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費城街道中心幼兒園 曹文娟
幼兒需要在健康和愉悅的環境中自由成長,主動探索未知的世界。教育工作者要為幼兒構筑符合身心成長規律和需求學習平臺,為提升其思想認知、形成高層次認知提供更多可能性。教師要精準定位戶外游戲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功能,嚴格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依托戶外游戲延伸日常生活實踐教育空間,根據既定的日常生活教育規律,以戶外游戲問題為導向合理補充生活教育理論;根據幼兒學習訴求,設計豐富和有趣的戶外游戲,并合理介入日常生活教育。戶外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日常生活教育的局限,主動對課程內容進行擴充,且能科學創新和完善教育模式,即以其他理論為參照,逐漸形成融合教育的意識,將戶外游戲科學滲透日常生活教育,做好教育內容、形式、空間的結合,生成活躍、開放、創新的日常生活教育情境。幼兒教師應立足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制定有效的措施,對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開創幼兒園管理和教育的新格局。
戶外游戲,主要是以有趣的情境和交互行為構成,重體驗、輕理論,主張豐富教育對象學習體驗。在日常開展生活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娛樂屬性強的戶外游戲,愉悅幼兒心理,令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獲取產生新的認識。區別于以往刻板的說教,應利用開放、有趣、新穎的游戲增強幼兒學習的積極心理認同感。教師可將日常生活教育內容巧妙融入戶外游戲,指導幼兒親自參與和主動探索下,實現知識遷移和內化吸收。娛樂性相對較強的戶外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欲望,另一方面幼兒階段的受教育主體注意力集中時間是相對較短的,而通過提高趣味性的方式,可以有效延長受教育主體注意力集中的時長,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幼兒在集中注意力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吸收與應用。
戶外游戲,主要場地是在日常生活教育課堂外,屬于新的幼兒園教育和管理項目。但將戶外游戲合理介入日常生活教育后,可對傳統的封閉空間進行有效延伸,從室內到室外,構筑一個更加寬闊和多維的教育教學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中,戶外游戲發揮著一定的延伸功能,主要體現在教育空間的擴展,以及教育對象視域的延伸,即不拘泥在理論知識的講解,組織幼兒參與不同形式的戶外游戲,促使他們對大自然、氣候變化、客觀物體形狀、客體色彩等產生新的認識。
幼兒戶外游戲可作為新的教育教學內容,對傳統課程內容進行補充,并催生新型日常生活教育模式。即教師可將理論與實踐課程滲透戶外游戲中,設計不同的游戲內容、規則、標準、任務、目標等,多方面培養幼兒生活技能和適應生活的能力。戶外游戲作為日常生活教育的補充,可集中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同時,將戶外游戲定位成新的教育載體,承載更多日常生活教育內容。以不同游戲主題為導向,設計多樣化的日常生活教育模式,既可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還可豐富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游戲活動對幼兒的鍛煉方向往往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則可以通過游戲主題的選擇和游戲模式的優化,利用游戲活動對日常生活教育的教育內容進一步豐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幼兒不斷成長和發展,讓幼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有效地彌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有效解決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戶外游戲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融入,應嚴格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不能出現教育內容超負荷的問題。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的結合,要愉悅幼兒心理,在此基礎上做知識遷移和能力教育。所設計的戶外游戲和日常教育方法,應高度具備現實適應性,即符合教育對象的認知基礎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需注重提升幼兒思維的獨創性,利用生動有趣的戶外活動,活躍他們的思維,并激發他們動手操作和實踐的動機。教師需根據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策劃戶外活動,建設寬闊和多維的日常生活教育新場地,用于幼兒能力素養、思維素養、知識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幼兒本身的特點、問題、缺陷、不足,例如,幼兒的安全意識相對而言較為薄弱,畏難心理相對較強等,通過對幼兒的分析,在充分尊重幼兒身心成長規律和綜合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對戶外游戲作出有效的優化。
日常生活教育,有統一的標準、規律、實踐、內容、形式,形成相對完善的幼兒園教育和管理機制。教育工作者對日常生活教育進行創新和改革的過程中,應在既定的規律下,合理融入戶外游戲,錯開幼兒午休、自由活動時間,將戶外游戲納入日常生活教育體系,而不是獨立于傳統教學內容而展開。否則,會擠壓幼兒正常的作息和玩樂時間,不利于發揮戶外游戲的作用和功能。
傳統日常生活教育,主要以生活技能提升、理論知識傳授為主,雖能體現教育教學的系統性和規范性特征,但不利于提升幼兒學習與生活實踐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做好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的融合,對傳統的實踐教育空間進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不拘泥在封閉的傳統課堂,應組織幼兒走出課堂,在戶外學習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并有效開拓他們的眼界和拓展他們的思維。教師需充分發揮戶外游戲的延伸功能,構建自然的生態課堂。比如,教師將日常生活技能實踐項目融入趣味戶外游戲,既可豐富教學形式,還可豐富幼兒學習和生活體驗。例如,針對幼兒歸放物品意識和能力的訓練,教師可設計交互性強的“過家家”戶外游戲,凸顯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看護與保護下,擺放和歸置小花盆、飯桌、板凳、玩具等,在愉悅的氛圍中,培養幼兒做家務的意識,以及動手操作技能。
幼兒教師要以問題驅動日常生活教育理論的創新和完善,構建多樣化的戶外游戲情境,多維度分析幼兒學習問題與認知層次的升級問題。教師需多角度探尋日常生活教育的新理論,以游戲元素驅動幼兒動手操作意識和行為。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參與戶外的“找規律”游戲,輔助或引導幼兒主動運用健康材質的小棒、小球擺放三角形、正方形等簡單的圖形。而后,教師提出“擺放三角形有什么規律嗎”這一問題,以此引發幼兒產生深度思考,對圖形的構造和結構建立正確的認識。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與認知問題,有針對性地補充既往的生活教育理論,利用這樣的方式,將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還有助于教師完善教育理論體系。
