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第四中心小學 陳麗飛
古詩詞通常簡短、精悍,朗讀時具有較強的韻律感,但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較為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誦讀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通過多次強化朗讀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節奏,豐富學生對詩詞的認知,進而有效地傳承傳統文化。為了讓學生正確地朗讀,掌握詩詞的節奏感,教師可以先進行范讀,傳授給學生朗讀的技巧。為了增加朗讀的趣味性,教師可通過開展“有獎朗讀”“朗讀接力”等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朗讀過程,與刻板的朗讀相比,通過競賽、接力等具有競爭性質的活動來開展活動,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例如,在教授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時,教師先進行范讀并指導學生對詩詞進行正確斷句,如“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教師范讀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有獎朗讀競賽”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斷句準確、發音正確、朗讀通順的小組會獲得勝利,并得到獎勵。通過比賽的方法開展古詩詞誦讀,更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情境中誦讀,感受詩人敢于自我犧牲、忠誠清白的高尚品格。
人的大腦具有復雜的構造,而想象就是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創新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層面上,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可以再度還原詩詞中的場景,引導學生感受詩情,縮短古詩詞與現代文的距離感,拉近學生與詩詞的距離。
古詩詞與現代文有明顯的區別,語言表達更加的凝練,很多寫法加入了豐富的想象,較為夸張。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讓詩詞表象化,再對詩詞進行轉化和加工。換而言之,在朗讀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如“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句詩詞中的“掛”字是核心詞,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想象,可以與詩人一同領略瀑布飛流直下的美景。
詩詞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在教學時要融入詩人的想象對學生進行啟迪,在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通過問題、表演、圖畫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悟詩詞情感。如“小扣柴扉久不開”這句詩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為什么不將門敲開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再設想一下詩人不敲門是出于哪種原因,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又會引發聯想:詩人是外出不在家還是在家干活沒有聽到?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如“一枝紅杏出墻來”,學生可以聯想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只有一枝紅杏?這時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經驗聯想院子中的其他景色,如綠油油的蔬菜、在花朵間穿梭的蝴蝶和蜻蜓等,由點想到面,通過一枝紅杏聯想院子中看不到的其他景色。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古詩詞展開聯想,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在與教師的互動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讓學生領略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重點詩句進行深入解析,讓學生在賞析詩句的同時體會到其中的意境之美,進而對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例如,在教授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春夜喜雨》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朗讀這篇古詩詞,使學生可以在朗讀的同時形成基礎的情感認知。此詩的重點句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運用擬人的寫作手法,“潛”字描寫出春雨到來時的悄無聲息,“潤”字描寫出春雨靜默無聲的滋潤萬物,春雨在寂靜的夜晚悄悄地落下,也為詩人表達對春雨的欣賞打下了基礎,引導學生對重點句進行賞析,讓學生在詩人的描寫中感受詩人對春雨滋潤萬物的贊美之情。
古詩詞作為古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表達方式、生活背景均與現代存在顯著的區別,導致部分學生不能設身處地地理解詩人的情感,長期的刻板學習會逐步地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從詩人入手,給學生介紹詩人的生平趣事,不僅會豐富古詩詞的教學內容,還能強化詩詞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詞的內涵。例如,《詠鵝》是低年級學生需要學習的古詩詞之一,這首詩詞自身具有趣味性,加之鵝是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禽類動物,如果教師再融入詩人駱賓王的趣味故事,會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對詩人的理解。教師可將古詩詞以及詩人駱賓王的簡介提前制作成為多媒體課件,用課件展示駱賓王的事跡。“《詠鵝》是一首非常朗朗上口的故事,這首詩詞是駱賓王在7歲時所作,在他7歲時,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看到駱賓王非常的聰明,語言表達清晰,思維活躍,可以回答出自己的問題,于是決定考一考他。這位客人指著湖里游著的白鵝說道,你可以為這只白鵝作一首詩嗎?駱賓王稍加思索就想出了《詠鵝》這首詩”。教師:同學們,駱賓王非常聰明,7 歲就能作詩,你在7 歲的時候能干什么呢?你能像他這般聰明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七歲駱賓王所做的《詠鵝》有什么特別之處。
當學生聽到駱賓王在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時候可以做出古詩,而自己還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孩子,感到非常驚訝,他們會非常好奇,七歲的駱賓王能做出什么樣的古詩詞,于是積極地投入到詩詞的學習中。通過教師提前對詩人的介紹,學生對詩詞的了解更加的充分,體會情感也更加順利。
