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澤縣鴨暖鎮古寨小學 劉 琴
游戲無疑是每個孩子喜歡的活動之一。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兒音樂教學也開始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音樂教師需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游戲和音樂進行有機融合。在幼兒時期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有助于幼兒心智的發展,在音樂的熏陶下,幼兒能建立良好的審美意識,這也為其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
音樂游戲追求的是教學簡單化,活動生活化,幼兒體驗趣味化,在此前提下開展音樂教學可以讓幼兒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快速進入音樂活動中,主動參與相關游戲。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彌補了傳統講授式音樂教學的不足之處,十分契合幼兒當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明顯降低了他們的抵觸心理,利用游戲的方式巧妙吸引其注意力,從中滲透相關音樂知識,讓他們以積極的、愉快的態度完成學習,這是音樂教育價值的基本表現。其次,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在音樂游戲環境中可以讓幼兒自主生成積極的情感,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形式使其體驗音樂中表達的不同情感,并能以模仿、律動、歌唱等手段展示出來,幼兒之間、師幼之間都可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讓幼兒個體具備積極向上的情感,體現音樂的情感熏陶作用。再者,音樂游戲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音樂教育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和體驗,還要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學會對簡單的旋律、歌詞、動作進行創新表達,這是個體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發展幼兒音樂素養的必然要求。教師合理運用音樂游戲便能讓幼兒順其自然的哼唱、律動、表演,將其個人潛能激發出來,體現音樂教育的深遠影響。最后,音樂游戲的合理運用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幼兒園音樂游戲一般以團體形式開展,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合作完成游戲活動,在課堂上構建出互幫互助的氛圍,使每一個個體在游戲引導下融入集體,并能伴隨著音樂表現自我,體現個性,積極溝通與合作,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這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提供了支持。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幼兒的情感態度施以積極影響,為其個人發展和接受系統教育打好基礎。但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從幼兒園開始積累知識經驗,發展各方面素質,很多幼兒園也將培養幼兒的知識水平當作其競爭優勢,在這種條件影響下,家長和教師都將重心放在了培養幼兒音樂能力方面,希望讓幼兒學習較多數量的歌曲、舞蹈,提高音樂表現能力,他們并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培養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方面,使幼兒園音樂教學體現出小學化趨勢。教師在音樂活動中往往以主導的角色存在,幼兒獲取到的自主機會相對不足,這樣反而會遏制他們的天性,影響音樂活動的教育作用。
從幼兒的心理特征來看,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更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也更易于收獲良好教學效果。但是,面向幼兒的音樂活動中,很多教師都以教材內容為主,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組織幼兒學唱歌曲方面,一般以教師口頭教唱,幼兒學唱;教師示范動作,幼兒簡單模仿等固定形式開展,對音樂內容的趣味化呈現關注不夠,或是利用老套的方法設計一切音樂活動。這種情況下,幼兒雖然對音樂的興趣較高,但因為教學過程無趣枯燥,很容易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不認真,歌詞記憶不牢固,動作記憶似是而非,既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又不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樂趣。另外,過于簡單的音樂活動也會讓幼兒覺得沒意思,而過于復雜的內容又會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發展幼兒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學必須在完善的教學體系下有效實施,從前期的教學準備到后期的教學評價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音樂可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在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沉浸式完成學習活動,但有些教師實施的教學評價又比較傾向于歌曲、舞蹈的識記情況,以單一標準對一些表現突出的幼兒進行獎勵,而有些幼兒表現得很投入,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鼓勵與肯定。因為缺少積極、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導致一部分幼兒產生短暫的失落感,長期如此會加劇他們的心理落差,消磨學習熱情,幼兒的身心發展受到負面影響。
音樂游戲的合理運用主要依靠教師的合理設計,那么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要樹立積極且客觀的教學觀念,摒棄一些不適宜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全面分析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追根溯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做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正確選擇和設計音樂活動,讓音樂游戲的運用效果得到真正的保證。幼兒園須全面杜絕音樂教育小學化趨勢的出現,從教材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嚴格規范,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真實情況設計音樂游戲,滿足每個幼兒的情感需求。同時,教師須意識到個人教學能力存在的缺陷,主動利用網絡、培訓會、講座、教育類書籍等形式完善個人專業素養,學習和借鑒優秀的音樂游戲教學經驗,結合個人經驗深入探索音樂游戲的形式與融合路徑,針對性完善教學活動,使游戲的合理融入增添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另外,教師要意識到音樂游戲是為了突出幼兒主體性而服務的,師幼之間必須建立平等、尊重的關系,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體現其主體意識。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深知音樂對人類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在幼兒階段實施游戲教學有助于幼兒心智的開發。在音樂的熏陶下,幼兒能感受基本的旋律為其帶來的快感與輕松愜意的氛圍。一般而言,幼兒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往往以描述型為主,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讓幼兒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為了讓音樂游戲能滲透于幼兒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需要充分挖掘現有音樂教材中的游戲素材,通過發現素材,來精心設計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游戲,讓孩子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寓教于樂是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要求,這滿足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此外,游戲的形式還能將課堂歸還于幼兒,讓幼兒能獲得學習動機。在游戲中幼兒往往能更加投入,所以他們也會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對基本的音樂知識也會有清晰的了解。在讓幼兒感受音樂樂趣的同時,教師切不可忘記教學的初衷,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應貫徹落實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游戲的設置也應該圍繞著音樂教學展開。音樂游戲具有很強的創造性,而不同的音樂旋律表現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如果幼兒能進入狀態,感受游戲設定的場景,那么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可以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達到。在教師營造的活動氛圍中,幼兒能利用游戲表達自己的情感,對音樂課程,他們也會更加熱愛。