幼兒成長階段,智力開發、思想啟蒙、品質塑造應優于理論知識傳播。教育工作者應利用有趣的戶外游戲豐富幼兒日常生活體驗,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和正確價值觀。幼兒教師需做好知識鏈接,對教育對象的思想進行有效啟蒙及思維拓展。例如,開展日常生活教育的過程中,需合理融入交互游戲,在師生問答、生生互動過程中,實現知識遷移和智慧轉化。教師可在戶外開展日常生活教育工作,將理論知識和生活技能巧妙融入不同主題和規模的游戲,基于寓教于樂的幼兒教育環境,拓展幼兒思維方式,使他們對學習和實踐產生積極的心理認同。同時,教師要觀察幼兒課堂反應,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訴求和個性化需求,以此不斷豐富和拓展戶外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需嚴格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科學設計游戲和教學,注重愉悅幼兒學習心理,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日常生活教育。
在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中必須根據幼兒的成長發育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在自然的環境下為幼兒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目前的幼兒教育由于教師對戶外游戲活動不夠重視,在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制定中缺少戶外游戲活動的設計,使大部分的幼兒日常教學主要集中在室內,無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在新時期,教師要積極開展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緊密結合,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到相關的生活常識,充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例如,在北方地區下雪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打雪仗,呼吸雪后的新鮮空氣,讓幼兒能正確認識雪花的結構,使幼兒對自然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鼓勵幼兒主動在戶外探索,增強幼兒的體質。教師在教育中還要對幼兒進行生活化的指引,鼓勵幼兒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其中,將簡單的游戲轉變為幼兒的戶外實踐,增強幼兒的戶外感受。
幼兒教育活動開展會涉及許多基礎常識,讓幼兒通過戶外活動探究可以加強對自然活動有深入的了解,讓幼兒從小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不同的親人角色,讓幼兒能從小樹立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品質。盡管這些常識比較簡單,卻能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幼兒的影響,真正達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對幼兒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很多幼兒天性驕縱,很難對父母及長輩有更多的尊重。通過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清楚認識到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養成孝順父母的品格,使幼兒正確了解將生活化教育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途徑。此外,在游戲活動開展時,教師還要積極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交流,幼兒家長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策劃大型親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引導幼兒將生活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幼兒增進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從而提高幼兒的品質。教師在對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深層次挖掘的同時,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品質進行分析,真正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戶外游戲活動,從而發揮戶外游戲的重要作用,鼓勵幼兒豐富自身的經驗,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
我國大部分的幼兒園普遍面臨著經費不足、設備老舊等諸多問題。因此在新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對幼兒園的資金支持力度,這樣才能鼓勵幼兒園不斷更新老舊設備,既能滿足幼兒的活動,又能保護幼兒的安全,同時要積極主動開展戶外游戲活動,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根據幼兒園辦學現狀進行分析,做好相應的維護工作,確保幼兒能在戶外活動中毫無顧忌地玩耍。幼兒園有關部門要及時對各種戶外游戲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對存在問題的設備要及時更換,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兒生命安全,盡量減少戶外活動造成的意外事件。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既能豐富幼兒戶外游戲體驗,也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增強對生活的興趣。
在戶外游戲與日常生活教育緊密結合的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游戲環境。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將幼兒游戲活動與戶外環境的緊密結合,讓幼兒能在自由活動的同時進行生活化教育,保證幼兒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創設游戲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層次和需求設置不同的游戲材料投放區域,包括塑膠運動場、攀爬區域、投擲區域、平衡區域等。每一個區域都需要獨立設置不同的游戲設施,例如,在塑膠運動場可以設置軟墊、獨木橋、梅花樁;在攀爬區域可以設置攀爬網、高蹺、獨木橋;在投擲區域可以設置飛盤、沙包;在平衡區域可以設置蹺蹺板、獨木橋、梅花樁等。不同的游戲設施能讓幼兒在不同的區域中開展活動,還可以滿足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戶外活動的需求。除了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之外,在戶外游戲開展中,教師還應該積極鼓勵幼兒之間進行良好合作,這樣才能增強幼兒之間的發展活力,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
新時代下,幼兒教育工作者需形成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成長和成才的方式方法建立新的認識,要開拓視域,豐富教學形式,創建愉悅和輕松的日常生活教育環境。教師應合理發揮戶外游戲的延伸功能、補充功能、愉悅功能,對日常生活教育進行有效的賦能,依托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理念,并能主動探索和實踐。教師需設計符合幼兒認知基礎的戶外游戲,并科學地融入日常生活教育中,基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氛圍輕松的幼兒教育新模式,培育出思想端正、品質優良、思維活躍的幼兒。