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八中學 閆燕梅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發展使個性化教學理念深入人心,而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活動也將有利于挖掘學生的身體潛能,引導學生掌握規范的運動技巧,并逐步養成自主運動的好習慣,將促使學生更健康、更自信地成長。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落實個性化教學理念,客觀遵循學生的認知成長特點,設計難度適宜、循序漸進的體育教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體育運動。競技健美操是一種復雜、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學生需跟隨音樂節奏做出成套的動作,對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力量控制與體能要求很高。如果不能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那么競技健美操的教學效率也將大大下降。就目前初中體育競技健美操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化成長進行了策略探索。
教學目標是引領師生教學行為的基本要素,在初中競技健美操教學中,教師依然是設計教學目標的主體,而大多數教師會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每節課的運動內容、練習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特點。因為并未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身體負荷情況,競技健美操教學活動則難以準確地滿足學生的運動訴求。當運動強度過大時,初中生會感到困難,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順利掌握競技健美操中的關鍵運動技巧,不僅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還會嚴重挫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當運動強度過小時,初中生則會感到疲憊乏味,認為競技健美操毫無挑戰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同樣不利于促使學生實現運動成長,而這也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我國初中學校已經進入“大班額”教學狀態,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往往同時擔任多個班級的運動指導。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減輕教學壓力,教師往往會設計完全一致的競技健美操教學進度,忽視了生生差異,使身體素質發育狀態、運動能力不同的學生承擔著同樣強度的運動任務。這一行為舉動實則便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違背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規律,也會因此導致學生失去運動自信,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
要想促使初中生在競技健美操教學中實現個性化成長,那么教師除了要把握好課堂教學活動之外,也要重視課外延伸教學,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練習競技健美操的關鍵技能,以學生的異步發展落實個性化教學理念。然而,就目前來說,初中體育教師很少在課外繼續組織學生參加競技健美操運動練習活動,只將教學重點集中在課堂上,在課堂上又難以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導致個性化教學流于形式,也因此影響了競技健美操教學的育人質量。
簡而言之,由于競技健美操教學長期忽視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學生的運動潛能難以被有效激發,且不利于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運動效能,無法真正促使學生實現自主成長。為此,初中體育教師便應秉承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目的,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訴求設計層次化、梯度式、差異性的競技健美操活動,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競技健美操運動技巧,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以個性化的競技健美操教學優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使更多的學生愛上競技健美操,養成運動習慣。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說明,每個人的智能結構優勢都是不同的,教師不必要求學生按照統一的進度、目標學習。因此,在競技健美操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應設計層次遞進的運動目標,兼顧每一層學生的運動訴求,以分層目標引領全體學生積極探索競技健美操的相關技能。為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課前搜集學生信息,判斷學生身體素質
設計分層遞進式的競技健美操運動目標要求初中體育教師能準確、全面且客觀地判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育情況,否則難以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為此,教師便應在備課階段與學生積極交流,詳細了解初中生對競技健美操這一運動項目的認識、運動經驗、現有困惑等,記錄學生的身體素質檢測數據,為設計分層目標做準備。
比如,在“競技健美操初步認識”一課教學中,筆者便讓本班體育課代表調查本班學生是否曾經參加過專業的競技健美操訓練,是否通過其他途徑了解過這一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運動規則等,同時向學生申請調查本班學生的體測數據,分析學生的體能素質情況。從課代表的反饋中可判斷,本班學生都從未參加過競技健美操練習,對此項目的了解也不多。但是,在分析學生的體測報告時可判斷,本班學生的肢體力量、柔韌性、耐力、身體爆發力等素質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這也就意味著通過分層目標與個性化指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競技健美操教學活動是十分必要的,而筆者也會根據學生的體能素質設計分層運動目標,希望學生能在科學合理的練習強度下掌握競技健美操的相關技能,實現運動發展。
2.依據學情設計任務,體現分層遞進特點
如果初中體育教師能客觀判斷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個人特點,那么則可據此設計層次遞進的運動目標,以便讓各層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競技健美操練習活動,既要規避運動傷害,也要讓學生感受運動的樂趣。
比如,在競技健美操基本步法“吸腿跳”一課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分層運動目標:基礎層:能熟悉并感知吸腿跳的步法特點,準確擺出吸腿跳的起跳姿勢,隨著音樂節奏練習吸腿跳的動作技術。中等層:能規范做出吸腿跳的動作,起跳、落地姿勢要優美,上身保持不變,用下肢、腰腹力量帶動雙腿,姿勢要優美。提升層:能在吸腿跳練習中不斷提高跳躍距離,且落地姿勢要輕而優美、穩而挺拔,并能合理搭配上肢動作,設計個性化的吸腿跳動作。
