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靈秀鎮華山小學 傅清河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音樂學科考試評價模式相對單調,一是根據音樂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與作業完成的情況,二是根據期末考試成績。若只通過這兩個方面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是不夠全面、不具代表性的。有的學生在演唱方面比較突出,有的學生在律動方面比較突出,還有的學生在欣賞、感受、創編方面比較突出。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音樂學習的考試評價面臨著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如何讓現代化、多元化的花樣評價在小學音樂考試評價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每位音樂教師應當給予重視的問題。如何把花樣評價快速地應用到音樂考試評價之中,讓音樂教學模式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現代信息化、多元化、全面性的教學評價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音樂學科考試以教師為主體,通過分數化、刻板化的考試成績來評估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況。這種單一化的音樂考試評價體系使得許多喜歡音樂但在匯報表演、筆試測評不夠突出的學生被忽視甚至是埋沒。例如,在演唱與律動為主的綜合課《我的家鄉日喀則》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音樂知識、技能的接受程度和能力不一,導致有的學生對藏族歌曲的風格特征理解不透徹,有的學生對二聲部部分、藏族舞的基本動作掌握不到位。在傳統的音樂課期末考核或者測評中,只將“會唱”或“會跳”作為衡量和給出學生音樂課成績的標準是單一化音樂考試評價模式突出的缺點。該課的測評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音樂體驗與感受能力、音樂與藏族相關歌舞文化的認識與理解等方面來測試與評價,盡可能避免單一化的評價。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教師如果不根據小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特點設置多元化、花樣式的音樂考試評價體系,將失去評價的真正意義。機械式的教學和考試評價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對擅長不同音樂表達方式的學生將是一場不被認可的教育。例如,在聽賞課《草原小姐妹》的學習時,有的學生擅長打出音樂的節拍、演唱樂曲的主題,在機械化的測試考評中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而另一部分擅長舞蹈和律動的學生因對“琵琶”這一樂器的不熟悉以及不會演唱樂曲的主題,則得分將會較低。但實際上這兩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只是機械化的音樂考試評價方案讓學生所擅長的音樂技能無法充分得到發揮,對學生音樂方面的發展將是一次喪失信心的打擊。
音樂學科不像數學一樣對錯明晰、有“絕對客觀的答案”。音樂是集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學科,沒有絕對的審美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實踐標準。然而,傳統模式的音樂考試把音樂評價轉化成比較高低的分數,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尤其是對那些嗓音不好聽、不愛開口唱歌的學生是一種變相的打擊。若教師僅憑借對一首歌曲的掌握程度來評判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是十分不可取的。例如,在小學音樂素質化進程不斷地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設計音樂測評方案。從傳統的分數評價轉為音樂的演奏評價、音樂感知力欣賞力評價,并注重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音樂學科評價分數化的現象出現。
多元化的音樂考試評價可以提升學生對樂器的聽賞力、對歌曲節拍的掌控度。教師應在音樂測評中合理引入花樣評價。由于每個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不同,若采用傳統模式下的音樂學科考試評價模式將會埋沒部分在某些音樂方面極具天賦的學生。因此,在小學音樂考試評價中運用多元化的花樣評價方式,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以小學音樂學科考試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點,根據案例分析,得出相應的花樣評價方法技巧,以期為廣大音樂教師提供參考。
例如,在聽賞課《運動員進行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根據對銅管樂器的觀察、使用、音色等知識的了解,以及對進行曲風格的樂曲的體驗與感受,記錄每個學生的興趣點與掌握程度,在期末測評時根據課堂上每個學生對上述方面的學習方向制定靈活的測評方案。對《運動員進行曲》的主題節奏掌握較好的學生,可測評節奏方向的知識;對會演奏銅管樂器(如小號、圓號等)的學生,測評可以樂器表演為主;對進行曲風格感受與體驗較好的學生,則可測評演唱、律動、樂理知識方面的內容。經過多元化的花樣式的教學評價以及考試測評模式,大部分學生都能發揮其音樂特長,并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許多學生經過傳統模式,口傳心授的“師范唱一句,生跟唱一句”的學習模式,養成了開口跟著教師學習唱歌,低頭跟著教師背誦理論知識的現象。花樣評價的引入,在短時間內是無法讓學生迅速接受和適應的。教師應讓學生從體驗多元化的音樂日常教學模式逐步地接受花樣評價,從多元課堂滲透多元化的花樣評價。例如,在聽賞課《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中,通過設計花樣評價式教學模式,從京劇表演藝術手段中的“唱”“念”“做”“打”(即演唱、表演、念白、武術動作)來設計多元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在京劇的表演藝術手段里有機會展現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展示后教師再用花樣評價反饋,引導學生互相評價,這樣循循善誘地培養學生展示自我、感知音樂的自信心。經過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接受、適應、享受花樣評價式的音樂評價,這為音樂考試測評奠定了基礎。
在實際生活中學習音樂是學生提升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聯系實際生活讓花樣評價成為課堂音樂教學和音樂考試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例如,在聽賞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的音樂表現《風雨雷電的交響》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音樂,在課前充分準備與本節課將要學習的知識的相關內容,即尋找生活中哪些音源素材可以表現自然界中風、雨、雷、電的聲音,并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上進行展示。
教師及時對展示的效果進行反饋,引導學生互相評價、總結,并把評價與反饋的結論作為期末測試、學期總評的依據,這樣的花樣評價能更加科學地評價,反映出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況。知識源自生活,音樂作品更是多彩生活的生動體現。因而教師在設計音樂考試評價策略時,應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音樂學習體會來引導學生去創新思考、大膽表演,以激活其內心對音樂的共鳴。
