會細節描寫,無論是對于深剖作品的意義,還是對于寫作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