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羅源縣鳳山小學 吳曉玲
整本書閱讀不僅可以涵養學生的品行,還可以使閱讀成為快樂的事情。就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現狀而言,還存在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策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關注整本書閱讀的方法講述,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關注整本書閱讀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寫寫學生閱讀整本書的一些感受,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使其提升閱讀水平,有效閱讀。
一直以來,學生的閱讀量被教師、家長們所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十多年來,語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倡導加大閱讀。隨著這幾年新教材的使用,整本書閱讀這個理念再次走進語文教師的教學視野,成為大家關注的課外閱讀新方式。統編版教材的編寫者溫儒敏曾提出這個問題:“為什么要讀整本書呢?整本書閱讀不是新鮮的事物,從中國古代就有。”在閱讀能力被關注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將整本書閱讀納入了其中。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倡整本書閱讀,主要是針對碎片化、平面化、無中心的閱讀現狀,使小學生能集中注意力閱讀,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并不等于緊張地參與,教師要實施的不是過程管理,而是要進行目標管理,不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設計非常多的任務;如果任務過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會減少70%以上。教師要給予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空間,使學生們能逐漸克服閱讀障礙,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整本書閱讀才會更加有效。本文基于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經驗出發,探討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實效。
在整本書閱讀中,閱讀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并且利用課內時間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能產生閱讀的興趣。就當前的課程教學實際而言,教師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課內時間讓學生閱讀,故而,要充分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讓他們能在課下積極閱讀。教師可以借助課內的閱讀指導課程,從整本書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方面進行必要的講解,這樣的講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能使學生產生持續閱讀的興趣,從而,輕松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興趣,作為閱讀的強大動力,在課程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教師要使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變得更加輕松,而不是給他們施加無形的壓力。
例如,在《昆蟲記》這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先提問學生,關于昆蟲能想到什么。接著,教師說出法國有一位作家,一生都在研究昆蟲,諸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寫出了一本《昆蟲記》。在說到昆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其中一些有趣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使學生產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大孔雀蝶的晚會”“金步甲的婚俗”“清潔衛士——圣甲蟲”等都可以作為教師導入課程的內容,這些內容都具有趣味性,有著幽默的表達方式,教師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教師可以以一種溫和的口吻詢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孔雀蝶是怎么舉行晚會的嗎?知道金步甲是怎么結婚的嗎?”……這樣,學生便會產生閱讀興趣,迫不及待地尋找這些章節閱讀,能更快完成閱讀任務。對昆蟲,很多學生小時候看過或玩過,甚至還和小伙伴一起捕捉過。在課上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時,教師不需過多地介紹里面的諸多昆蟲。教師只要將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內容稍微透露一些,必然會引發他們的興趣;關注整本書閱讀,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實際中,教師要積極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如溫儒敏教授所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要過多干預,要求不要過高,不要將單篇文章的閱讀任務布置到整本書閱讀中,使學生快樂輕松閱讀。”
興趣培養是現階段教育研究的重點內容和核心內容,要想讓小學生真正投入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效地思考、分析、參透閱讀文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就要在興趣的培養上下足功夫。興趣提升不僅僅局限于教師閱讀內容的選擇,更取決于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引導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過程中與學生交流方式的選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興趣有效培養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響,結合小學生本身的興趣特點、認知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和分析,讓學生的閱讀有足夠的動力支撐,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索取,以此為基礎,閱讀教學在實踐開展過程中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響一定會進一步提高。
面對整本書,趣味有了,但是如何以一種持續的狀態閱讀下去成為新的問題,因為在計劃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不是僅僅依靠勇氣便可以實現的。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在閱讀整本書的時候游刃有余,從容閱讀。也就是說,教師要把握好自主閱讀的度,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天天橫加干預,只有這樣,整本書閱讀才會更加有效。就當前的整本書閱讀方法而言,教師要積極與統編版教材的設計理念建立一致性。從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出發,在方法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比如,批注閱讀、精讀與粗讀相結合、跳讀、結構梳理法閱讀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閱讀的方法,適合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