所謂進行創設教學情景進行提問,指的是教師要通過語言、場景、活動等方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進行創設情景提問可以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環境之內,教師可以用此方式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如教師在講授專業音樂概念時,可以通過視聽一體化教學來讓小學生更全面系統地學習這部分音樂知識。因而,良好的課堂教學問題是引導學生從表面式音樂學習逐步走向深度學習的關鍵。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性,從而讓教學問題的層次性、引導性更強。并能促使學生根據問題指引來找到音樂鑒賞、音樂練習的捷徑。
教師在進行情景創設進行提問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教師要做到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將學生帶入所創立的教學情景之中,以一種生動的語言來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比如,在《新疆之春》這一音樂的賞析之中,教師事前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同學們在春天的時候有沒有去過新疆,有沒有人知道新疆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進行了這樣的問題提問后,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描述新疆的春天是什么樣子,再進一步提出這個音樂的創作背景、創作時間等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播放音樂,在進行音樂的播放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認真傾聽,在傾聽完之后根據歌曲,自己描述一下新疆的春天,說一下自己對新疆的春天的理解”。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學生帶著問題可以用心去傾聽,進而提升了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提問時,教師要緊緊圍繞著音樂的本體,引導學生比較新疆的春天與當前自己所在位置的春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在學生思考完這個問題之后,教師也可以繼續提出一些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例如“你覺得哪里的春天好,為什么”。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巧妙地創設情景,在情景的創設中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對學習音樂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可以通過創設的情景更快地融入參與進音樂的活動之中,在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另外,教師經過精心創設的教學情景,對師生關系的改進、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頻率的增加有著積極的意義。進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與質量。
教師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應該對想要提問的內容進行有順序地提問,確保提出的問題可以一步一步地帶領學生深入音樂的內涵,確保循序漸進地解決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感悟到音樂所帶來的美麗。比如,在《布谷鳥唱了》這一部分的學習時,可以進行以下的問題設計:“在大自然中有很多鳥類,它們的聲音各不相同,你能準確地分辨出布谷鳥的叫聲嗎?仔細聆聽音樂,能不能聽出來這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你能聽出來這首樂曲想要表達的中心內涵嗎”。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環環相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究音樂的欲望,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在進行問題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到進行有序提問,提的問題要具有巧妙性、藝術性。教師要做到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一系列的連續性較強、針對性較強的問題,這些問題最好可以是層層深入,讓學生逐漸地深入加以解決。另外,在進行問題的提問時,教師要做到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自己在進行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教師要做到啟發學生、引領學生,使學生逐步地愛上音樂,愿意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即通過有序的問題、科學的教學流程,讓小學生在日常的音樂學習、課后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與課堂教學問題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從客觀、科學、創新的角度來對待音樂學習,并促使學生把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有機結合。
教師在進行提問的過程可以采取列表提問的方法。即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音樂內涵,把關于這一首音樂的內涵以及其他要素列成一個表格,再把想要提的問題列入另一個表格中。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拿出已經制作好的表格讓學生在進行聆聽的過程中總結表格中的內容。或者教師可以利用表格規劃某一種音樂的創作手法,通過列示表格的提問方式使得學生從感性升級到理性的一個認知。即讓學生找到音樂學習的節奏感,并注重發展自己的學習特點。
例如,在教學高音低音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根據高音、低音來分成不同的模塊。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列表的形式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記錄和整理,讓學生能對相關的歌唱方法有最基礎的認識,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記錄進行各種的提問,專門挑選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展開,這樣能讓學生更聚精會神地回答問題,這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任何方式的評價都應該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與成績,又要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改進辦法,以此實現多元化、全面性、科學性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筆者相信花樣評價能在小學音樂學習中激勵學生,在考試測評中做到全面合理地評價,助力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