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興泰中心小學 楊榮裕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實施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水平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也體現著教師本身專業化發展的水平。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作為評判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形式,不僅能對教師進行科學、全面的考核,同時也為教師更為良好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因此,在當前課程改革日益深化的教育形勢下,教育管理者應積極地進行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從評價體系構建、評價方法拓展等多個角度推動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運行,以此促進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實現專業化、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構建。
一直以來,對教師的定位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只擔負著單一的知識傳授任務,是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其教育引導的功能得到了凸顯,這就需要教師實現從“教書匠”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通過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使教師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與“專家型”教師的具體差距,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發展,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每一個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中,專業培訓活動的開展必不可少。但就目前的教師專業培訓現狀來看,學校的教師不分年齡及能力的差異,統一地進行培訓活動的參與,使專業培訓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通過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開展,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學校教師各個方面的差異,有助于管理者培訓計劃的科學制定和有效開展,使教師在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中可以取長補短,促進教師更具有個性化的專業成長。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差異是導致教育事業發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教育事業發展不均衡最集中的表現就在于各地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不均衡。因此,通過對小學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管理者以差異性的標準進行各地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核,才能有效促進各地教師教學能力、專業素養的提升,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
在對小學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過程中,科學性原則是最為基礎的一項原則。而科學性原則又具有廣泛的內涵,一方面表現為全面性,即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不管是評價指標,還是評價角度都應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防止以偏概全不科學的評價出現。另一方面,科學性原則還可以表現為可行性,在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時,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得再完美,如果不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具備可操作性,一樣無法發揮其評價效果。因此,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開展應以教師的具體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科學的評價效果。
人本性原則是當前教育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項指導性原則,它認為教育是一個具有個性化的過程,是促進個人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不應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要求。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作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應嚴格地遵循人本性原則,根據每個教師自身素質、發展需求以及涉及的專業制定層次性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模式,從橫向以及縱向等多個角度更加客觀地顯示教師的自身發展,以此促進評價環節本身既有的教育功能發揮。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階的需求層次,而個人發展的需要作為促進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原因,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內在推動力。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要求較強的人才,同樣具備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在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環節應從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各方面的評價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以此更好地調動教師的自主性,促進教師得到更專業的發展。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學校領導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及管理意識對學校各項工作的有效、有序開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作為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需學校領導的支持與推動。但在以往的學校管理工作中,學校領導通常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管理工作中的評價環節則相對忽視,這不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開展。因此,學校管理者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地進行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意識的更新與加強,為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開展奠定基礎。
其一,學校領導應對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給予充分的關注。在小學階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管理工作,教師工作積極性是否激發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率與質量。因此,學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的激勵、導向功能,對其給予充分的重視與關注,為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保障,使其能有效、持續地進行。
其二,學校領導應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的管理,發揮自身的帶動作用。學校領導作為學校事務的管理者,對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作出重視后,應在這項工作的開展中發揮帶頭作用。例如,成立專門負責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小組,由學校領導擔任主要負責人,積極參與到評價工作中,使教師對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更加關注。
在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中,由于涉及的內容繁雜、程序復雜,若沒有相應規章制度的約束,容易出現管理混亂、工作無序、效率低下的現象。因此,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為實現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工作的有效開展,管理者應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建立并健全相關的綜合素質發展評價體系,使評價工作能在完善體制的指引下獲得有序的進行。例如,制定科學、完備的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構建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從全面的角度對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發展進行評價。小學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應由素質評價、學術評價及教學評價等維度組成,每個維度應由更加細化的標準組成:素質評價應包括對師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評價,再分別從思想、政治、品德及專業知識、知識廣博度以及參與亟繼續教育的情況等多個細節化的角度進行細化評價;學術評價應包括對教師的教研能力以及教研成果的評價,教研能力可從教研品質、教研素養以及教研地位等方面進行判斷,教研成果需教師提供相應的資料與證書;教學評價則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的進行評價,全面反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表現。由此可見,評價內容的整合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進行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評價,以此提升評價工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在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過程中,評價方法的選擇會對評價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保障評價結果的公平、客觀,應使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參與其中,通過自評、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來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價。1.教師自評。教師自評就是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根據上述的評價指標,將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進行全面展示,使他人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師的具體情況。教師的自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只能作為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結果的一種參考。2.學生的評價。學生是與教師接觸最多的評價主體,能對教師各項綜合素質能力有所了解,形成最直觀的感受。因此,學生應作為最重要的評價者,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評價中,站在公平、客觀的立場上對教師的教學表現進行有效的點評,其結果可作為評判教師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據。3.專家的評價。專家是指在教學領域中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廣博專業知識的教師,其評價具有顯著的專業性。但專家在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通常采用抽查聽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片面性。4.學校管理者的評價。學校管理者是對教師進行直接管理的人員,與教師的接觸較多,對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情況比較了解,給予教師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真實性。但也會受個人喜惡的影響,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對小學教師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發展評價的過程中,應采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法,對各角度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性整合分析,以此消除某種評價中的不足,從更加科學、全面的角度得出評價結果,增強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作為一項綜合、系統的工作過程,其目標不是停留在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評價層面,而是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評價工作不是終結,而是開端。部分學校由于對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認知的不足,評價工作完成后將綜合評價的資料束之高閣,嚴重影響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有效性。這需要學校管理者注重評價工作的完善開展,對綜合評價資料進行及時整理與分析,并將結果反饋給教師,使教師能在這一依據的基礎上實現更為全面的教學反思和專業發展。一方面,應對綜合評價資料進行規范化的管理。教師的綜合評價資料是對其階段性教學情況的直觀反映,通過對教師實施規范化管理,以建檔、定期組織分析的方式,系統化地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解與評定,從縱向角度了解教師的成長、發展過程。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評價資料開展及時的教學反思。在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發展評價后,教師應通過對資料的分析,以此作為教學反思的重要依據,更加細致地了解自身的不足,開展更加針對性的學習,進而提升自我,以此實現良好的專業化發展。
在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專業培訓活動的開展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能使教師接觸到最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經驗,同時也能使教師在相應的專業學習中進行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查漏補缺,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因此,在提升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注重綜合素質發展評價與專業培訓活動的結合,以此提升專業培訓活動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教育功能的有效實現。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應依據評價結果,制訂科學的專業培訓計劃。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綜合素養水平,管理者應結合評價結果進行相應培訓計劃的制定。例如,對考核不及格的教師,管理者應強制性地對其開展全方面的專業培訓,在教師完成培訓并通過相應考核后才能讓其繼續從事教學工作,否則可以考慮解聘或轉崗。對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師,管理者可以與教師共同分析,制訂相應的專業培訓計劃,以彌補不足,實現更好的專業發展。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評價結果制訂自主學習的計劃,利用線上學習、繼續教育等方式,開展針對性的學習,以期獲得最大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發揮著重要的激勵、反饋作用。在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育管理者應在充分認識綜合素質發展評價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意識的增強、體系的構建、評價方式的拓展、評價資料的規范管理等多元化策略的實施,實現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發展評價的有效開展,使教師能在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中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學習與提升,促進教師實現更好的專業化發展,為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