眾所周知,幼兒園的幼兒剛開始步入學習階段,面對著新課堂模式以及豐富的課堂內容,他們可能會有些不適應。除此之外,大多數幼兒具有好動、貪玩的特點,同時,他們的想象力較為豐富。由于缺乏實際生活經驗,所以在學習中往往無法理解抽象的內容。而不同的歌曲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所營造的氛圍也是有所差距的。在為幼兒打造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入一些能讓幼兒快速代入的情境要素,這樣能促進幼兒從更加正確的角度去理解音樂內容以及其表達的具體情感。在音樂游戲教學中,教師需要對音樂內容與情境進行再現,并且在課上引導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游戲。針對故事描述性的歌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為幼兒呈現一些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讓幼兒先在學習音樂之前描述圖片中的內容,然后引導幼兒在把握圖片內容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哼出一些曲調。這樣能讓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也可以讓幼兒鍛煉自己短時間思考的能力,這對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幼兒階段的活動以游戲為主,而幼兒階段也是發展孩子興趣的關鍵時期。許多幼兒認為游戲能讓自己變得快樂,如果將音樂融入游戲進行教學,那么幼兒也會對音樂建立一種較為開放的態度。在游戲中玩耍的過程也是幼兒學習音樂的過程。幼兒階段的音樂教學主要以激發幼兒興趣為主要目的,好奇心能誘導幼兒模仿和學習。幼兒在興趣的推動下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幼兒的興趣點,通過一些能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主動了解音樂的手段,讓幼兒能在快樂的環境中獲取音樂知識。但是教師不能長時間使用一種音樂游戲,這樣會引起幼兒的不悅甚至厭惡。相反,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設計不同的音樂教學游戲,并且在不同的時間段使用不同的游戲,讓幼兒能一直對音樂學習保持新鮮感。此外,新穎的課程導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讓每個幼兒的學習效率得到快速提升。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動畫片讓幼兒進行觀看,這時幼兒的積極性能得到調動,教師可以借此機會來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進行音樂游戲時,教師應該頻繁插入一些讓幼兒唱歌的環節,這樣能檢驗每個幼兒對本節課內容的具體掌握程度。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意識到,音樂游戲的設置必須對音樂教學起到輔助作用。通過音樂知識的滲透,幼兒才能把握音樂課堂的核心要素。音樂游戲能豐富幼兒的聽覺印象,也可以讓幼兒的聽覺敏感性更加清晰。一般而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先從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入手,讓幼兒先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音色演唱一首歌曲讓幼兒進行判斷,比如,利用電腦軟件,用幼兒熟悉的卡通人物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幼兒聽到這些歌曲后肯定會十分激動,這時再為幼兒介紹難度較大的音樂知識,幼兒也能快速接受。此外,為了讓幼兒了解音程、和弦、節奏等音樂知識,教師可以讓幼兒在鋼琴上嘗試著按下琴鍵,通過親身感受來了解每一個音符的特點。對節奏教學,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拍手的方式理解不同的節奏型,而針對一些切分的節奏類型,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嗒”的發音來進行模仿。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具有競技性的游戲,讓幼兒進行比賽,在競爭的情況下,幼兒會為了拿到較好的成績而認真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在短暫的教學時間內為幼兒介紹豐富的音樂知識。
音樂游戲的合理運用首先要保證其趣味性,還要保證其多元性。趣味性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意識,而多元性可以在長期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師除了要利用游戲增添教學趣味之外,還要有目的地豐富音樂游戲的形式,突破傳統教學思路的限制,從多元的角度篩選、設計、組織和評價音樂游戲活動,這是一個系統性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高度重視起來。具體來講,教師要將以往的教學經驗、幼兒園音樂教材知識、幼兒的心理需求三者結合起來,根據實際教學目標確定游戲形式,可以是簡單的模仿游戲,或是律動游戲,或是趣味熱身游戲,或是角色表演游戲,抑或是比賽性質的游戲,利用不同形式的游戲帶給幼兒新鮮的體驗,他們的好奇心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其注意力也會集中在音樂活動中,從而對音樂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開展多元化的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自主表達與創作的時間,鼓勵他們歌唱、打擊樂器、肢體律動,在游戲中主動思考,思考音樂中的情感,思考不同的音樂可以做出什么樣的動作,進而隨心表達情感,完成律動,讓音樂活動氛圍變得熱烈起來,幼兒與音樂游戲融為一體,這樣才會讓音樂游戲的影響變得深刻。
針對幼兒的評價應做到積極化、個性化,即幼兒在音樂游戲中獲得情感滿足后還要利用積極評價強化其情感體驗。具體來講,教師須全面觀察、記錄每個幼兒在音樂游戲中的真實表現,挖掘他們存在的閃光之處。評價實施可從游戲過程和結果兩個角度來切入,在游戲中利用積極引導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游戲,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使其獲得歌唱、律動和創新的動力,并能增強其自我認同感。結果評價要體現出多元化,對每個幼兒的行為、習慣、意識、語言等方面實施綜合評價,讓幼兒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并能設計不同的獎項來肯定他們的真實表現,構建出個性化的評價體系,這樣便能讓幼兒感受到尊重與肯定,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很好的滿足,也有助于發展其個人興趣。
總而言之,在幼兒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引入游戲是一種當前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也開始關注素質培育層面,所以教師不能以灌輸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是要充滿對課程作用的憧憬。一方面希望幼兒可以在音樂游戲中建立良好的心態,另一方面希望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充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