顯而易見,上述三層任務的難度逐步遞增,學生從最簡單的技能練習開始,待熟悉了吸腿跳的動作特點后,便要嚴格遵守吸腿跳的動作規范,進而配合上肢動作,發動腰部與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距離,這也對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力量控制與跳躍能力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通過分層目標,本班學生便可從基礎層運動任務開始挑戰,在挑戰中樹立運動自信,提高運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教師要設計層次遞進式的運動目標,但是這并不是為了將學生限定在某個層次的發展區域內,而是要通過分層目標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調控運動強度,從而在不同的時間單位內引導全體學生掌握競技健美操中吸腿跳的動作技巧,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運動狀態,使其實現自主發展。
在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應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新課堂,使初中生能自主參與競技健美操運動技能探究活動,也能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提高學習效率,掌握規范動作,從而切實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以學生的自主探究、主動參與使其實現個性化發展。為此,初中體育教師便應組織異質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將具有不同運動潛能、性格差異互補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使其能形成共同的目標追求,在小組內熱烈討論競技健美操的步伐、手勢、組合姿勢等,使學生能在同伴幫助與監督下自主練習相應技能,切實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長,優化學生的體能素質。
在組建異質小組時,筆者會綜合考慮本班學生的身體素質發育情況、運動優勢、性格特點與社會性交往能力等特性,將關系和諧、素質互補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據此組建5~7人運動小組。在課堂上,初中生便可在小組內合作探究,共同挑戰運動項目。以基本步伐“測點地、開合跳、彈踢腿”等基本步伐教學為例,筆者首先播放了競技健美操的優秀成片,使學生欣賞美、感知美,據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便展現了本節課的運動任務,即學生要通過小組合作掌握側點地、開合跳、彈踢腿等基本步伐的規范動作,且能隨著音樂節奏規范串聯基本步伐。各小組需挨個演示側點地、開合跳、彈踢腿等步伐特點,指出同伴的雙腿間距、開合跳的雙手位置與姿勢、彈踢腿的腿部高度與力度等問題,通過同伴糾正不良姿勢,接受同伴幫助與批評。待本組成員都能規范做出各個動作后,可向教師示意,筆者會播放健美操的音樂,各小組跟隨音樂節奏組合各個步伐,變換步伐姿勢,而這就可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本班95%的學生都能規范做出各個步伐,還能在組合步伐時遷移前期的運動經歷,這也就大大喚起了學生的運動自信,使其積累了有效的運動經驗。然而,在跟隨音樂節奏組合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與手勢時,不少學生因為節奏感不強、反應力不足而難以完成這一動作,這時候要鼓勵他們主動請教組內成員,謙虛學習同伴的運動經驗。
孔子先生早在數千年前便強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初中體育教師也應效仿先賢做法,在指導學生參與競技健美操練習時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練習健美操技巧,激發學生的競技意識,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體育課上實現個性成長。比如,在競技健美操中“(5-8)×8拍”成套動作練習活動中,本班學生便在運動練習中暴露了不少問題,筆者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了一對一輔導。比如,本班有一個學生難以跟上音樂節奏,不熟悉(5-8)×8 拍的節奏特點,在變換手勢與步法時顯得慌亂局促,動作也缺乏美感。于是,筆者便專門對這名學生進行了節奏訓練,以喊口號+拍手掌的方式幫助學生熟悉(5-8)×8拍的節奏特點,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然后再讓學生隨著(5-8)×8拍的節奏特點做出分解動作,先單獨熟悉步伐、手勢,進而將步伐與手勢結合起來。待學生已經能熟練各個組合動作后,筆者再播放音樂,則可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運動效果。
另外,還有幾個學生的課堂表現非常好,他們不僅能快速熟悉(5-8)×8拍的節奏特點,而且能根據音樂節奏做出成套的健美操動作,很快便完成了練習任務。為了不讓這幾個學生變得松懈,筆者提供了另外一首歌曲,同樣是(5-8)×8 拍,讓這部分學生根據歌曲的特點設計、重組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與手勢,用優美的身體語言展現音樂的意境。
通過差異性的運動指導,本班學生則可在競技健美操教學中實現個性化發展,這將切實增強學生的運動自信,有助于促使學生自主參加競技健美操練習活動,發展學生的運動特長。
前文提及,因為只重視課堂教學,忽略了課外運動實踐,導致初中體育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也難以全面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因此,為了切實落實個性化教學思想,教師應圍繞競技健美操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督促學生在課外自主練習競技健美操的關鍵技巧,自主設計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并組織學生參與競技健美操表演活動,使初中生能真正實現個性化發展。
筆者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且競技健美操本身就是一種兼具藝術與力量的運動項目,初中生能將自己的創意顯現在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中,也可自主選擇音樂,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素養。因此,筆者便在本校的課后服務環節設計了競技健美操社團活動,組織本班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教育,使其能在社團中繼續學習競技健美操的關鍵動作、創編方式。在社團活動中,初中生也可自主挑選音樂,創編競技健美操的成套動作,重組基本步伐與各個手勢,甚至可以獨創某種步伐或手勢,而這就將大大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待學生完成競技健美操創編任務后,筆者則會組織競技健美操比賽活動,學生自主準備服裝、音樂,表演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通過公平選拔與民主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健美操作品,在校園內進行推廣與宣傳。這種榮譽將大大激勵初中生,使其能在課外主動練習健美操的各個動作,打牢基礎。同時,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初中生的個性將變得越來越鮮明,這就更易于促使學生創編優美的健美操成套動作,進入良性的教學循環,從而真正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準備,也能切實提高競技健美操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競技健美操教學應始終堅持以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為基礎,才能更好地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運動輔導,讓學生有效掌握競技健美操運動中的各個技能,以便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為此,初中體育教師便要客觀分析學生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生生差異設計個性化的競技健美操活動,以分層目標、異質合作、差異性運動輔導與多元化的課外鍛煉活動,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成長,宣傳健康第一、終身運動等理念,有效改善學生的運動狀態,使其實現自我教育,追求個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