每一首古詩詞都可以表達出作者特殊的情感,將詩詞放到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受詩詞,以作者的角度去學習知識。而要想引導學生對詩詞情境進行感受,筆者認為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可以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對詩詞角色的表演,可以快速融入詩詞情境,對詩詞產生親切感,加深對詩詞的體會。例如,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贈汪倫》這首詩,這是一首李白寫給汪倫的詩詞,地點是桃花潭;當時的環境非常的優美,楊柳青青、炊煙四起、煙霧迷離;發生的事件是李白送別汪倫;當時的動作是兩人踏歌而行,握手叮嚀,最后揮手告別。引導學生了解整個表演流程后,可將剩余的表演部分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揮,自由表演。學生通過角色互換,真正地獲得體驗,對當時的背景文化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地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均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課堂上應帶領學生對詩詞進行整體剖析,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學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樂府詩集》中的《長歌行》這首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入剖析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現在對《長歌行》的基本含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話呢?”學生可能會回答這首詩中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時教師可以接著向學生繼續提出問題:“從這句話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含義?”這時學生可能會回答:“這句話告訴我如果年少時學習不努力,那么到了將來我一定會后悔,并且不會再有時間像現在這樣學習了。”這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不管在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不要拖延,不然會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而感到后悔。如此一來,通過對古詩詞的整體剖析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詞中的含義,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詩詞是詩人表達情感和生活現狀的主要方式,從古詩詞中可以反映出詩人創作時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在學習古詩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詞背景,聯系現今生活,對作者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更容易讓學生對詩詞產生認同感,學習也會更加順利。例如,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夏日絕句》這首詩,詩詞的背景是楚漢戰爭,此戰爭以項羽的失敗告終,詩詞中“至今思項羽”讓很多學生疑惑,作為宋朝著名的女詩人,她為什么要追思一位一千年前失敗的英雄呢?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百姓的生活朝不保夕、水深火熱,但統治者卻沉迷享受,詩詞中不僅表達了作者對項羽的贊頌和思念,還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現今自身的生活環境,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分析,并對作者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學習結束后,教師可開展課后延伸活動,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知曉的項羽的典故,去體會項羽高尚的民族氣節。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起到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古詩詞課堂的學習中,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其他同學共同對古詩詞進行探討,同時,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古詩詞學習,讓每個學生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借鑒組內其他同學的想法來豐富自己的思想,進而促進學生在此過程中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例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這首詩與學生之前學過的詩詞有所區別,龔自珍的情感是通過自己創設的情境所抒發出來的,所以學生在理解詩詞時會相對困難。基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一同對古詩詞進行討論和學習。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為學生豐富《己亥雜詩》的相關資料,如寫作背景、環境等,并引導學生以我國1840 年的歷史背景來思考詩詞的內容。其次,在學生對詩詞有基本了解后,教師便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思考:同學們想象一下,通過詩人在這首詩中的呈現,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你認為詩人通過這首詩想表達出自己的哪些心愿?最后,學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與其他同學討論各自的想法,進而加深學生對詩詞的情感體會,同時也發揮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領域也受到了其帶來的積極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才能在古詩詞課堂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推動小學語文古詩詞與時代的發展進行融合,使語文教學隨著時代共同進步。與傳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相比,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時,需要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使古詩詞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進而保障最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涼州詞》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詩人描述的景色,進而讓學生直觀感受詩中的景象與事物。并且,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與詩詞有關的音樂或視頻,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古詩詞教學更具趣味性,加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意蘊。
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是一個需要教師長期堅持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應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拓展思維,不受教材的局限,以詩人或詩詞內容為主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古詩詞教學中為學生呈現出有所關聯的其他詩詞,讓小學生受到更多古詩詞的熏陶,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小學階段的古詩詞中,雖然有些古詩詞的作者、背景有所區別,但所抒發的情感主題卻大致相同,因此教師可以拓展資源,抓住“同主題”古詩詞的相同點,開拓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有效掌握詩詞的核心。
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拓展同一個詩人的不同詩詞作品,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各種語言風格,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詩詞內容,并了解該作者的創作風格。學生可以在拓展學習中從各個方面對詩人的寫作技巧、情感表達方式等進行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定要將其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中,在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打好基礎,進而讓學生承擔起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職責。教師可以通過強調朗讀、借助想象、關注意象、角色互換、整體剖析、聯系古今等教學方式有效地開展古詩詞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技巧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體會到古詩詞文化中蘊涵的思想精髓,這也是所有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