例如,在《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這本書主要通過具體的事件刻畫了魯濱遜這個人物的形象。所以,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分析人物的方法,如何在整本書中關注人物呢?主要是在具體環境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同的環境可以成就不同的人性。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要特別關注主人公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通過主人公的語言、動作、神態、細節等判斷他的人格,通過理解人物的精神,窺看我們的社會行為。”很多涉及人物傳記方面的整本書作品,教師都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這類閱讀需要注意哪些,形成一種閱讀的習慣或能力。通過這樣反復式的提醒,學生便可以掌握這本書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的實效性。不僅如此,在日常的敘事類文章的講述中,也可以滲透分析人物的方法,使學生在讀整本書的時候,可以輕車熟路,高效閱讀。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不僅在閱讀指導課程中,還可以在日常的文本教學中,于無形中傳遞給學生。掌握這樣的做法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便沒有障礙,也會更加輕松和快樂,靈活運用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的實效。掌握閱讀方法旨在為了今后能獨立閱讀其他作品。為此,在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教師需將統編教科書上精讀課文講授所提到的閱讀方法,如圈、點、勾、畫,文章語言如何理解,結構怎么學習等都要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上有效運用。
學生能否有效地閱讀文本、能否了解閱讀文本背后的情感、能否有效地消化文本,在于學生在實踐閱讀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學生因為缺乏相應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牛嚼牡丹,沒有完全吃透閱讀文本,最后也就導致閱讀的展開流于形式,學生受到的影響和幫助相對較低。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要注意閱讀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在閱讀展開過程中明白應如何有效開展,明確閱讀的技巧,進而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的有針對性的分析,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當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閱讀展開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后,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和閱讀自信也會逐漸樹立起來,實現良性循環
整本書閱讀,重在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整本書閱讀的指導中,可以感受到閱讀內容的豐富和閱讀形式的靈活。就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而言,教師不能準確了解,但可以借助閱讀任務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的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從語言、思維、審美和傳統文化等方面布置閱讀任務。要特別注意,任務不要過多,且不要太難,要實現的便是讓學生快樂閱讀、有效閱讀的目標。
例如,在《青銅葵花》這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整本書閱讀的任務,使學生可以輕松閱讀,快樂閱讀。在整本書閱讀問題設計中,教師需基于現實出發,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設計的問題要淺顯一些,不要使學生產生閱讀的壓力。就這本書的內容而言,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這本書中的青銅和葵花經歷了什么事情?(2)你更喜歡其中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是通過哪一頁什么情節喜歡上他(她)的呢?(3)在你的生命中,有過哪些值得你尊重的朋友呢?講講你們的故事吧!”看到這些問題,部分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三年級學過的《陶罐與鐵罐》中的故事情節,閱讀起來具有一定的親近感,這樣學生便可以輕松閱讀、快樂閱讀,達到基本的閱讀要求。布置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能積極閱讀,不是給學生產生閱讀壓力,而是在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其實,很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前,都存在著盲目閱讀,導致學生閱讀完也不太清楚文章講述的是什么事情。若教師有一定的問題去引導,這樣的開端就能激發他們有目的地閱讀,但教師提出問題前,要做好一定量的閱讀工作。教師布置的教學問題基于教師平日里對各種類型文章的大量閱讀,可以是散文的,可以是小說的,可以是詩歌的……整本書閱讀要求教師對各種類型的書籍不僅要有所涉獵,還要有所鉆研,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最好能有心得。這樣的做法中,教師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也不會成為一紙空談,學生的閱讀也可以有據可依。在任務的布置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到任務的量以及難易程度。
任務推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更有方向感、更有著力點,這樣學生會帶著目的閱讀,閱讀的目標性更強、方向性更強,這樣學生在實踐閱讀的過程中效益和影響也會相應地有所提升,教師對此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當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完一本或一部書時,教師要及時布置一些閱讀心得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學情,布置的心得內容字數可多可少,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能主動閱讀一本或一部他們喜歡的整本書。對學生而言,閱讀整本書還因為閱讀后能對寫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在閱讀一本書后能有一些收獲,如能學習文章中的語言修辭,了解文章段落結構編排方式,了解文章的故事情節或思想情感等。
例如,學生在閱讀《昆蟲記》這本書后,教師布置學生寫一寫關于昆蟲學習的心得,從書本中學到了哪些昆蟲成長的知識,對今后個人發展你覺得有哪些啟發等,教師不妨從一些角度激發他們。對那些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不用說要怎么寫閱讀的心得或感悟。在《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閱讀心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怎么理解文章主題?怎么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理解文章中人與自然、人的堅強意志的拼搏精神,文章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針對這部小說,我們可以學習哪些頑強拼搏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哪些啟示?……很多時候在閱讀整本書的時候,學生對閱讀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個性化的理解,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啟發。
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對不同的作品類型要自行閱讀,諸如在讀小說時,大眾讀者常常以為只要了解故事情節即可。實際上當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閱讀中,其故事情節好理解,不妨考慮一下作品中環境的變化、作者埋下的伏筆、有深刻含義的意象等,這些都需要學生仔細揣摩,這其實就是教師在指導閱讀如何做到速度與質量需并駕齊驅。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后怎么做好一些閱讀的感悟,這個時候寫心得或閱讀筆記就是很好的做法,可以提升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閱讀課外作品的重要時期,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時期,教師不能忽視課外閱讀作品的文學力量。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當前統編語文教科書的編排需要,整本書閱讀教學是今后教學的重要趨勢。如何更好地推進整本書閱讀呢?教師不妨從目標界定、任務設計、方法指導以及興趣引入等方面著眼,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整本書的閱讀能更加輕松和簡單,使小學生快樂閱讀、有效閱讀。整本書閱讀指導教學中,教師能用的方法可謂種種條條,平時談到的一些做法往往說來簡單,但是實際上真正做到卻不易,的確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